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DiT架构
icon
搜索文档
【招银研究|行业深度】AI应用之传媒——从PGC、UGC到AIGC ,内容产业如何变革?
招商银行研究· 2025-07-24 17:10
AIGC视频技术发展现状 - 2024年2月OpenAI发布的Sora成为视频生成领域的标志性突破,采用DiT(扩散模型+Transformer)架构,支持60秒视频生成,远超此前主流模型4秒的限制[1][8] - DiT架构兼具扩散模型的高质量生成能力和Transformer的长序列处理优势,成为当前AIGC视频模型的主流选择,但在复杂运动模拟和物理规律还原上仍需优化[1][19][21] - 国内外大厂加速布局:海外以OpenAI、Runway、Meta为代表,国内快手(可灵AI)、阿里(通义万相)、字节(即梦AI)等相继推出同类产品[5][8] 技术架构与产品性能 - 当前C端应用生成效果仍存在肢体扭曲、运动不连贯等问题,需通过"文本扩写-文生图-图生视频"多步骤提升可控性[9][26] - B端应用已实现商业化落地,如新华社每周生产150-200条AIGC新闻视频,总浏览量破5亿次;《潜入梦海》AI短片以万元成本实现传统百万元级特效效果[12][13] - 主流产品性能差异显著:Sora在物理模拟和动态一致性上领先,Meta Movie Gen采用Llama架构,阿里EasyAnimate开源模型支持5分钟长视频生成[8][25][30] 产业变革与商业化路径 - AIGC推动内容生产从人力密集型转向AI主导模式,影视制作全流程(剧本生成、分镜设计、虚拟拍摄等)效率提升90%以上,成本降至传统1%[2][48][51] - 产业价值链重构:竞争核心从制作/渠道能力转向IP创意运营和AI模型能力,头部公司通过"云+大模型+数据+应用"全生态布局争夺话语权[2][54] - 商业化进程分层:C端以低门槛工具快速获客(快手可灵AI用户达2200万),B端通过专业级应用降本增效(影视特效成本降低80%+)[57][58] 未来发展趋势 - 技术迭代方向聚焦空间分层、运动模块优化和视频预训练,需解决体操/杂技等复杂动作的"图灵时刻"难题[21][22] - 全球影视市场超3000亿美元规模(中国占300-400亿)将成AIGC视频确定性应用场景,预计2025年后进入小时级精品内容生成阶段[15][59] - 参照互联网对传媒的变革逻辑,AIGC将引发更强马太效应,字节/腾讯等平台凭借算法和数据优势加速垄断内容分发渠道[41][44][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