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防控

搜索文档
中疾控专家:新冠疫情处于今年首个阶段性高位,部分省份下降
新京报· 2025-06-05 20:04
新冠疫情态势 - 3月以来全国新冠疫情呈现逐渐上升态势 目前处于今年以来第一个阶段性高位 部分省份已出现下降趋势 [1][2] - 南方省份疫情活动水平整体高于北方省份 发热门诊就诊人数和重症人数未超过前期历次水平 未对正常医疗秩序造成明显影响 [2] - 临床病例以轻症为主 现有检测试剂和药物依然有效 建议特殊人群(儿童/老年人/慢性病患者)加强日常防护 [2][3] 高考健康管理 - 中医建议考生考前一周进行身心调适 推荐安神定志法(按揉内关穴/神门穴各3分钟)和甘麦大枣汤(甘草10克+小麦30克+大枣5枚) [4] - 饮食应清淡易消化 推荐清蒸鱼/山药粥/核桃/蓝莓 忌人参/鹿茸等易导致上火的补品 [4] - 护眼建议包括保持良好用光环境 饮用菊花玫瑰陈皮茶 采用熨目法(掌心热敷)和穴位按压法(睛明穴/太阳穴按压5-10秒) [5] 夏季虫媒防控 - 南方省份媒介伊蚊密度处于快速上升期 广东/云南等地存在登革热传播风险 需及时清理积水 [6] - 蜱虫/恙螨/隐翅虫在25℃湿度80%环境最活跃 叮咬可致莱姆病/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等 预防需穿浅色长衣裤+使用含避蚊胺驱虫剂 [6][7] - 被蜱虫叮咬需用尖头镊垂直拔出 隐翅虫毒液接触需肥皂水冲洗15分钟 出现持续发烧/皮疹需立即就医 [7] 老年眼健康管理 - 50岁以上人群应每半年至一年进行眼底检查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视网膜静脉阻塞早期症状易被忽视 [8][10] - 警惕视力异常(视物模糊/变形) 视野改变(黑影/闪光感) 色觉异常(视物变黄)等信号 [9][10] - 眼底检查可反映高血压/动脉硬化等全身血管问题 需控制"三高"并保持健康生活方式 [10][11] 近视防控技术 - 主流激光近视手术(全飞秒/半飞秒)安全性高 术后视觉质量良好 但需术前严格评估+术后保持良好用眼习惯 [12] - 科学验证的防控方法包括每天2小时户外活动/低浓度阿托品滴眼液/角膜塑形镜 需在专业医生指导下使用 [13] - 市面"近视防控贴""护眼仪"宣称可使眼轴回退缺乏科学验证 长期使用可能造成视网膜不可逆损伤 [12]
中疾控专家:新冠疫情正在一些省份出现下降趋势
第一财经· 2025-06-05 18:46
新冠疫情态势 - 2025年3月以来全国流感等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疫情处于低水平 但新冠疫情呈现逐渐上升态势 [1] - 当前全国新冠疫情处于今年以来第一个阶段性高位 部分省份已出现下降趋势 [1] - 南方省份疫情活动水平整体高于北方省份 [1] 医疗系统影响 - 全国发热门诊就诊人数和重症人数未超过前期历次水平 未对正常医疗秩序造成明显影响 [1] - 临床病例以轻症为主 现有检测试剂和药物依然有效 [1] 防控措施建议 - 特殊人群(儿童/老年人/慢性病患者)需加强日常防护 包括保持个人卫生/均衡饮食/合理运动 [1] - 高考生应合理安排作息时间 保持良好心态和防病意识 [1] - 免疫力较弱人群建议接种疫苗 家人需关注其健康状况 出现症状及时就医 [1] - 人群密集场所(医院/公共场所/养老机构)及密闭交通工具(地铁/飞机)需佩戴口罩 [2]
广西新冠疫情可控 公众无需过度担心
广西日报· 2025-05-25 10:46
呼吸道传染病防控情况 - 全国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疫情整体处于低水平 广西监测情况与全国一致 最近四周病例总数低于去年同期水平 [1] - 广西新冠病毒感染疫情自3月中下旬小幅上升 但相比去年同期仍处于较低水平流行 疫情波动可控 [1] - 当前广西新冠病毒流行株以XDV变异株为主 感染者仍以轻症为主 流行毒株致病力未见明显变化 [1] 群众防护措施 - 建议养成勤洗手 多通风 咳嗽或打喷嚏时遮住口鼻等卫生习惯 [2] - 长途旅行或长时间乘坐密闭交通工具时建议佩戴口罩 老年人需特别注意个人防护 [2] - 均衡饮食 适量运动 充足睡眠可增强免疫力 [2] - 疫苗接种仍是预防呼吸道传染病的有效手段 尤其对老年人及基础疾病患者等高危人群 [2]
