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IPO新规

搜索文档
香港IPO定价及分配机制重新“洗牌”,机构投资者和散户谁更受益?
经济观察报· 2025-08-06 18:26
港交所IPO新规改革核心内容 - 港交所通过改革提升新股定价及分配机制稳健性,平衡本地与国际投资者需求[1][2] - 改革目的是保持国际竞争力,吸引优秀企业上市,确保制度与国际标准接轨[2] - 修订回拨机制和配售机制可提升定价效率及市场透明度,减少上市首日剧烈波动[3] 公开认购部分调整 - 新规允许选择机制A或机制B:机制A初始分配5%+最高35%回拨(原建议20%),机制B固定分配10%-60%无回拨[5][6][7] - 原回拨机制下100倍以上超购公开发售占50%,新规机制A下仅占35%,散户中签难度加大[5][6] - 机制B给予发行人更高弹性,最高可分配60%股份给公开发售部分,超过原50%上限[7] 机构投资者影响 - 新规要求至少40%股份分配至建簿配售部分(机构投资者参与)[9] - 香港市场交易近九成来自机构投资者,新规提升其定价参与度和话语权[9][10] - 配售比例提高使机构有更多机会参与优质新股,减少定价虚高和破发风险[10] 初始公众持股量调整 - 引入层级式初始公众持股量要求:非A+H发行人按市值浮动10%-25%,A+H发行人固定10%或30亿港元[12] - 原25%单一比例要求过高,新规为大型市值公司提供灵活性[12] - 引入"初始自由流通量"规则,提升上市后交易活跃度但增加筹备压力[13] 市场背景与改革动因 - 香港新股发行规模较20世纪90年代增长5-10倍,国际机构投资者占比显著提升[9] - 近年大型新股基石投资者多来自海外市场,制度需配合国际投资者需求[9] - 2020-2024年H股上市企业中少于半数符合新规自由流通量要求[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