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 Music
搜索文档
OpenAI被曝瞄准AI音乐赛道商业化,Suno首当其冲
36氪· 2025-10-27 10:41
OpenAI进军AI音乐市场 - OpenAI正在筹备AI音乐生成项目,并与茱莉亚学院合作进行乐谱标注以训练模型[4] - 新音乐模型未来可能整合进Sora 2视频生成模型,为用户视频自动生成背景音乐或添加乐器伴奏[4] - OpenAI探索AI音乐的To B市场,广告行业是清晰赛道,可用于构思歌词、创作广告歌曲或风格模仿[4] AI音乐市场竞争格局 - 当前AI音乐生成市场竞争分散,前十大平台合计仅占约24%市场份额,头部效应不明显[6] - 主要初创公司包括Suno(主打人人可创作音乐)和Udio(偏向专业用户),市场定位不同[6] - 科技巨头纷纷布局:谷歌推出Lyria模型,字节跳动、阿里、腾讯等国内公司也在慢慢布局[6] Suno AI的商业模式与财务表现 - Suno AI凭借订阅模式实现年经常性收入(ARR)1.5亿美元,同比增长近四倍[8] - 公司毛利率超过60%,在AI领域属于罕见的高利润水平[8] - 音频模型相比大语言模型更"轻"且成本更低,但市场潜在规模和用户付费意愿不差[8] OpenAI的音乐技术积累与战略动机 - OpenAI早在2019年就推出音乐生成模型MuseNet,2020年推出带人声的Jukebox模型[7] - 公司近期频繁推出新产品(如Atlas浏览器、Sora 2),音乐是产品矩阵的新维度[8] - 战略动机是在AGI路径受阻后,推出更多能落地赚钱的产品来抵消庞大算力开支[7] 行业影响与潜在问题 - OpenAI进入将彻底引爆AI音乐赛道竞争,加速创新并为消费者提供更多选择[6] - AI音乐生成技术引发音乐人版权担忧,Suno与Udio的崛起已侵害不少音乐人权益[2] - 事件引发对AI应用公司壁垒的思考:通用模型公司进入特定领域后初创公司优势何在[8]
OpenAI被曝瞄准AI音乐赛道商业化,Suno首当其冲
量子位· 2025-10-26 12:01
OpenAI进军AI音乐的战略动向 - OpenAI已与茱莉亚学院合作进行乐谱标注,旨在利用先进模型创作高质量音乐内容[6][7] - 新产品未来可能整合进Sora 2视频生成模型,实现视频BGM自动生成及人声轨道伴奏添加[7] - OpenAI正探索AI音乐的To B市场,广告行业是最清晰赛道,可用于构思歌词、创作广告歌曲及视频风格模仿[8][9] AI音乐行业竞争格局 - 当前AI音乐生成赛道头部效应不明显,前十大平台合计市场份额约24%[12] - 主要初创公司包括估值20亿美元的Suno(主打人人可创作音乐)和Udio(偏向专业用户)[12][13] - 科技巨头已纷纷布局:谷歌推出Lyria模型,字节跳动、阿里、腾讯等国内公司也在逐步进入市场[16][17] AI音乐商业模式与技术特性 - Suno凭借订阅模式实现年经常性收入1.5亿美元,同比增长近四倍,毛利率超过60%[29][30] - 音频模型相比大语言模型更轻量且成本更低,但市场潜在规模和用户付费意愿不逊于语言模型[32][33] - OpenAI此次举动是商业驱动,旨在通过可落地产品抵消算力开支,而非单纯技术探索[26][34] 历史技术积累与行业影响 - OpenAI早在2019年就推出音乐模型MuseNet(支持10种乐器),2020年推出带人声的Jukebox模型[22][24] - 巨头入场将加速行业创新步伐,消费者可获得更多选择并从中受益[19][20] - 该事件引发对AI应用公司壁垒的思考:通用模型公司进入垂直领域后初创公司的生存空间[35][36]
程序员用AI写歌还赚钱了!用AI 批量生产“爆款”,这个副业“杀疯了”?
AI前线· 2025-10-17 11:39
AI音乐创作的发展现状 - AI参与创作的作品频繁出圈,例如原神玩家使用Suno作曲的《奥奇坎竟是我自己》在B站获得近640万播放量[2] - 程序员Yapie使用DeepSeek和Make Best Music工具创作的《七天爱人》上线网易云音乐后播放量迅速突破200万次,评论超4600条,并跻身主流榜单[3] - 该歌曲版权卖出数万元,实现了商业突破,为大众AI音乐变现带来启发[3] - 截至2023年,AI已生成超过一亿首乐曲,预计AI音乐市场收益将在2026年达到70亿美元,到2030年将占据50%的音乐市场份额[9] 创作者对AI态度的转变 - 创作者对AI的态度从2023年的担心被替代、充满不屑排斥,转变为2024年将AI作为助手和灵感来源,如今已不再争论"用不用"而是讨论"怎么用好AI"[8] - 网友Chaosprint表示,早期AI音乐音质较"糊",但现在扩散模型推动音质改善,人声合成和转换变得更为实用[6][7] - 当前AI创作工具已能生成"60分水平"的合格作品,保证有个人特色并满足基础创作需求[16] AI在音乐创作中的角色定位 - AI是执行者,人类负责定义问题与目标,通过不断反馈迭代、个性化记忆和设置创作边界来引导模型[10] - 技术能解决80%的工作,人类解决10%的错漏和10%的画龙点睛[10] - AI当前的核心价值是"补位":帮助普通人实现创作无需学习乐理,对专业创作者则是提升效率而非取代[10] - AI让创作大量内容变得容易,未来音乐创作趋势是"品味比技能更重要",能从海量内容中筛选好作品的人将更受认可[16] AI音乐技术进展与挑战 - 早期AI创作规则简单输出粗糙,如今大模型基于文本就能深刻理解情感与语义关系并生成完整音乐作品[11] - Suno采用Transformer架构,其竞争优势在于音频表征创新而非模型架构创新[11] - 生成速度是重要指标,10秒延迟比8秒差,会影响用户体验[12] - AI音乐在情感叙事、高端真人感、互动和实时方面还有优化空间,难以实现创新性词曲创造和复杂多曲风节拍设计[11][16] 未来发展方向 - 未来将出现"AI创作操作系统"或全能平台,特征包括统一创作者工作空间和全局理解与任务协作[12][15] - 工具提供方需要集成优质AI能力,优化工具流与工作流,降低成本,让创作流程简单高效[12] - GPU开销是很大支出项,厂商们希望GPU价格下降但大概率会使用更多GPU以持续进行高质量研究和技术迭代[13] - 人类创作者的壁垒在于"道"而非"术",包括如何理解世界、解构问题以及表达独特的生活感悟[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