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AI and Cloud
icon
搜索文档
Nokia(NOK) - 2025 Q3 - Earnings Call Transcript
2025-10-23 17:30
财务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第三季度净销售额增长9%,所有业务集团均实现增长 [4] - 集团毛利率同比下降150个基点,主要受网络基础设施和移动网络产品组合影响 [17] - 营业利润率为9%,同比下降220个基点,主要原因是去年同期有一笔贸易应收款损失准备转回的一次性收益,若无此项影响,营业利润率将同比持平 [5][17] - 自由现金流为4.29亿美元,季度末净现金为30亿美元 [17][23] - 第四季度净销售额预计将环比增长,并略高于22%的历史季节性水平 [7][15] - 全年营业利润指引中点预计为17亿至22亿欧元,目前趋势指向该范围的中点 [15] - 由于风险基金投资重新分类,营业利润指引进行了技术性调整,增加1亿美元,但运营指引保持不变 [15] 各条业务线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网络基础设施业务销售额增长11%,其中光网络销售额增长19%,订单趋势强劲,订单出货比远高于1 [19] - IP网络订单增长强劲,销售额增长4% [19] - 固定网络销售额增长8% [19] - 网络基础设施业务毛利率受产品组合影响下降190个基点,但较第二季度有所改善 [20] - 云和网络服务业务销售额增长13%,毛利率提高380个基点,营业利润率提高250个基点 [20] - 移动网络业务销售额增长4%,受越南和中东及非洲地区增长推动,但毛利率因软件收入占比下降而下降370个基点 [21] - 诺基亚技术业务销售额增长14%,签署多项新协议,年度销售额运行率保持在约4亿美元,全年营业利润预期为1亿美元 [22] 各个市场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北美地区网络基础设施和云与网络服务业务增长强劲,移动网络业务略有下降 [23] - 亚太地区印度市场因固定无线需求强劲,网络基础设施销售额增长,移动网络销售额恢复温和增长 [23] - 欧洲地区除诺基亚技术业务贡献外表现稳定 [23] 公司战略和发展方向和行业竞争 - AI和云客户细分市场占集团净销售额的6%,其中占网络基础设施业务的14%,占光网络业务的29% [8] - 推出800 gig ZR/ZR+相干可插拔器件,并交付给首个超大规模客户 [8] - 与EnScale和超微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EnScale成为其网络基础设施产品组合的先进网络技术首选合作伙伴,超微在其800千兆以太网交换机中采用其SR Linux网络操作系统 [9] - 在固定网络业务中推出50 gig PON产品,基于其Quillian芯片组,支持从GPON到XGS、25 gig和50 gig PON的平滑演进 [10] - 在云和网络服务领域,成为5G独立核心网络部署的市场份额领导者,中国以外约70%的5G独立核心网络部署使用了其部分5G核心栈,但5G独立核心的网络渗透率仍低于30% [12] - 与Vodafone Three达成协议,成为其英国新合并网络的主要RAN供应商,涉及约7,000个站点 [12] - 决定缩减被动风险基金投资,未来将考虑进行有针对性的直接少数股权投资以加速战略 [14] - 成本节约计划预计在2025年实现约4.5亿美元节约,未来将转向通过持续生产力改进、IT简化、数字化工具和组织效率来实现运营杠杆,而非大规模重组计划 [18][68] - AI超级周期正在加速对先进和可信连接提供商的需求,公司定位独特 [15] 管理层对经营环境和未来前景的评论 - 第三季度业绩稳健,符合预期,订单量强劲,特别是在光网络和IP网络领域,由AI和云客户驱动 [4][6] - 进入第四季度,需求环境保持健康,CSP预期有所改善,积压订单覆盖情况强于近年 [6] - Infinera收购整合进度超前,协同效应预期良好,收购的业务对第三季度净销售额和订单量增长贡献显著 [6] - 移动网络市场正在稳定 [12] - 正在进入6G标准化的加强投资阶段,但诺基亚技术业务的年度营业利润保持稳定 [13] - 对在欧洲通过监管解决高风险供应商状态带来的潜在上行机会持乐观态度 [75][101] - 私有无线业务仍处于早期阶段,增长良好但尚未形成规模业务,重点在垂直市场用例 [102][103] 其他重要信息 - 资本市场日将于11月19日在纽约举行,将分享释放投资组合全部潜力的战略以及实现持续增长和运营杠杆的步骤 [15][25] - 公司进行了组织调整,包括统一企业职能、首席技术和人工智能官专注于技术平台,以及将IT组织纳入财务部门以推动数字化和效率 [93][94][95] 问答环节所有提问和回答 问题: IP网络和数据中心交换业务的进展及2028年目标跟踪情况 [33] - IP网络业务订单出货比积极,但仍是该领域的小型参与者,处于旅程起点,宣布的成果积极但仍有大量工作 [34][35] 问题: AI和云业务在不同客户细分市场的最大增长机会 [36] - 最大机会明显在超大规模和新型云提供商,驱动大部分需求,与EnScale的合作是重点例证,主权云也将带来重要机会 [37][38] 问题: 规模扩展应用对诺基亚的意义和机会 [40] - 规模扩展不是新技术,但AI数据中心推动的带宽需求创造了该领域创新新需求,公司在磷化铟晶圆厂等方面的资产定位良好,但尚无实质性收入,仍处早期 [41][42] 问题: 6G移动投资的计划和时间 [43] - 6G技术标准化工作已开始,投资正在进行中,并进入投资周期,对诺基亚技术业务的持续利润前景保持信心,移动网络也在进行6G预标准无线电技术早期工作,但更重要的焦点是向云原生核心的转型以及在AI RAN联盟和Cloud RAN方面的机会 [45][46][47][48] 问题: 移动网络稳定的驱动因素及成本控制方式转变的动机和益处 [50][51] - 移动网络稳定得益于业绩可预测性,CSP市场总体稳定,云和网络服务增长高于市场速率,成本控制转向持续改进和数字化,旨在将效率融入基因,通过AI和IT简化实现运营杠杆 [52][54][55] 问题: 第三季度业绩超预期的因素及第四季度交付时间不确定性 [57] - 第三季度业绩超预期主要得益于云和网络服务毛利率的强劲表现,原因包括5G独立核心部署的成功市场份额获取、产品组合清理以及成本削减努力 [58][59] 问题: AI和云业务6%占比指标与第二季度5%指标的可比性 [60] - 第三季度的6%与第二季度的5%是可比的指标 [61] 问题: 在超大规模和AI领域,与点解决方案竞争对手相比,端到端能力的实现情况 [62] - 固定接入是独立业务,竞争基于技术优势本身,IP交换和光网络同样基于技术优势获胜,公司的杠杆和协同在于洞察跨市场趋势并带来规模和创新,但重点始终是最佳产品和技术,而非假设端到端但存在缺陷 [63][64][65][66] 问题: 重组现金流预测减少和成本节约增加是否意味着向增长聚焦的转型 [67] - 目标是避免未来大规模重组计划,转向将持续改进和成本聚焦融入DNA,利用数字化机会,而非大规模成本削减 [68] 问题: Infinera整合进展及2000万美元运营利润协同效应的保守性和再投资计划 [70][71] - Infinera整合在成本协同方面按计划进行,收入协同增长超预期,资本配置将保持纪律,若有机会加速回报会进行投资,目前对成本协同按计划、收入超预期感到满意 [72] 问题: 欧盟压力下加速替换中国供应商的潜在影响及运营支出展望 [74] - 乐见欧盟可能出台相关法规,认为对西方两大欧洲网络提供商是重要主权机会,运营支出方面重点是通过运营杠杆最大化现有业务回报,并将资本部署到可赢得的领域,如研发和产能扩张 [75][76][77] 问题: 云和网络服务及移动网络业务毛利率的可持续性和正常化水平 [80][81] - 移动网络毛利率存在波动,因软件占比影响,建议按年度考察更易理解正常水平,云和网络服务毛利率改善是多年努力结果,包括产品组合清理、成本削减和市场支持,认为可持续 [82][83][84] 问题: 5G独立核心部署后移动网络基站软件升级的前景 [86] - 