钟南山谈大S离世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5-24 23:10
公共卫生领域最新进展 - 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透露近期流感发病率已下降,强调老年人需在48小时内及时接受治疗 [1][3] - 国内近期有两款新药上市,中国在研发流感药物及疫苗方面不逊于国外 [3] - 3月31日至5月4日全国门诊流感病例中新冠阳性率从7.5%升至16.2%,住院病例阳性率从3.3%增至6.3% [3] - 预测新冠疫情高峰期将持续至6月后下降,需重点监测有基础病的老年人 [3] 新冠疫情防护措施 - 建议在商场、地铁、医院等密集场所佩戴口罩 [4] - 外出时保持1米社交距离,减少前往人群密集区域 [5] - 室内场所早晚各通风半小时以降低病毒传播风险 [6] 健康生活建议 - 均衡饮食并补充维生素,保证7-8小时睡眠,每日适度运动30分钟 [7] - 外出回家后需用洗手液清洁,出现发烧咳嗽症状应及时就医 [7][8] 行业相关事件 - 沃尔玛计划裁员1500人,CEO提及无法消化全部关税成本 [10]
新冠阳性率持续上升,个人防护刻不容缓
搜狐网· 2025-05-20 09:20
5月8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布的监测情况显示,3月31日-5月4日的门急诊流感样病例中,新冠阳 性率由7.5%升至16.2%。住院严重急性呼吸道感染病例中,新冠阳性率由3.3%升至6.3%。且4月14日-5 月4日的三周内,新型冠状病毒超越鼻病毒,成为门急诊流感样病例就诊量的首位。在地域上,我国南 方省份的新冠阳性率略高于北方省份,部分阳性率上升较早的省份疫情增幅趋缓。 | | | | 裹1 | | 第14周一18周呼吸道样本病原体核酸检测阳性军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病原体 | | | 门急诊流感样病例 | | | | | 住院严重急性呼吸道感染病例 | | | | | 第14周 | 第15周 | 第16周 | 第17周 | 第18周 | 第14周 | 第15周 | 第16周 | 第17周 | 第18周 | | 新型冠状病毒 | 7.5 | 8.8 | 11.1 | 13.4 | 16.2 | 3.3 | 3.3 | 3.7 | 5.5 | 6.3 | | ...
中疾控提醒4月以来新冠感染呈上升趋势,香港呼吁接种疫苗
南方都市报· 2025-05-14 20:48
新冠疫情趋势 - 亚洲多国新冠病毒检测阳性率上升 中国南方省份阳性率高于北方省份[1] - 中国4月新冠病毒检测阳性率持续上升 门急诊阳性率从7.5%升至16.2% 住院病例阳性率从3.3%升至6.3%[2] - 中国疾控中心预计疫情近期维持上升趋势 但波动幅度不会超过2024年夏季 规模性疫情可能性低[2] 地区疫情动态 - 中国香港3月起社区活跃度持续上升 通报两例儿童重症病例 污水监测显示XDV变异株流行率上升[3] - 中国台湾疫情连续5周上升 就诊人次较前周增66% 重症病例新增34例 死亡6例 预计高峰将提前至6月[3] - 新加坡单周病例从1.11万例增至1.42万例 住院病例从102例/日升至133例/日 JN.1衍生毒株占测序病例超2/3[4] - 泰国柬埔寨预警雨季感染风险 JN.1对脆弱群体威胁较大[4] 疫苗策略 - 香港已启动JN.1疫苗接种 覆盖6个月以上人群 取代XBB疫苗[5] - 中国内地尚未更新疫苗策略 仍推进XBB疫苗接种 但基层接种点普遍缺货 需自费预订[6][7][8] - 国内新冠疫苗采购涉及BA.1/BA.5/BQ.1.1/XBB等变异株 中检院2024年来未批签发新冠疫苗[7] 行业影响 - 公众自费疫苗接种意愿低迷 基层工作人员对新冠疫苗咨询感到意外[8] - 专家称新冠病毒感染趋势可控 但老年及基础病患者仍需警惕[9]
受权发布丨关于新冠疫情防控与病毒溯源的中方行动和立场
新华网· 2025-04-30 15:08
