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风电整机盈利
icon
搜索文档
大能源行业2025年第29周周报:重视港股电力设备核心资产6月能源数据分析-20250720
华源证券· 2025-07-20 19:54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看好(维持)[4]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强调重视港股电力设备核心资产,看好煤电、风电设备等领域投资机会,关注电力行业不同维度投资标的,认为煤炭供需再平衡已开启 [5][6][11]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电新:重视港股电力设备核心资产 - 港股市场活跃度及表现更好,自2024年9月最低点至2025年7月18日,恒生指数涨幅46%大幅跑赢沪深300,建议重视港股电力设备核心资产,关注哈尔滨电气、东方电气、金风科技等,也可关注相关A股标的 [16] 发电设备:煤电景气度超出预期 抽蓄核准维持高位 - 2022 - 2024年分别核准煤电装机90、83、78GW,2025H1核准约31GW,全年有望突破80GW;煤电核准持续高位因负荷增长高于用电增长、新能源顶峰能力不足、煤电退役替换及改造需求扩大 [17][18] - 2022 - 2024年抽水蓄能核准装机分别达70、65、35GW,2025H1核准19GW,按水轮机8亿元/GW测算,总订单有望达约1500亿元,相关公司订单逐步释放 [20][21] 风电设备:风电整机盈利改善具备产业逻辑 - 近年来整机利润下滑主因风机快速大型化,新产品推出周期变短且利润率走低;当前风机大型化速度显著放缓,整机厂交付结构中新产品比重降低,盈利能力有望改善 [23][32] - 整机环节集中度持续走高、供货厂家数量减少且无新厂家进入,证明有较高技术壁垒,盈利能力具备改善可能 [33] 电力:6月水电降幅收窄 光伏提速 火风放缓 - 6月规上工业发电量796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7%,增速比5月加快1.2个百分点;分品种看,火电、风电增速放缓,水电降幅收窄,核电、太阳能发电增速加快 [8][35][37] - 中长期看好类水电商业模式,关注水电与优质风电运营商;短中期关注有优质资产和优秀管理能力的公司;成长弹性方向关注低估值区域性标的 [38] 煤炭:6月进口煤减量扩大,原煤同比增幅收窄 - 6月进口煤及褐煤同比 - 25.9%,1 - 6月累计同比 - 11.1%,国内低煤价抑制进口,若煤价维持低位,剩余月份进口煤有望延续收缩态势 [10][43] - 6月全国原煤产量同比 + 3.0%,增幅较5月下降1.2pct,山西及内蒙同比转负,低煤价对煤企经营形成压力,国内原煤供给处于收缩拐点 [11][57] - 低煤价抑制国内外煤炭供给,港口库存下降,迎峰度夏电煤需求旺盛有望延续去库存趋势,煤炭供需再平衡已开启且处于初期阶段 [11]
【光大研究每日速递】20250624
光大证券研究· 2025-06-23 17:01
有色行业 - 5月国内家用空调销量同比增长2.3%,产量同比下降1.8% [4] - 矿端持续扰动,5月废铜国内产量和进口同步回落 [4] - 需求端因关税备货效应减弱及国内进入淡季,有走弱风险,预计铜价短期维持震荡 [4] - 铜价有望在国内刺激政策出台及美国降息后逐步上行 [4] 石油化工行业 - 以色列与伊朗军事冲突主导原油市场,6月22日美国轰炸伊朗核设施,地缘局势持续升级 [5] - 中长期原油供需格局仍具备景气基础,持续看好"三桶油"及油服、油运的战略价值 [5] 农林牧渔行业 - 2025年"618"期间,京东平台超400个宠物品牌商家销售额同比增长超100% [6] - 宠物成交用户同比增长32%,新晋养宠用户同比增长39% [6] 煤炭开采行业 - 供给收缩、需求回升,煤价阶段性底部或已出现 [8] - 本周港口煤价平稳运行,海外油、气价格上涨 [8] - 铁水周产量环比上升,三峡出库流量环比回落 [8] - 秦皇岛港煤炭库存继续回落,当前已低于去年同期 [8] 电新公用环保行业 - 风电:优先关注风电整机商,2季度业绩或承压,持续关注3-4季度盈利改善程度及电站销售业务进展 [8] - 固态电池:电池厂商积极推进半固态产线及全固态实验、中试线,资本开支提升,政策支持催化材料端 [8] - 光伏:预计下一阶段行业供给或需求端的兜底政策有望进一步强化,重点关注BC电池、钙钛矿、硅料及PB较低的一体化企业 [8] 零售行业 - 2025年"618"期间,综合电商平台累积销售额为8556亿元,同比增长15.2% [9] - 即时零售总计销售额达296亿元,同比增长18.7% [9] - 平台更关注生态构建和消费者体验,即时零售赛道热度抬升有望助推线上化渗透 [9] 医药生物行业 - 2025年6月16日,国家药监局公开征求优化创新药临床试验审评审批意见 [10] - 短期审批效率提升将加速优质管线价值释放,提振市场对创新药板块的风险偏好 [10] - 中长期政策通过"扶优汰劣"机制,助力中国创新药从"仿创结合"向"全球原研"升级 [10] - 建议重点关注具备"快速研发-国际化-商业化"闭环能力的龙头企业及产业链核心环节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