Workflow
银行非息收入拓展
icon
搜索文档
老套路 新强度 急突围——银行人开启“收官”与“开门红”双线作战模式
上海证券报· 2025-11-13 01:51
银行季度考核与业务冲刺现状 - 银行在四季度面临“收官战”与来年一季度“开门红”的双线作战压力,各项经营指标被层层分解[2] - 考核指标包括存款、贷款、开卡数、代发卡数、养老金账户开户数、理财、保险等,业务同质化严重但指标压力不减[2][3] - 部分银行因结合市场环境设定实际目标,指标完成情况较好,而差距较大的银行则开展全员营销,后台员工也需完成例如20张开卡等指标[3][4] “开门红”业务部署与重点 - “开门红”是银行年度重头戏,很多银行全年30%至40%的新增贷款在一季度完成,遵循“早投放早收益”原则[4] - 2026年“开门红”启动早于往年,例如有银行在10月11日就已部署,核心目标聚焦存款增长、信贷投放与客户拓展[4] - 对公业务重点包括机构理财和存款,零售业务重点在于拓客和加大按揭贷款投放,普惠金融投放仍是重点领域[4] 信贷投放与票据冲量现象 - 受有效需求不足、利率下行影响,10月末票据市场再现“零利率”行情,反映信贷需求不足,银行通过票据贴现提升贷款规模[5] - 有银行地方分行的四季度票据贴现规模达数百亿元,并设立奖金池作为完成激励[5] - 信贷增长乏力背景下,银行投放领域高度同质化,集中在科技型企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中小银行议价能力弱,经营艰难[5] 考核机制暴露的问题与优化方向 - 业务集中冲量模式导致开卡指标沦为“空卡”或“沉睡卡”,并出现银行人员互助完成业绩的现象[7] - 过度追求“开门红”存在资金空转风险,如通过票据贴现虚增规模,以及可能导致业务在冲量后出现断崖式下滑[7] - 行业建议优化考核机制,从时点规模转向季度均值或全年平均,并建立客户生命周期价值评价体系,鼓励差异化定位[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