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可比猜想
搜索文档
晚点专访张益唐:70 岁数学家,追逐第二次闪电
晚点LatePost· 2025-09-29 09:29
张益唐的数学研究风格与成就 - 长期专注于少数重大难题,不追求阶段性成果发表,习惯独自思考,与同行交流较少 [6] - 2013年在58岁时攻克百年数论难题“孪生素数猜想”,证明存在无穷多个素数对,其差小于7000万,实现从无限到有限的关键突破 [3][7] - 目前正致力于攻克“朗道-西格尔零点猜想”,2022年已发表相关论文但未被完全接受,仍在持续改写,自信已完成本质性突破 [8][9][29] 独立思考与独特方法 - 研究不从众,避免陷入他人卡壳的思路,通过独特视角突破难题,如孪生素数问题中数学界曾悲观,但其从“素数在算术级数中的分布”角度切入取得成功 [4][17] - 认为数论中拖了几十年、几百年的问题一定最重要,关键在敢不敢做,判断问题价值靠直觉,追求别人想不到的想法 [7][22][23] - 研究多靠预感与积累,灵感随思考时间增加而增强,且认为直觉天生,难以后天培养 [24][25] 对数学工具与环境的偏好 - 坚持用笔纸工作,大部分想法在脑中,办公室个人物品少,几乎每周7天在办公室思考 [9][11] - 偏好不受干扰的环境,如中山大学香港高等研究院提供独自思考空间,类似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以人为核心,给予自由研究时间 [36] - 不带学生时专注自身研究,未来计划带学生将看重对数学的兴趣和敏感性,而非奥赛成绩 [37] 对AI与数学研究的看法 - 认为AI无法独立解决黎曼猜想等重大难题,数学研究面对未知,需高强度脑力,AI目前不能取代人脑 [12][34] - 承认AI可促进数学发展,尤其在处理大规模信息、发现前人未注意点上有优势,但自身研究尚未使用AI辅助 [33][35] - 指出数学奥赛与研究的区别:奥赛有答案、可训练,研究周期长、无既定答案,脑力要求更高 [34] 个人经历与回国选择 - 早期经历曲折,博士毕业后求职不顺,打过7年零工,但坚持思考,利用大学图书馆资源,认为物质追求低不影响研究 [3][15] - 2024年6月底全职回国加入中山大学,认为当前是中国基础科学投入最大的时期,回国为最好时机 [3][36] - 形成独特研究风格源于个性与机遇,不介意世俗路径,即使困顿时期也保持怡然自得的状态 [14][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