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李宁主品牌产品
icon
搜索文档
安踏李宁特步,集体撞上“中年墙”
创业邦· 2025-08-07 08:09
行业现状与挑战 - 中国运动鞋服市场2024年同比增长仅5.9%至4100亿元,告别过去10年中高双位数增长,全民运动红利期结束 [6] - 国产品牌份额超50%,安踏+Fila+其他品牌合计超20%居第一,李宁9.4%,特步6.4%,国产替代进入深水区 [6] - 国内运动品牌CR5达53%,成为全球集中度最高市场,但垂类小众运动崛起使头部品牌面临份额下降压力 [6] - 安踏、李宁、特步2024年流水增长均降至低个位数,行业折扣率增加、退货率增长,消费者价格敏感度提升 [10] 品牌力缺失与运营困境 - 国产品牌依靠性价比和渠道建设反超耐克阿迪,但品牌力严重缺位,未能将制造优势转化为品牌话语权 [13] - 运动领域功能性科技是核心,但国产品牌未有效利用制造环节竞争力,导致贸易战中被动应对关税转嫁 [13] - 安踏主品牌势弱,李宁体操小众化且国潮定位失误,特步未建立一二线主流消费者品牌形象 [14] - 头部赛事资源被耐克阿迪垄断,国产品牌对NBA球星布局未带动出圈,体育弱国现状限制品牌国际化 [15] 多品牌策略与增长瓶颈 - 安踏通过收购FILA、迪桑特、可隆等品牌实现增长,但主品牌与FILA增速已降至个位数,多品牌魔法面临失效 [16] - 特步模仿安踏收购索康尼中国运营权,但多品牌排异反应风险显现,参考优衣库和阿迪收购锐步失败案例 [16] - 安踏主品牌335亿元收入与李宁差距不大,多品牌覆盖低中高端后增长空间受限,户外红利退散加剧挑战 [16] 小众品牌与垂类机会 - 耐克、阿迪等早期均为代工或小众起家,通过赛事运营和细分品类突破建立品牌力,国产品牌可借鉴路径 [18] - 安德玛、Lululemon、Crocs等垂类品牌凭借产品力与社群营销崛起,国产应挖掘马拉松、登山等新趋势 [18] - 特步160X系列成为马拉松国产第一,361洞洞鞋成爆款,显示垂类赛道仍有机会 [19] 渠道改革与质价比战略 - 国产品牌依赖万家门店但店效低下,经销商尾大不掉,安踏通过直营化改革实现80%直营+电商占比 [21][23] - 特步融资10亿港元推动DTC转型,优衣库全直营模式证明高效渠道与低加价率(3倍)的长期优势 [23][27] - 行业加价率过高导致周转率下降,优衣库质价比策略启示需让利消费者,而非依赖提价或高端收购 [27]
李宁还能回到过去吗?
观察者网· 2025-08-02 10:39
本土运动品牌竞争格局 - 李宁2025年二季度全平台零售流水仅低个位数增长 线下渠道负增长 安踏多品牌战略显抗压性 迪桑特 可隆等高端品牌增速达50-55% 特步旗下索康尼增速超20% [1] - 李宁净利润连续两年下滑 市值从2021年2600亿港元峰值跌至400多亿港元 安踏市值同期表现更稳健 [1] - 李宁单品牌战略效果疲软 安踏通过Amer Sports等收购实现多品牌协同 特步聚焦跑步领域成效显著 [4][32] 李宁战略调整与海外品牌布局 - 通过莱恩资本收购瑞典户外品牌Haglöf 计划在中国开设旗舰店 北京 天津等地已设围挡 试水户外赛道 [4][6] - 非凡领越与莱恩资本成立合资公司运营Haglöf大中华区业务 李宁家族通过三大平台构建"资本+产业"协同体系 [15][18] - 此前运营Aigle 50年独家权但发展缓慢 门店数长期徘徊100家 营收占比仅1% Danskin因独立运营错失女性运动红利 2024年退出中国 [37][38][46][47] 多品牌运营挑战与案例对比 - 非凡领越收购堡狮龙后转型bossiniX成效有限 2023年收入占比5% 2024年营收跌11%至2.67亿港元 Clarks拓店至140家但直营收入不及批发 [19][23][24] - 安踏成功运营FILA和Amer Sports采用DTC模式 特步剥离盖世威等非核心品牌聚焦跑步 显示多品牌管理需清晰战略 [29][41] - 李宁LI-NING 1990定价过高与主品牌冲突 产品缺乏功能创新 户外支线价格带319-1689元 较安踏冠军系列2000元价位竞争力不足 [35][37] 国潮红利与品牌周期 - 2018-2021年国潮红利期李宁市值涨1051% 安踏涨406% 新疆棉事件助推国产替代 公募基金大幅加仓 [32] - 国潮退潮后李宁多支线导致品牌认知混乱 中国李宁 LNG LI-NING 1990等分散资源 未能形成持续趋势 [32][35] - 行业转向专业化与功能化竞争 户外运动成新增长点 但李宁Aigle Haglöf等布局较安踏始祖鸟明显滞后 [29][37][48] 公司治理与资源分配 - 非凡领越前身非凡中国2018年后转型多品牌并购 已收购Clarks Amedeo Testoni等 但运营能力待验证 [16][18] - Danskin等品牌因独立运营缺乏资源支持 李宁主品牌占据主要研发营销投入 副线边缘化问题突出 [45][46] - 安踏各品牌独立运营模式更高效 李宁单品牌战略下多品类协同不足 户外与女性市场两次错失机遇 [4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