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rbon Emissions
搜索文档
BP (NYSE:BP) Update / Briefing Transcript
2025-09-25 21:02
涉及的行业或公司 * 本次电话会议是BP公司(纽约证券交易所代码:BP)举办的2025年能源展望发布会 [1] * 会议内容围绕BP发布的年度《能源展望》报告展开 该报告分析了全球能源系统的未来发展趋势 [1][3] 核心观点和论据 1 核心情景设定 * 报告基于两个主要情景:“当前轨迹”(绿色)和“低于2度”(蓝色) [3] * “当前轨迹”情景基于现有气候和能源政策、政府未来脱碳目标和承诺 同时考虑实现这些目标的难度 碳排放量在本十年趋于稳定 然后在2030年代和2040年代逐渐下降 到2050年碳排放量仅比当前水平低约25% [3][4] * “低于2度”情景探讨了在全球实现更快、更深度的碳减排路径下能源系统的变化 假设气候政策显著收紧 并体现社会行为和偏好的转变 到2050年碳排放量下降约90% [4][5] * 情景分析的目的不是预测未来 而是识别不同情景下的共同趋势和差异化趋势 以洞察能源系统可能的发展方式 [5][6][7][8] 2 跨情景的共性趋势(相对确定) * **石油需求的结构性转变**:在两个情景中 石油在至少未来10到15年内仍将在能源系统中扮演核心角色 [11][12] 但需求驱动因素发生根本变化 公路运输(汽车和卡车)对石油的需求在两种情景下均下降 而作为石化原料(特别是塑料生产)的石油需求成为未来增长的最大单一驱动力 [13][14][15] 目前原料用油约占石油总需求的15% 到2050年 在“当前轨迹”中将升至30%以上 在“低于2度”情景中将超过50% [15] * **能源系统持续电气化**:过去10年 电力需求增长速度是能源总需求增速的两倍 这一趋势将持续 到2050年全球电力需求将翻一番或更多 [17] 电力在全球能源消费中的份额将从现在的略高于五分之一上升到“当前轨迹”中的约30% 以及“低于2度”情景中的50%以上 [17] 电力需求增长大部分来自新兴经济体的繁荣 以及电动汽车和人工智能数据中心等新用途 [18] 仅数据中心需求就占未来十年左右电力需求增量的约十分之一 在美国 这一比例高达约40% [18] * **风能和太阳能的中心地位**:在两个情景中 全球发电量的所有增长都来自风能和太阳能 在“低于2度”情景中 风能和太阳能的增长甚至超过总发电量的增长 [20] 去年风能和太阳能发电量约占全球电力的15% 到2050年 在“当前轨迹”中将占全球发电量的一半以上 在“低于2度”情景中占70%以上 [20] 太阳能成本下降更快 部署更迅速 且获得更多政策支持 其增长速度快于风能 [21] 3 依赖于转型速度的差异化趋势(不确定性高) * **天然气需求前景分化**:在未来十年 两种情景下的天然气需求都相当强劲 [25] 但在“当前轨迹”中 需求在整个展望期内基本持续上升 到2050年比当前水平高出约20% 主要由新兴经济体的增长和工业化驱动 [26] 而在“低于2度”情景中 需求从2030年代初开始下降 到2050年比当前水平下降约一半 主要受更快脱碳和电气化的推动 [26][27] * **新兴低碳技术发展迥异**:对于低碳氢、碳捕获利用与封存等较不成熟、成本较高的低碳技术和能源载体 其发展高度依赖于转型速度 [27][28] 在“当前轨迹”中 低碳氢到2050年达到约7500万吨/年 低于当前几乎全部来自化石燃料的灰氢需求;碳捕获利用与封存到2050年达到约7亿吨二氧化碳 仅捕获约2%的能源领域排放 [28] 在“低于2度”情景中 低碳氢到2050年达到约3.5亿吨/年 碳捕获利用与封存达到约60亿吨二氧化碳 [29] 这些技术的增长主要集中在展望期的后半段(2035年后) [30] 4 敏感性分析:其他关键问题的影响 * **地缘政治碎片化的影响**: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升级可能导致各国减少对国际贸易的依赖 转向更大程度的自给自足 [34][35] 分析显示 在全球层面 地缘政治碎片化对能源需求和燃料结构的影响相对有限 但对不同国家的影响差异显著 [39][42][43] 例如 美国作为化石燃料净出口国 其能源需求受影响相对较小 但会减少对低碳技术进口的依赖;中国作为主要能源进口国 会减少对石油和天然气进口的依赖 但其低成本低碳能源的获取基本不受影响 [44][45] 总体趋势是导致能源路径更加差异化 进口国加速向国内低碳能源电气化过渡 而化石燃料生产国则更倾向于发挥其化石燃料的比较优势 [46] * **能源效率持续疲弱的影响**:过去五年(2020-2024)能源效率年均增长仅为1.5% 低于2010-2019年约2%的历史平均水平 [47][48] 如果这种疲弱态势再持续五年(即到2035年才回到“当前轨迹”的水平) 假设所有额外能源需求均由化石燃料满足 那么到2035年 石油需求将比“当前轨迹”高出约600万桶/日(“当前轨迹”中同期石油需求几乎零增长) 天然气需求将比“当前轨迹”的不足7000亿立方米高出超过10000亿立方米 [49][50][51][52] 这表明即使能源效率短期疲弱 也可能显著推高化石燃料需求和碳排放 [52] 其他重要但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1 能源转型的阶段划分 * 报告区分了能源转型的两个阶段:“能源增加”阶段(低碳能源快速增长 但不足以满足总能源需求增长 未减量化石燃料的使用仍在增加)和“能源替代”阶段(低碳能源增长足够快 足以超过总能源需求增长 从而替代未减量化石燃料) [22] * 