新代际通常先安装硬件,随着需求增加再部署核心以启用新功能,5G亦然,初期4G核心仍运行良好,当需要网络切片等功能时需5G独立核心 [87] - 移动网络Q2至Q3毛利率波动是软件发布和客户部署的时间问题,移动网络基站软件主要仍为传统设备模式,而云和网络服务已转向云模型和订阅定价,是不同商业模式 [89][90] 问题: 诺基亚贝尔实验室未来是否更聚焦AI和数据中心而非移动网络 [92] - 首席技术和人工智能官的角色是聚焦技术平台如AI、安全、云等,并确保在诺基亚贝尔实验室进行正确的长期投资,包括研究和近期创新,公司拥有网络基础设施和移动两大业务,需要CTO统筹 [93][94][95] 问题: 欧洲市场需求是结构性还是临时性及私有无线业务进展 [100][102] - CSP需求稳定是好事,欧洲潜在上行取决于高风险供应商法规,但当前主要投资在美国,私有无线业务客户数增长良好但仍处早期,重点在垂直市场如铁路和公用事业 [101][102][103] 问题: 移动网络重返体面利润率的计划及中国政府对欧洲厂商态度的业务影响 [105][106] - 移动网络提高回报是优先事项,通过聚焦客户合作与创新实现差异化,中国业务收入已大幅下降,份额很小,非核心市场,将聚焦有机会合作创新的市场 [107][108][110][111] 问题: 新任CEO对业务战略方向的思考,特别是移动网络、核心活动和IPR [113][114] - 公司拥有网络基础设施和移动业务,完整产品组合对创新和维持地位必要,连接领域可靠供应商将很有价值,AI趋势正被光网络和IP业务捕捉,类似趋势将延伸至移动领域,但需持续创新而非固守旧路 [115][117][118] 问题: 非标准必要专利的IPR业务创新管道和悬崖风险 [120] - 每个大型移动基础设施厂商都有强大IP业务,IP业务收入稳定,正投资6G货币化,并看到其他新兴收入流,业务健康,团队在运营杠杆方面表现优异 [121][122][123]
阿里第一批企业级 Agent,为什么落在了瓴羊?
晚点LatePost· 2025-07-24 19:10
核心观点 - AI Agent正从工具向系统进化,从提升效率转向交付效果,尤其在客服、销售等垂直领域已实现显著效能提升[2][3][6] - 瓴羊作为阿里旗下企业服务子公司,依托阿里生态资源率先推出可落地的客服与销售Agent产品,关键指标如处理时长缩短60%、转化率提升20%[2][14][17] - 企业服务市场正经历从SaaS到Agent的范式转移,Gartner预测2026年Agentic AI市场规模将超185亿美元[6][8] 行业趋势 - Agentic AI成为2025年应用主线,模型推理与记忆能力突破使AI具备自主解决问题能力,而非仅提供建议[3] - To B Agent因明确ROI和付费意愿更易商业化,当前重点覆盖客服、销售等劳动密集型场景[7][11] - 行业定制化需求催生Agent价值,中国ToB市场需高度适配行业特性,传统SaaS面临部署难、数据孤岛痛点[8][9][20] 瓴羊战略与产品 - 定位为多平台企业服务商,非仅服务阿里生态,已覆盖5万家企业客户含宝洁、星巴克等,年营收达数十亿级[4][9] - 首批Agent产品聚焦电商与汽车销售: - 客服Agent实现工单自动填充、流程自主编排,效率提升60%[2][14][15] - 汽车销售Agent通过线索清洗与策略优化,转化率提升20%,整体效率提升40%[16][17] - 采用DaaS(数据即服务)模式,将数据能力嵌入经营全链路而非单点提效[9][12] 技术落地与竞争优势 - 背靠阿里云、通义大模型等资源,构建"技术+行业know-how"壁垒,尤其在电商领域已积累深度场景理解[4][12][22] - 部署周期从传统客服培训1-2周缩短至3小时,应对突发需求能力显著增强[15] - 支持多云多平台适配,优先阿里生态但保持开放,如与钉钉、企业微信等集成[22] 市场影响 - Agent推动人力角色转型:客服从执行者升级为流程管理者,销售聚焦高价值环节[18][17] - 企业服务模式转向"为效果付费",头部客户已主动探索Agent应用[9][19] - 行业渗透率将持续提升,未来企业部署Agent将如使用电脑般普遍[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