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创科生态
搜索文档
朗思科技许可:香港创科企业可在本地完成产品验证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1-11 23:00
香港创科生态演变 - 香港创科地位从“锦上添花”转变为至关重要的核心发展方向 [2] - 全民关注创科,资本日趋活跃,投资阶段从集中于中后期大幅前移至早期天使轮 [2] - 科技创新成为香港发展的核心引擎,硬科技领域崭露头角,项目数量增多,大众关注度提升 [6] 企业运营模式与挑战 - 朗思科技采用“香港研发、深圳生产”模式,大湾区供应链在早期对成本控制起决定性作用 [2] - 香港本地生产人力及供应链成本较高,但智能工厂数量显著增长,传统工厂成功改造,精密仪器领域奠定产能根基 [9] - 香港创科主要短板在于本地产业配套不足,缺乏本地应用场景和相关产业链 [3][7] 政府政策与支持 - 香港特区政府设立“产学研1+计划”,获得100亿港元拨款,以配对形式资助不少于100家潜力初创企业 [3] - 每个获批项目可获1000万港元至1亿港元不等资助,政策为市场提供示范,降低早期投资风险 [3][4] - 政策从科技领先度、未来市场空间和服务社会三维度评判项目,为投资人提供参考依据,留住高校科研成果 [8] 全球化与未来发展 - 香港创科企业出海核心挑战是必须有产业化落地的样品,可利用香港作为绝佳试验田完成本地验证后推广至全球 [3] - 利用香港与国际无缝衔接的法律和金融体系,迅速将成果推广至全球 [3] - 获得政策支持后,朗思科技计划调整部分高端产品产能回香港生产,实现高端精密仪器“香港制造” [8] 深港融合与基础设施 - 深港在资本跨境流动和人员互动方面存在挑战,如跨境法律法规差异和境外直接投资流程 [10] - 香港需要提升创科土地利用率,利用北区未开发土地供创科企业使用,并提高土地批复效率 [11] - 香港是700万人口大城市,可作为创科产业绝佳试验田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