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预制课
icon
搜索文档
“预制课”上行期:课堂的“锅气”去哪了?
虎嗅· 2025-09-30 15:15
预制课的定义与本质 - 预制课的核心逻辑是固定学习路径和结果,不允许学生自主探索和失败,强调确定性[5][9] - 预制课不仅限于特定产品形式(如录播课、微课),更是一种教育方式的隐喻,其底层逻辑是交付成品[7][8][10] - 预制课在应试教育的标准化解法、大学课堂固定PPT及科创教育中普遍存在,本质是牺牲学习不确定性换取高效交付[10] 预制课盛行的市场动因 - 家长对确定性的需求是主要驱动力,可见成果(作品、奖项)被视为教育投入的价值体现[20][24] - 教育机构偏好标准化预制课,因其易于复制、成本低、师资培训简单,能保证稳定交付和续费[24] - 行业存在B端/G端合作潜规则,如校方收取20%-30%佣金,导致教师课时费极低(每节15元),加剧标准化供给[30] 预制课对教育生态的影响 - 教师角色从创造者转变为执行者,部分机构要求统一使用电子教案,基层教师仅负责播放课件[16][19] - 科创教育出现成果代做、学生挂名现象,机构宣传"三天搞定白名单竞赛",压缩真实研究过程[17][33] - 标准化评价体系奖励高效复刻(如学生A),惩罚自主探索(如学生B),抑制非标准问题解决能力[22][23] 行业趋势与竞争格局 - 2021年后预制课明显增多,STEAM机构通过标准化演示吸引家长,但学生缺乏真实探究过程[26][27] - 政策导向推动"运动式"建设(如MOOC、创客空间、AI模型热潮),导致设备闲置和供应商频繁更换[30][31] - 白名单赛事催生产业链模式,部分创客学生因对手为成年人而退出,市场向可复制的确定性倾斜[33] 非预制教育的实践与机遇 - 部分家庭开始寻求"慢教育",关注学生热爱而非标准答案,创客马拉松等非标形式受青睐[36][47] - 自媒体成为新渠道,通过内容分享(如揭露比赛乱象)吸引精准用户,线上沙龙可转化25个家庭[43] - 低成本运营模式可行(300元取暖器录课),C端市场存在差异化空间,现有学员超300人[44][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