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6G时代
icon
搜索文档
“群星”闪耀 北京商业航天产业集群加速升空
中国新闻网· 2025-06-19 07:50
北京商业航天产业集群发展现状 - 北京商业航天领域创新资源丰富,产业基础国内领先,"南箭北星"格局初步形成,未来将从技术攻关、平台建设、项目投资等多方面发力建成全球影响力高地 [1] - 北京拥有商业航天领域高新技术企业超300家,商业航天百强企业、上市企业和独角兽企业均占全国半数以上 [2][3] - 北京商业航天产业链涵盖运载火箭、卫星制造、地面站及终端设备、卫星应用服务全链条,国内最全 [3] 火箭与卫星技术突破 - 火箭领域:可重复火箭实现10公里级垂直起降试验,一次性火箭2024年发射12次占全国五分之一,中科宇航入选轻舟货运飞船主选火箭,星河动力十日内三连发 [2] - 卫星领域:累计发布10多个商业卫星星座规划,银河航天建成首个低轨宽带通信试验星座"小蜘蛛网",并开展手机直连卫星技术攻关,2024年5月完成我国首次低轨卫星互联网海外试验(泰国) [2] - 地面系统:航天驭星为全国一半以上商业卫星提供在轨运管服务 [3] 银河航天核心技术与市场布局 - 技术成果:成功发射25颗先进卫星,包括全球首颗高频低轨毫米波卫星、中国首款柔性太阳翼卫星等,建成卫星智能制造工厂具备年产百颗卫星的批产能力 [6] - 产品矩阵:覆盖卫星宽带通信、SAR、导航增强、频谱感知、光学遥感等领域,拥有微波通信载荷、相控阵天线等核心部件批量研制能力 [6] - 国际合作:在泰国、阿联酋、沙特等市场建立多层次合作,部分项目已落地 [7] 商业航天未来趋势 - 太空基础设施建设成为全球经济增长新引擎,卫星互联网加速6G时代到来,实现"空天地一体网络"覆盖 [7] - 手机直连卫星技术开启大众消费市场元年,银河航天已发射两颗手机直连试验星并加速后续研发,聚焦相控阵天线、星上大能源等核心技术攻关 [7][8] - 行业进入"太空新基建时代",通过工业化批产和生态协同推动技术与产业融合 [8]
影响市场重大事件:央行将开展10000亿元买断式逆回购操作,期限为3个月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6-06 08:17
货币政策与流动性管理 - 央行将于2025年6月6日开展10000亿元买断式逆回购操作,期限3个月(91天),采用固定数量、利率招标、多重价位中标方式,打破月末公告惯例以加强流动性调节 [1] - 中国人民银行近期降低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下调政策利率0.1个百分点,全面下调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利率0.25个百分点,以扩大金融机构对实体经济的资金投放规模并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6] 人民币国际化与支付系统 - 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直接参与者达174家,间接参与者1509家,业务覆盖全球187个国家和地区的4900余家法人银行机构,全面支持跨境人民币贸易、投融资及金融市场清算 [2] 汽车行业政策动态 - 商务部针对汽车行业"内卷式"竞争现象,将加强综合整治与合规引导,维护公平竞争市场秩序,同时通过以旧换新、流通消费改革试点等措施持续释放消费潜力 [3] 资本市场与并购重组 - 证监会鼓励科技型上市公司运用股份、定向可转债、现金等多元支付工具实施并购重组,支持收购未盈利但具备关键技术或强链补链价值的资产,推动简易审核程序落地 [4] - 证监会将修改《证券期货市场诚信监督管理办法》,健全失信惩戒和守信激励机制,重点打击欺诈发行、信披虚假及中介失职行为 [11] 科技创新与数字化转型 - 