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18A新股
icon
搜索文档
轩竹生物首秀翻倍 18A新股表现强劲
北京商报· 2025-10-15 23:54
公司上市表现 - 轩竹生物于10月15日在港交所上市,首日收盘价26.3港元/股,较发行价大幅收涨126.72%,总市值达到136.2亿港元 [1][3] - 公司全球发售6733.35万股H股,香港公开发售部分获得4908.33倍超额认购,国际发售部分获得10.15倍超额认购 [3] - 近期港股18A生物科技新股上市首日表现普遍强劲,例如银诺医药首日涨206.48%,劲方医药首日涨106.47% [1][7] 公司产品管线与商业化进展 - 公司已有三款产品获批上市,核心产品为自主研发的KBP-3571,用于治疗十二指肠溃疡,自2023年11月开始销售,并正将适应症扩大至反流性食管炎,预计2026年底前完成III期临床试验 [1][3] - 另一款核心产品XZP-3287(CDK4/6抑制剂)于今年7月开始销售,已于5月获得作为单药及与氟维司群联合治疗HR+/HER2-晚期乳腺癌的新药上市批准,其联合芳香化酶抑制剂的NDA已于4月提交并于5月获受理 [4] - 核心产品XZP-3621(ALK靶向治疗药物)于今年8月获国家药监局批准上市,商品名为轩菲宁,适用于未经过ALK抑制剂治疗的ALK阳性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患者 [4][5] - 公司拥有超过十种在研药物资产,研发领域涵盖消化系统疾病、肿瘤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 [3] 公司财务状况 - 公司目前处于亏损状态,2023年收入2.9万元,亏损3亿元;2024年收入3009.4万元,亏损扩大至5.56亿元 [6] - 2025年上半年收入1789.3万元,亏损1.11亿元,截至2025年上半年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仅余855.8万元 [6] - 2025年一季度亏损同比增加,主要归因于核心产品KBP-3571销售收入减少以及研发开支增加;2024年亏损扩大主要由于行政开支大幅增加,特别是以股份为基础的薪酬 [6] 公司背景与发展历程 - 轩竹生物成立于2002年,2012年被四环医药全资收购,成为其创新药研究院,于2018年开始独立运营 [7] - 2020年公司完成A轮融资,获得国投招商等机构9.63亿元战略投资;2021年并购整合北京康明百奥,并于同年末完成B轮超6亿元融资 [7] - 截至最后可行日期,四环医药通过其附属公司持有轩竹生物约56.47%的权益 [7] 行业趋势与市场情绪 - 市场对生物医药板块的信心有所恢复和提升,投资者愿意给予更高的估值和预期 [8] - 全球对生物医药研发的重视程度提高及相关技术进步,使行业发展前景被重新审视,18A新股大涨显示出市场情绪的明显改善 [8]
大涨126.72%!四环医药旗下轩竹生物登陆港交所,尚未实现盈利
北京商报· 2025-10-15 20:12
公司上市表现 - 轩竹生物于10月15日在港交所上市,首日收盘价26.3港元/股,较发行价上涨126.72%,总市值达到136.2亿港元 [1][3] - 公司香港公开发售部分获得4908.33倍认购,国际发售部分获得10.15倍认购 [3] - 近期多只18A新股首日表现强劲,例如银诺医药上涨206.48%,劲方医药上涨106.47% [1][6] 公司业务与产品管线 - 公司为创新药企,拥有超过十种在研药物资产,聚焦消化系统疾病、肿瘤及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领域 [3] - 核心产品KBP-3571已于2023年11月开始销售,用于治疗十二指肠溃疡,并正将适应症扩展至反流性食管炎,预计2026年底前完成III期临床试验 [3] - 另一核心产品XZP-3287(CDK4/6抑制剂)于2024年7月开始销售,5月获单药及联合氟维司群治疗HR+/HER2-晚期乳腺癌的新药上市批准 [4] - 产品XZP-3621(地罗阿克片)于2024年8月获国家药监局批准上市,用于治疗ALK阳性非小细胞肺癌 [4] 公司财务状况 - 2023年、2024年及2025年第一季度收入分别为2.9万元、3009.4万元和255.9万元 [5] - 同期,公司年/期内亏损分别为3.01亿元、5.56亿元和0.65亿元,亏损呈现扩大趋势 [5] - 2025年一季度亏损同比增加主要归因于核心产品KBP-3571销售额减少以及研发开支增加 [6] - 2024年净亏损扩大主要由于行政开支大幅增加,特别是以股份为基础的薪酬支出 [6] 股权结构与行业背景 - 截至最后可行日期,四环医药通过其全资附属公司合计持有轩竹生物约56.47%的权益 [6] - 行业观点认为,市场对生物医药行业前景重新审视,投资者信心恢复,愿意给予更高估值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