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60天账期政策
icon
搜索文档
比亚迪吉利长城蔚来们!60天账期到底是谁的生死劫?
海豚投研· 2025-06-12 18:35
核心观点 - 汽车行业供应链账款问题凸显,车企普遍存在高应付账款周期(中国平均5-6个月,比亚迪近7个月),若严格执行60天账期将导致现金流危机[1][6] - 政策调控旨在防止产业链系统性风险,限制车企依赖供应链杠杆进行无序扩张和价格战,推动行业回归产品力竞争[20][22] - 极端情形下仅特斯拉、理想及部分国企(广汽、北汽)能安全过渡,比亚迪、吉利等需紧急融资[8][9][12] - 短期投资逻辑分化:利空高账期车企(比亚迪、蔚来),利好上游供应商;长期倒逼车企转向内生竞争力(产品定义、管理效率、智驾技术)[25][27][29] --- 60天账期对车企的直接影响 - **应付缺口测算**:假设严格执行60天账期且清理历史账款,比亚迪需一次性支付3000亿元,上汽(1420亿)、吉利(1087亿)紧随其后[5][6] - **现金流安全梯队**: - 第一梯队(完全覆盖):特斯拉(账期已达标+现金储备充足)、理想(经营现金流充裕)[8] - 第二梯队(2-3倍覆盖):广汽、北汽(国企扩张稳健,应付天数低于行业均值)[8] - 红线警戒:零跑、蔚来等需额外筹资维持运营[8] - 危险型:比亚迪、吉利等现金不足,需立即融资[8][9] --- 车企融资风险评分 - **高风险车企**:蔚来(评分1.25)、吉利(1.25)、长城(1.5)、比亚迪(1.5),共性为高现金缺口+高有息负债+民企融资难度大[12] - **国企缓冲**:北汽蓝谷评分低但短期风险可控[13] - **安全标杆**:特斯拉(评分2.25)、理想(2.25)因低负债与高现金储备[12] --- 政策背景与行业影响 - **价格战传导压力**:车企通过"年降压价+延长账期"挤压上游中小供应商,导致产业链资金链脆弱[16] - **政策双重目标**: - 限制无序产能扩张(切断供应链杠杆)[20] - 抑制价格战(迫使车企用自有资金降价)[20] - **执行路径预测**:更可能"软着陆",逐步收紧新增账款而非清理历史账期,避免行业融资潮引发银行/投资者风险[21][22] --- 投资逻辑变化 - **短期分化**: - 比亚迪面临销量压力:政策限制其利用供应链融资打价格战的能力,海外增量难补550万辆目标缺口[25][26] - 上游供应商受益:回款加速降低贴息成本,现金流改善[27] - **长期转向**: - 竞争维度从账期融资转向产品定义(用户导向)、精益管理(成本管控)、智驾技术[29][30] - 特斯拉、理想因内生竞争力优势进一步巩固[28][29] --- 车企供应链金融平台(补充数据) - 主要车企均布局供应链金融平台,如比亚迪"過链"(2018)、吉利"智慧普华"(2021),用于电子债权流转与贴现[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