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AI劣质内容
icon
搜索文档
AI改变了一切,除了猫咪
虎嗅· 2025-06-30 11:25
AI猫咪内容行业现状 - AI猫咪视频在抖音、小红书和TikTok等平台广泛传播,主要分为拟人化剧情类和技术展示类两种形式[7][8] - 拟人化剧情类以"大橘剧场"为代表,通过连续剧情的"宠物短剧"吸引观众,例如"Chubby"胖橘猫系列获得全球网友关注[7] - 技术展示类以挑战物理定律为特点,如三花猫完成专业跳水动作的视频在Instagram获得近2亿播放量[8] 行业数据表现 - YouTube频道Batysyr通过20个AI猫咪视频实现单月77万粉丝增长和1亿播放量[11] - Cat channel 91转型AI猫咪内容后月新增200万订阅者,视频播放量从几万跃升至千万级[11] - AiCat7频道30天内粉丝增长达127万,国内平台同类账号内容点赞量普遍达到数千至上万[11] 商业模式与变现 - 创作者通过平台分成获得收益,单条千万播放量TikTok视频可分得1200-2000元人民币[14] - "AI宠物短剧"植入广告成为变现方式之一,如"LT小狗日记"为宠物用品和食品品牌推广[15] - 部分头部创作者通过收费教程变现,例如@orange.cat899博主对制作流程咨询进行收费[15] 技术驱动因素 - Midjourney、Stable Diffusion等AI绘图工具和可灵、Pika等视频平台大幅降低创作门槛[23] - 典型制作流程包括ChatGPT生成剧本、AI绘图工具创作主角、一键生成视频并后期加工,新手一小时可掌握[23] - AI技术突破实现物理规律模拟,如水花飞溅效果和空中翻转动作,增强内容真实感[23] 平台与公司布局 - 快手通过可灵平台主动打造猫咪内容生态,发布"打工人猫"等模板视频引导用户创作[23] - MiniMax等AI公司借助"猫咪跳水"等爆款内容实现病毒式营销,获得科技媒体关注[24] - 行业存在利用AI猫咪热度发行加密货币现象,如"Book of Meow"猫主题Meme币营销案例[17] 用户心理与文化基础 - 猫类内容成功利用"幼态持续"心理学效应触发用户情感共鸣[26] - 猫脸生成有效规避"恐怖谷效应",相比人脸更易被观众接受[26] - 互联网积累数十年的猫类内容数据库为AI训练提供充足素材[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