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长城科技保护
icon
搜索文档
现代科技助力古老长城“延年益寿”
新华网· 2025-06-26 10:43
长城保护技术创新 - 四足机器人搭载智能传感器、高清摄像头、激光雷达等设备,可精准识别长城表面裂缝、砖体缺失等病害,并通过AI图像识别技术快速定位问题,替代人工完成危险、繁重的巡检任务 [1] - 机器人每次巡查约半小时,发现问题后及时生成巡检报告并发送给相关部门,以便及时开展加固修复工作 [1] - "光纤沉降与含水量变形监测"技术利用光纤传感原理实时监测长城墙体结构变化,提前预警墙体开裂或沉降,为抢险加固争取时间 [2] 生物技术应用 - 丝状蓝藻通过藻丝与长城土体颗粒紧密包裹、缠绕,并分泌多糖胶结土颗粒,在夯土表面形成具有一定强度和韧性的空间网状生物土壤结皮,可有效抵御雨水冲刷和风化侵蚀 [4] - 特定微生物代谢活动可在夯土孔隙中生成碳酸钙晶体,填充裂缝、加固土体结构,大幅提升长城砖的抗风化、抗雨水侵蚀能力 [4] - 经过现场试验和长期监测,该技术降低了砖体酥化、剥落风险,为砖砌体长城的长久保存提供了技术支撑 [4] 环境监测系统 - 监测站部署了温湿度传感器、降雨量监测仪、风速风向仪等设备,对影响长城保存状况的大气环境因素进行实时数据采集 [4] - 利用摄像头等设备对夯土墙体的雨蚀过程进行实时监测,通过物联网技术将所有监测数据实时传输至数据中心 [4] - 运用大数据分析和AI算法,精准预测环境变化对夯土长城的影响趋势,为预防性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4] 资金投入与工程进展 - 2019年以来,山海关区围绕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投入文物保护资金超7700万元,完成关城北至旱门关段长城保护维修等8项重点工程 [5] - 今年计划投入2929万元实施北翼城遗址保护等5项工程,通过科技赋能不断提升文物保护效果 [5] - 推动文物治理模式从传统经验型向现代数据型转变,提升文物治理的效率和水平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