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轨宽带通信卫星

搜索文档
低成本、更高效率,北京商业航天叩问苍穹
中国经济网· 2025-06-20 16:54
航天业技术集成 - 航天业汇聚多学科顶尖成果 是当今世界最前沿、最复杂的高精尖技术集成领域 [1] - 商业火箭从设计到发射需攻克大量技术难关 [1] 星河动力技术突破 - 采用3D打印成型方案使发动机生产周期缩短至1个月以内 成本降至原十分之一 重量减轻50% [3] - 成为国内首家实现连续稳定发射成功的民营火箭公司 [3] 北京航天产业优势 - 核心研发单位占全国50%以上 拥有大部分国家航天大型研发基础设施和专业人才 [3] - 商业航天领域高新技术企业超300家 百强/上市/独角兽企业均占全国半数以上 [4] - "2024中国商业航天企业百强"榜单中46家位于北京 占全国近半 [4] 火箭发射进展 - 可重复火箭技术突破:蓝箭航天完成10公里级垂直起降飞行试验 [3] - 一次性火箭常态化发射:2024年商业火箭共发射12次 占全国发射任务20% [3] - 中科宇航入选轻舟货运飞船主选火箭 星河动力实现十日内三连发 [3] 卫星技术发展 - 北京已发布10多个商业卫星星座建设规划 [4] - 银河航天成功发射8颗低轨宽带通信卫星 构建国内首个"小蜘蛛网"试验星座 [4] - 开展"翼阵合一"卫星技术攻关 支撑手机直连卫星宽带通信需求 [4] - 2024年5月首次在泰国开展低轨卫星互联网海外应用试验 [4] 卫星应用创新 - 中科星图推出国内首款遥感垂域大模型"空天·灵眸" 实现分钟级多圈层信息智能分析 [4] 产业链格局 - 北京形成运载火箭/卫星制造/地面设备/应用服务全产业链 国内产业链最全 [4] - "南箭北星"产业格局初步形成 [4]
“群星”闪耀 北京商业航天产业集群加速升空
中国新闻网· 2025-06-19 07:50
北京商业航天产业集群发展现状 - 北京商业航天领域创新资源丰富,产业基础国内领先,"南箭北星"格局初步形成,未来将从技术攻关、平台建设、项目投资等多方面发力建成全球影响力高地 [1] - 北京拥有商业航天领域高新技术企业超300家,商业航天百强企业、上市企业和独角兽企业均占全国半数以上 [2][3] - 北京商业航天产业链涵盖运载火箭、卫星制造、地面站及终端设备、卫星应用服务全链条,国内最全 [3] 火箭与卫星技术突破 - 火箭领域:可重复火箭实现10公里级垂直起降试验,一次性火箭2024年发射12次占全国五分之一,中科宇航入选轻舟货运飞船主选火箭,星河动力十日内三连发 [2] - 卫星领域:累计发布10多个商业卫星星座规划,银河航天建成首个低轨宽带通信试验星座"小蜘蛛网",并开展手机直连卫星技术攻关,2024年5月完成我国首次低轨卫星互联网海外试验(泰国) [2] - 地面系统:航天驭星为全国一半以上商业卫星提供在轨运管服务 [3] 银河航天核心技术与市场布局 - 技术成果:成功发射25颗先进卫星,包括全球首颗高频低轨毫米波卫星、中国首款柔性太阳翼卫星等,建成卫星智能制造工厂具备年产百颗卫星的批产能力 [6] - 产品矩阵:覆盖卫星宽带通信、SAR、导航增强、频谱感知、光学遥感等领域,拥有微波通信载荷、相控阵天线等核心部件批量研制能力 [6] - 国际合作:在泰国、阿联酋、沙特等市场建立多层次合作,部分项目已落地 [7] 商业航天未来趋势 - 太空基础设施建设成为全球经济增长新引擎,卫星互联网加速6G时代到来,实现"空天地一体网络"覆盖 [7] - 手机直连卫星技术开启大众消费市场元年,银河航天已发射两颗手机直连试验星并加速后续研发,聚焦相控阵天线、星上大能源等核心技术攻关 [7][8] - 行业进入"太空新基建时代",通过工业化批产和生态协同推动技术与产业融合 [8]
卫星“上车”,车联网如何向“天”突围?
36氪· 2025-06-17 18:41
全球互联网覆盖现状 - 全球约26亿人无法接入互联网,占全球总人口的32% [1] - 地面网络仅覆盖全球约10%的面积 [1] - 传统移动通信网络在城市人口密集区覆盖广泛,但在偏远地区、海洋、沙漠等特殊环境覆盖能力有限 [3] 车联网通信挑战与需求 - 车联网需要实时、高速、稳定的数据交互,要求"永不失联"的安全出行 [3] - 现有移动通信网络无法满足车联网在偏远地区的覆盖需求 [3] - 自动驾驶需要厘米级定位精度,低轨卫星可解决此问题 [13] 卫星互联网技术优势 - 卫星互联网通过低轨卫星实现全球覆盖,解决地面网络盲区问题 [7][9][10] - 低轨卫星通信端到端时延小于100毫秒,满足自动驾驶需求 [12] - 卫星通信具有低时延、高可靠、全球无死角覆盖等核心优势 [13] - 卫星互联网链路损耗低、发射灵活、应用场景丰富、制造成本低 [13] 卫星互联网与5G/6G融合 - 卫星互联网可弥补5G在超高可靠低时延通信领域的商业化不足 [14] - 6G的"泛在连接"场景依赖卫星互联网实现全球立体覆盖 [15] - 星地一体融合组网是6G关键技术,实现空基、天基、地基网络深度融合 [15] - 卫星互联网是突破5G局限的关键力量,也是6G核心拼图 [18] 车联网融合组网方案 - 传统PC5链路依赖大规模RSU部署,成本高昂(单RSU约5万元,全国已部署超8700套) [21] - 5G Uu与PC5融合组网模式可解决规模化部署与成本控制难题 [22] - 5G宏基站全球覆盖需1000万台,单台成本约16万元,总投资超1.6万亿元 [25] - 低轨卫星星座仅需数百颗即可实现全球覆盖,单星成本未来有望降至百万级 [26] 卫星互联网产业布局 - 中国星网完成"国网"星座首次批量组网,G60星座发射首批18颗卫星 [29] - 特斯拉计划2025年底实现汽车直连卫星,SpaceX已部署超6600颗星链卫星 [30] - 吉利"未来出行星座"在轨卫星达30颗,覆盖全球90%以上区域 [31] - 比亚迪仰望U8搭载卫星通信终端,实现双向语音通话和短信通信 [31] 行业发展趋势 - 卫星互联网将成为车企竞争新战场,2025-2030年应用前景广阔 [29][30] - 汽车、通信、卫星、算力四大领域深度融合是技术发展必然方向 [31] - 卫星通信应用场景将从应急通信向自动驾驶、远程操控、智慧交通延伸 [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