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额彩礼治理

搜索文档
整治高额彩礼必须持续用力、久久为功
人民网· 2025-09-06 00:03
比如,民政、农村、司法等相关部门和力量,要多些治理智慧。既要用心宣传、科学引导群众对高 额彩礼说"不",也要对涉及高额彩礼的种种乱象,给予公正的法治裁决。在治理手段上,则要多些耐 心。要鼓励地方进行创新探索,根据经济水平和风俗实际,通过村规民约等设定出约束性规范和倡导性 标准。此外,要加大对年轻人尤其是农村适婚群体的公益性婚恋服务,以及就业保障等举措。 作为一项传统婚俗,彩礼古已有之。然而多年来,在部分地区,彩礼金额却逐步变形变味、一路高 涨,乃至成为不少年轻人和家庭的一块心病。有的地方,不知从何时起,有了隐形的彩礼"门槛标准"。 彩礼金额不够"门槛",就不让进家门槛,多少幸福戛然而止;有的地方,动辄数十万元的畸高彩礼,加 之房子车子等问题,压得一些家庭喘不过气;更有甚者,将结婚当作养育"回本"的时机、把彩礼当作牟 利的工具,导致借债结婚乃至彩礼纠纷案件频频发生。凡此种种,背离了爱和礼的初衷,加重了家庭经 济负担,也让婚姻幸福遭受畸形价值观的严重啃噬。 问题的关键,是彩礼的边界如何把握,诸如"高额彩礼""天价礼金"等,显然不符合婚恋价值取向和 现代社会文明。也正因为如此,从2019年至今,治理高额彩礼问题,已 ...
人民网评:整治高额彩礼必须持续用力、久久为功
人民网· 2025-09-05 09:00
核心观点 - 中央农办召开高额彩礼问题经验交流会 强调综合整治高额彩礼是重要民生实事 将加强部署推动落地见效[1] - 高额彩礼问题导致家庭经济负担加重 引发借债结婚和彩礼纠纷 背离婚姻本质[1] - 治理高额彩礼需综合施策 涉及民政/农村/司法等多部门协作 通过宣传引导/法治裁决/村规民约等多手段推进[3] 问题现状 - 部分地区存在隐形彩礼"门槛标准" 金额不足即阻碍婚姻[1] - 动辄数十万元畸高彩礼加上房车压力 使家庭不堪重负[1] - 有人将彩礼视为养育"回本"工具 导致畸形价值观蔓延[1] 政策背景 - 2019年至今连续7年6次写入中央一号文件[2] - 部分地区已推出彩礼上限/"零彩礼"等创新举措[2] - 局部地区彩礼上涨势头得到有效遏制[2] 治理难点 - 涉及传统观念/面子攀比/地方经济条件等多重社会因素[2] - 非单一部门或雷霆手段能解决 需因地制宜持久推进[2] - 部分基层村庄仍存在活跃的高额彩礼市场[2] 治理措施 - 加强宣传引导群众对高额彩礼说"不"[3] - 对高额彩礼乱象给予公正法治裁决[3] - 通过村规民约设定约束性规范和倡导性标准[3] - 提供公益性婚恋服务和就业保障措施[3]
解决高额彩礼的路径不是“限高”
经济观察报· 2025-05-14 22:50
甘肃省高额彩礼治理方案 - 甘肃省委省政府出台《甘肃省推进农村高额彩礼问题综合治理工作方案》,设定2025年底前全面执行彩礼倡导性标准、2026年底前改善农村风气的双重目标 [1] - 方案要求县级政府根据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制定本地彩礼标准,预计2025年6月前完成标准制定 [1] - 高额彩礼导致农村家庭因婚负债率上升、离婚纠纷增加,成为影响基本民生的社会问题 [1] 高额彩礼的社会影响 - 彩礼诉讼普遍针对女性,强化了对女性爱慕虚荣的负面刻板印象 [2] - 高额彩礼限制女性婚姻自由和离婚自由,影响教育就业等领域的性别平等 [2] - 彩礼商品化女性现象加剧,如大同"订婚强奸案"显示彩礼被曲解为性权利交易 [2] 法律与道德治理路径 - 最高人民法院2024年出台涉彩礼纠纷审理规定,明确彩礼不等于性同意的法律立场 [3] - 单纯法律手段难以改变落后观念,需结合道德教化与社会宣传等综合措施 [3] - 彩礼具有公私双重属性,既涉及个人择偶标准,也反映社会保障和性别平等问题 [3] 行政干预的局限性 - 甘肃方案采用行政限高手段,但可能将倡导标准异化为最低标准 [4] - 根本解决需提高农村社会保障水平,引导理性婚恋选择 [4] - 基层执行存在行为走样风险,且难以快速改变"娶媳花钱"的传统观念 [4] 治理困境与挑战 - 普法教育面临农村养老保障等深层社会问题的制约 [4] - 改变彩礼陋习需要长期价值观重塑,与集体历史传统形成张力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