骚扰营销治理

搜索文档
杜绝骚扰营销需社会各方共同发力
人民网· 2025-07-06 09:31
消费者维权案例 - 上海市民胡先生因招商银行信用卡中心持续电话营销骚扰提起诉讼,最终获赔5000元精神损害抚慰金 [1] - 该案件为消费者维权提供样本,反映个体维权需面对高时间成本与举证难度 [2] - 多数消费者选择忍受或被动应对,凸显个体维权在系统性骚扰面前的无力感 [2] 企业责任问题 - 银行等机构作为电话营销受益者,存在纵容外包团队过度推销的行为 [2] - 部分企业将客户信息与营销业务捆绑销售,缺乏内部整改动力 [2] - 企业需切断骚扰电话利益链条,建立客户信息保护与营销规范 [2] 监管与法律现状 - 现行法律对骚扰行为约束条款存在执行模糊地带,如认定标准与处罚力度不明确 [3] - 监管部门对运营商技术拦截要求未形成刚性约束,灰色产业链持续存在 [3] - 需细化立法并强化执法手段,迫使企业遵守规范 [3] 技术治理方案 - 运营商应利用大数据、AI技术建立自动拦截系统,监测高频异常呼叫 [3] - 需完善号码溯源机制,追踪骚扰电话源头责任方 [3] - 技术应从骚扰工具转化为消费者权益保护手段 [3] 行业治理方向 - 需构建企业自律、监管铁腕、技术创新的多方联动治理体系 [1][3] - 社会需形成全民"较真"氛围与制度高压,杜绝营销骚扰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