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TC渠道模式

搜索文档
安踏李宁特步,集体撞上“中年墙”
创业邦· 2025-08-07 08:09
行业现状与挑战 - 中国运动鞋服市场2024年同比增长仅5.9%至4100亿元,告别过去10年中高双位数增长,全民运动红利期结束 [6] - 国产品牌份额超50%,安踏+Fila+其他品牌合计超20%居第一,李宁9.4%,特步6.4%,国产替代进入深水区 [6] - 国内运动品牌CR5达53%,成为全球集中度最高市场,但垂类小众运动崛起使头部品牌面临份额下降压力 [6] - 安踏、李宁、特步2024年流水增长均降至低个位数,行业折扣率增加、退货率增长,消费者价格敏感度提升 [10] 品牌力缺失与运营困境 - 国产品牌依靠性价比和渠道建设反超耐克阿迪,但品牌力严重缺位,未能将制造优势转化为品牌话语权 [13] - 运动领域功能性科技是核心,但国产品牌未有效利用制造环节竞争力,导致贸易战中被动应对关税转嫁 [13] - 安踏主品牌势弱,李宁体操小众化且国潮定位失误,特步未建立一二线主流消费者品牌形象 [14] - 头部赛事资源被耐克阿迪垄断,国产品牌对NBA球星布局未带动出圈,体育弱国现状限制品牌国际化 [15] 多品牌策略与增长瓶颈 - 安踏通过收购FILA、迪桑特、可隆等品牌实现增长,但主品牌与FILA增速已降至个位数,多品牌魔法面临失效 [16] - 特步模仿安踏收购索康尼中国运营权,但多品牌排异反应风险显现,参考优衣库和阿迪收购锐步失败案例 [16] - 安踏主品牌335亿元收入与李宁差距不大,多品牌覆盖低中高端后增长空间受限,户外红利退散加剧挑战 [16] 小众品牌与垂类机会 - 耐克、阿迪等早期均为代工或小众起家,通过赛事运营和细分品类突破建立品牌力,国产品牌可借鉴路径 [18] - 安德玛、Lululemon、Crocs等垂类品牌凭借产品力与社群营销崛起,国产应挖掘马拉松、登山等新趋势 [18] - 特步160X系列成为马拉松国产第一,361洞洞鞋成爆款,显示垂类赛道仍有机会 [19] 渠道改革与质价比战略 - 国产品牌依赖万家门店但店效低下,经销商尾大不掉,安踏通过直营化改革实现80%直营+电商占比 [21][23] - 特步融资10亿港元推动DTC转型,优衣库全直营模式证明高效渠道与低加价率(3倍)的长期优势 [23][27] - 行业加价率过高导致周转率下降,优衣库质价比策略启示需让利消费者,而非依赖提价或高端收购 [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