新冠病毒溯源研究 - 中国持续投入大量资源支持新冠病毒溯源研究,开展临床流行病学、分子流行病学、环境流行病学、动物宿主追踪等关键领域的研究[5] - 2020年7月至8月中国专家与世界卫生组织专家进行预备性磋商,达成《世界卫生组织召集的全球新冠病毒溯源研究中国部分工作任务书》[5] - 2021年1月至2月17名中国专家与17名国际专家组成联合专家组,在武汉进行28天现场研究[5] - 2021年3月30日世界卫生组织发布《世卫组织召集的SARS-CoV-2全球溯源研究:中国部分——世卫组织-中国联合研究报告》[6] - 中国科学家对7.6万份医疗机构筛查记录和174例早期病例进行分析,证实2019年10月至12月初武汉未出现异常呼吸道疾病聚集现象[8] - 2022年中国科学家检测武汉43850份献血样本,未发现新冠病毒特异性抗体[8] - 中国研究团队对全国8万余份野生动物和家畜家禽样本检测,未发现新冠病毒传播[8] - 2023年中国疾控中心研究显示华南海鲜市场457份动物样本检测均为阴性,923份环境样本中74份阳性[9] - 2020-2022年武汉以外多地聚集性疫情溯源提示境外冷链物流传入可能性[9] - 2020年9月青岛两例病例感染源为进口冷冻食品外包装,首次在冷链食品外包装分离到新冠活病毒[10] 全球抗疫合作 - 中国于2020年1月12日向世界卫生组织提交新冠病毒基因组序列信息并在全球流感共享数据库发布[13] - 2020年中国与世界卫生组织及各国开展70多场疫情防控交流活动[15] - 中国将诊疗和防控方案翻译成3个语种分享给全球180多个国家、10多个国际组织[15] - 中国建立新冠疫情防控网上知识中心,全球20余万人关注[15] - 2020年中国向34个国家派出38批次抗疫专家组,开展技术指导907次,培训超165万人[17] - 2020年以来中国向57个国家派遣176批次3000余名援外医疗队员,培训当地人员6.7万余人次[17] - 截至2020年2月底中国口罩日产量达1.16亿个[18] - 2020年1月至2022年5月中国向153个国家、15个国际组织提供超过46亿件防护服、180亿人份检测试剂、4300亿个口罩[18] - 中国自2020年底以来向12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供应超过23亿剂新冠疫苗[19] 美国疫情应对 - 2020年3月3日起美国疾控中心不再发布关键疫情数据[24] - 2020年4月中旬美国确诊人数超66万时宣布疫情已过"高点"[24] - 2019年美国人均预期寿命78.8岁,2020年降至77岁,2021年降至76.1岁[25] - 2022年6月美国两剂疫苗接种率仅67.2%,在七国集团中排名倒数第一[26] - 截至2025年3月美国至少122万人死于新冠[27] - 2020年12月至2022年5月美国丢弃8210万剂新冠疫苗,占分发总数11%[28] - 2008年至疫情暴发前美国地方公共卫生机构裁员近6万人,预算削减30%[29]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关于新冠疫情防控与病毒溯源的中方行动和立场》白皮书
快讯· 2025-04-30 15:02
新冠病毒溯源研究 - 中国持续投入大量资源支持本国科学家与国际同行开展新冠病毒溯源研究,以开放透明态度和科学专业精神履行国际责任 [1] - 中国率先开展临床流行病学、分子流行病学、环境流行病学、动物宿主追踪等关键领域的溯源研究 [1] - 《世卫组织-中国联合研究报告》通过系统研究排除了武汉作为新冠病毒自然起源地的可能性,认为"武汉实验室泄漏病毒"途径极不可能 [1] 国际抗疫合作 - 中国第一时间向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社会分享疫情信息和病毒基因序列,多次邀请国际专家组开展溯源合作 [2] - 中国毫无保留分享防控和诊疗经验,为国际社会提供大量物资援助和技术支持 [2] - 中国将继续与各国携手促进全球公共卫生发展和治理,防范未来新发传染病 [2] 美国抗疫与溯源问题 - 美国将新冠病毒溯源政治化,破坏全球抗疫团结,给公共卫生治理造成障碍 [2] - 大量证据提示美国新冠疫情发生时间早于官方公布时间及中国疫情暴发时间 [2] - 美国应尽快回应国际社会合理关切,开展全面深入的溯源调查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