尽管全球整体仍处于“能源增加”阶段 但许多地区(包括欧盟和美国)已经进入“能源替代”阶段 目前全球约三分之一的一次能源消费处于“替代”阶段 到2030年 在“当前轨迹”中这一比例将升至约60% [23] 电力部门也是如此 目前全球约三分之一的发电量处于“替代”阶段 到2035年 在“当前轨迹”中这一比例将升至约60% 到2050年将超过70% [24] 2 人工智能对能源的全面影响 * 人工智能对能源的影响不太可能仅仅取决于数据中心的耗电量 [19] 人工智能通过提高生产率来影响经济增长的潜力 其对能源需求的潜在影响可能比数据中心电力需求增长高出20倍 [19] 此外 人工智能还可能对各种能源的供应以及能源系统的许多环节的效率产生同样巨大的影响 [19] 例如 人工智能可能用于更高效地运营电网 平衡供需 [110][111] 3 石化原料需求的高度不确定性 * 关于未来需要多少塑料的同等合理假设 可能导致到2050年原料需求出现高达1000万桶油当量的巨大差异 [16] 因此 这个看似小众的问题实际上对未来的石油需求前景有重大影响 [16] 4 问答环节的补充要点 * **石油需求预测上调**:与去年的展望相比 “当前轨迹”情景中对2050年石油需求的预测上调了约600万桶/日 原因包括近期的强劲需求数据、车辆效率提升速度的预期下调(车辆平均车龄从12年增至15年)以及对石化原料需求的预期上调 [80][81][82] * **电网投资需求**:为满足电气化带来的电力需求增长 需要电网投资大幅增加 可能从近年来的每年3000-4000亿美元水平翻倍 [98][99] * **核能作用**:在“当前轨迹”中 核能发电量将显著增加 但其在全球发电量中的份额保持稳定在8-9% 增长主要来自中国和印度 [100][101][102] * **碳预算耗尽风险**:如果世界继续沿着“当前轨迹”发展 到2040年将完全耗尽将温升控制在2度以内的碳预算 为了在不造成严重破坏的情况下实现气候目标 需要在2030年代初转向更快的脱碳路径 [115][116]
BP sees oil demand growth until 2030 due to slowing energy efficiency gains
Yahoo Finance· 2025-09-25 20:01
By Stephanie Kelly and Shadia Nasralla LONDON (Reuters) -BP said on Thursday it expects global oil demand to grow until 2030, five years later than its forecast a year ago, pointing to slowed efforts to increase energy efficiency and reduce global carbon emissions. The oil major's latest Energy Outlook, an annual study of energy trends through 2050, models two scenarios. The "Current Trajectory" scenario is based on existing policies and pledges. Its "Below 2-Degrees" scenario, a reference to the aim of ...
2025年世界能源统计年鉴(第74版)(英文版)
搜狐财经· 2025-07-17 10:53
全球能源需求与结构 - 2024年全球能源需求增长2%至592艾焦 化石燃料占比87%但可再生能源增速显著 风能和太阳能增长16%占全球发电增量53% [1] - 中国贡献全球可再生能源新增量57% 其部署量超过美欧印总和 但化石燃料需求仍有增长 天然气需求上升2.5% 煤炭需求达165艾焦 [1] - 亚太地区占全球煤炭需求83% 其中中国占比67% 显示区域能源消费高度集中 [1] 碳排放趋势 - 全球能源相关碳排放增长1%至40.8十亿吨二氧化碳当量 连续四年创新高 中国占全球排放三分之一 与印度合计贡献62%增量 [1] - 欧美排放呈下降趋势 欧洲排放较十年前降低16% 美国2024年排放下降0.7% 低于十年平均1%年降幅 [37] 区域能源格局 - 亚太地区贡献全球能源需求增量68% 电力需求增长5.4% 北美和欧洲增速较慢但美国仍是最大石油生产国 产量相当于沙特俄罗斯之和 [2] - 可再生能源部署区域差异明显 中国和新兴市场快速推进 欧洲因成本上升放缓 美国增长受政策不确定性影响 [2] 电力系统转型 - 电力需求增速4%高于总能源需求 电网级储能容量翻倍 中国占全球60% 可再生能源帮助多国减少能源进口依赖 中国过去五年避免进口87艾焦 [2] - 风能和太阳能占全球发电量15% 较2023年提升2个百分点 过去十年其联合产出增长四倍 亚太地区增量399TWh中中国贡献91% [47] 化石燃料动态 - 美国石油产量占全球五分之一 相当于沙特俄罗斯总和 全球石油需求增长0.7%至1010万桶/日 中国2024年需求下降1.2%显示可能已达峰值 [38] - 全球天然气需求增长2.5% 亚太地区增量42bcm中中国占三分之二 煤炭需求创165艾焦纪录 中国电力58%依赖煤炭 [38] 可再生能源进展 - 中国2024年新增可再生能源装机超美欧印总和 过去十年非OECD国家可再生能源部署增速是OECD两倍 全球生物燃料需求增长3%至220万桶油当量/日 [37] - 太阳能装机增速是风电4倍 全球总装机达1865GW对1135GW 中国占全球风光装机47% 是美欧总和两倍 [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