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高考备考
icon
搜索文档
中疾控专家:新冠疫情处于今年首个阶段性高位,部分省份下降
新京报· 2025-06-05 20:04
新冠疫情态势 - 3月以来全国新冠疫情呈现逐渐上升态势 目前处于今年以来第一个阶段性高位 部分省份已出现下降趋势 [1][2] - 南方省份疫情活动水平整体高于北方省份 发热门诊就诊人数和重症人数未超过前期历次水平 未对正常医疗秩序造成明显影响 [2] - 临床病例以轻症为主 现有检测试剂和药物依然有效 建议特殊人群(儿童/老年人/慢性病患者)加强日常防护 [2][3] 高考健康管理 - 中医建议考生考前一周进行身心调适 推荐安神定志法(按揉内关穴/神门穴各3分钟)和甘麦大枣汤(甘草10克+小麦30克+大枣5枚) [4] - 饮食应清淡易消化 推荐清蒸鱼/山药粥/核桃/蓝莓 忌人参/鹿茸等易导致上火的补品 [4] - 护眼建议包括保持良好用光环境 饮用菊花玫瑰陈皮茶 采用熨目法(掌心热敷)和穴位按压法(睛明穴/太阳穴按压5-10秒) [5] 夏季虫媒防控 - 南方省份媒介伊蚊密度处于快速上升期 广东/云南等地存在登革热传播风险 需及时清理积水 [6] - 蜱虫/恙螨/隐翅虫在25℃湿度80%环境最活跃 叮咬可致莱姆病/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等 预防需穿浅色长衣裤+使用含避蚊胺驱虫剂 [6][7] - 被蜱虫叮咬需用尖头镊垂直拔出 隐翅虫毒液接触需肥皂水冲洗15分钟 出现持续发烧/皮疹需立即就医 [7] 老年眼健康管理 - 50岁以上人群应每半年至一年进行眼底检查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视网膜静脉阻塞早期症状易被忽视 [8][10] - 警惕视力异常(视物模糊/变形) 视野改变(黑影/闪光感) 色觉异常(视物变黄)等信号 [9][10] - 眼底检查可反映高血压/动脉硬化等全身血管问题 需控制"三高"并保持健康生活方式 [10][11] 近视防控技术 - 主流激光近视手术(全飞秒/半飞秒)安全性高 术后视觉质量良好 但需术前严格评估+术后保持良好用眼习惯 [12] - 科学验证的防控方法包括每天2小时户外活动/低浓度阿托品滴眼液/角膜塑形镜 需在专业医生指导下使用 [13] - 市面"近视防控贴""护眼仪"宣称可使眼轴回退缺乏科学验证 长期使用可能造成视网膜不可逆损伤 [12]
@所有考生和家长,高考临近 避开“备考神器”这些坑→
央视网· 2025-05-24 14:11
高考押题卷市场现状 - 高考临近押题卷市场火热,价格从几十元飙升至三四百元,部分试卷以"预测"或"押题"为卖点 [1] - 市场上试题种类繁多,名师和AI预测押题齐上阵,但实际押中标准宽泛,仅涉及相同知识点即被判定为押中 [5][9] - 部分押题卷列举各科多道"押中"题目,但题干和设问不同,仅因考查同一考点就被宣传为押中 [3][5] 押题卷的商业套路 - 押题卷更多是一种市场营销手段,高考命题讲究平稳,题型和知识点相对固定,押题实际意义有限 [11] - 名师和AI押题背后暗藏商业套路,利用考生和家长的心理需求进行营销 [9][11] - 部分家长仍被宽泛的押中标准吸引,即使押题卷实际效果存疑 [5] AI在备考中的辅助作用 - AI可辅助考生提升复习效率,如生成知识框架、个性化学习方案和复习时间分配建议 [13] - 部分教师认为AI工具如思维导图能帮助考生整体把握知识,高效处理复习内容 [13] - 考生需避免过度依赖AI,需保持独立思考能力,否则可能被误导 [15] 教育专家观点 - 专家提醒不能把升学希望寄托在押题预测试卷上,信押题不如信自己和老师 [7][9] - 利用AI工具的前提是考生对其有了解和判别能力,否则可能适得其反 [15] - 高考命题规律稳定,押题卷的实际价值被夸大,考生应注重基础复习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