字节跳动ByteBrain团队研发的VMR²L系统将虚拟机重调度推理时间压缩至1.1秒,研究成果发表于EuroSys25顶会,实现工业部署与性能优化的平衡 [5] - 国家数据局将在北京、浙江、安徽等10地建设数据要素综合试验区,探索数据市场培育及实体经济与数字经济融合路径 [7][8] 6G技术发展前景 - Omdia预测6G时代将在2027-2030年间到来,2030年全球6G用户数达2.9亿,RAN投资规模40亿美元,至2035年用户数将增至35亿,RAN投资跃升至250亿美元 [9] 科技金融支持政策 - 金融监管总局拟制定科技保险专项政策,强化保险业风险补偿与资金杠杆作用,同时推动"贷款+外部直投"联动模式,鼓励金融机构投早、投小、投硬科技 [10]
趋势研判!2025年中国卫星基带芯片‌行业产业链、发展现状、竞争格局及未来趋势分析:卫星基带芯片撬动空天经济新蓝海,开启6G时代万亿级市场机遇[图]
产业信息网· 2025-05-23 09:10
卫星基带芯片行业概述 - 卫星基带芯片是卫星通信系统的核心组件,负责数字信号转换、调制解调、协议控制及数据处理 [2] - 按技术架构可分为天通卫星专用芯片、北斗导航芯片及多模融合芯片三大类 [2] - 核心功能包括信号转换、协议解析和数据处理,确保复杂空间环境下的高效可靠传输 [4] 行业发展历程 - 1994-2000年起步期依赖进口芯片,2000年北斗一代系统双星发射 [6] - 2000-2012年突破期实现自主创新,2008年首款自主"领航一号"芯片问世 [6] - 2013-2020年快速成长期,2017年华大北斗推出支持北斗三号的多模SoC芯片,精度达米级 [6] - 2021年至今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融合5G与AI技术实现厘米级精度,应用于自动驾驶等场景 [6] 产业链格局 - 上游华为海思、紫光展锐突破设计技术,但7nm以下制程依赖台积电 [8] - 中游华为、海格通信具备全球竞争力终端产品 [8] - 下游天通卫星和北斗导航服务覆盖应急、交通等领域,商业化生态待培育 [8] 市场规模与增长驱动 - 2028年中国市场规模预计超280亿元,形成车联网、消费电子、低空经济三足鼎立 [1][15] - 智能手机卫星通信渗透率将从2023年不足10%提升至2025年30%以上 [1][15] - 车载卫星通信芯片需求年均增速超50%,2024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同比增47.1% [13][15] - 低空经济领域无人机监管政策推动配套芯片市场三年内突破百亿元 [1][15] 竞争格局 - 第一梯队华为海思、华力创通掌握5G+卫星融合及军用抗干扰技术 [17][19] - 第二梯队紫光展锐、和芯星通聚焦车规级和物联网细分市场 [17][19] - 第三梯队专注性价比路线,新兴企业布局LEO前沿领域 [17][19] 技术发展趋势 - 突破7nm及以下制程,RISC-V+NPU架构使芯片面积缩减40%、功耗降35% [23][24] - 2026年后多模兼容芯片、量子安全加密基带将打破国外垄断 [24] - 星地融合多模通信、AI原生架构、量子安全芯片为前沿方向 [1][26] 应用场景拓展 - 智能手机直连卫星渗透率将超30%,L3+自动驾驶标配高精度定位芯片 [25] - 比亚迪仰望U8隧道定位误差<30cm,长城汽车天通模块响应时间0.5秒 [13] - 无人机监管催生百亿市场,军用、应急领域需求持续释放 [25] 代表企业技术布局 - 华为海思巴龙765芯片支持5G NR NTN双模通信,应用于智能手机和车载终端 [20] - 华力创通HTG500系列军用芯片抗干扰能力>80dB,定位精度0.3米 [20] - 紫光展锐V8811芯片支持双向语音通话和低功耗多频段卫星通信 [20] - 联发科车规级芯片平台集成5G智能座舱与卫星通信技术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