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ta Based方法论
搜索文档
货币政策最新定调:如何理解“以我为主”、“支持性”和“Data Based”?
新浪财经· 2025-09-22 21:57
货币政策核心原则 - 货币政策宏观层面的原则为“以我为主”,调控从国内经济情况出发,而非简单跟随[1] - “以我为主”原则由中国央行前行长易纲在2018年底首度提出,核心要义是货币政策主要服务国内经济[2] - 在2022-2023年美联储加息周期中,中国未跟随加息反而根据调控需要降息,体现了“以我为主”的定力[3] 货币政策立场 - 当前货币政策立场是支持性的,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4] - 支持性货币政策首次提出于去年6月,与限制性货币政策相对,代表处于降息周期或利率水平相对较低[5] - 支持性货币政策为经济持续回升向好和金融市场稳定运行创造良好货币金融环境[4] 政策调整方法论 - 货币政策调整采用Data Based方法论,即根据宏观经济运行情况和形势变化进行综合调整[6] - Data Based方法论是国际主要央行依据的基本方法,决策基于经济数据变化及对经济前景的评估[6] - 中国货币政策目标多元,包括维护价格稳定、促进经济增长、促进就业等,使Data Based调控更为复杂[7] 四季度降息预期分歧 - 部分市场人士预计四季度可能降息,因美联储降息后中国货币政策空间增大,且7、8月经济数据走弱[8] - 8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3.4%,相比6月回落1.4个百分点;1-8月固定资产投资增长0.5%,相比1-6月回落2.3个百分点[8] - 另一种观点认为全年能实现5%增长目标,且需考虑银行净息差收窄问题,四季度可能不再降息[10] 政策工具选项 - 目前降准空间比降息更大,但降息对实体经济成本压降效果更好,降息可能以10个基点为中枢,降准以50个基点为中枢[9] - 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于今年4月提出,用于支持科技创新、扩大消费、稳定外贸等领域[10] - 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撬动比例为1:12,“十四五”期间发挥7000多亿元作用,撬动投资9万多亿元[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