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ENSO
icon
搜索文档
今冬平均气温接近常年同期至偏高
科技日报· 2025-11-04 08:42
10月以来全国气温与季节进程特征 - 10月以来全国平均气温11.1℃,接近常年同期,呈现前暖后冷和北冷南暖的特征[1] - 10月出现3次冷空气过程接近常年同期,其中16日至21日过程较强导致中东部大部地区降温8-14℃[1] - 北方大部地区已进入冬季,华北东南部、山东中东部、河南西部、湖北西部、贵州中部等地入冬偏早10-20天,局地超20天[1] - 黑龙江西北部、吉林东部、内蒙古中东部、西北地区中部、四川中西部、西藏东部等地入冬偏晚5-20天,局地偏晚20天以上[1] 今冬气候趋势预测 - 截至9月赤道中东太平洋处于ENSO中性偏冷状态,预计今年秋季后期将进入拉尼娜状态并持续至2026年初[2] - 此次拉尼娜状态持续时间较短,形成拉尼娜事件的概率较低[2] - 预计今冬全国平均气温接近常年同期至偏高,降水总体偏少呈北多南少分布[2] - 南方地区发生大范围持续性低温雨雪冰冻天气的风险总体较低,冬季气温阶段性特征明显且冷暖起伏大[2] - 华东南部、华中东部、华南东部等地降水偏少[2]
中国气象局:预计秋季后期进入拉尼娜状态
中国新闻网· 2025-10-31 21:47
气候状态预测 - 预计秋季后期进入拉尼娜状态,并持续至2026年初,随后转为ENSO中性状态 [2] - 此次拉尼娜状态持续时间较短,形成拉尼娜事件的概率较低 [2] - 截至2025年9月,赤道中东太平洋处于ENSO中性偏冷状态 [2] 冬季气候特征 - 冬季全国平均气温接近常年同期至偏高,降水总体偏少,呈“北多南少”分布 [2] - 冬季气温阶段性特征明显,冷暖起伏大 [1][2] - 南方地区发生大范围持续性低温雨雪冰冻天气的风险总体较低 [2] 当前季节进程 - 10月以来中国冷空气活跃度较9月增强,共出现三次冷空气过程 [1] - 北方大部地区目前已进入冬季 [1] - 华北地区东南部、山东中东部、河南西部、湖北西部、贵州中部等地入冬偏早10至20天,局地偏早20天以上 [1]
我研究团队揭示西北干旱区东西部干湿变化分异的深层机制
科技日报· 2025-08-08 09:39
研究核心发现 - 兰州大学研究团队成功重建了黄河上游地区全新世约1.17万年前至今的干湿变化过程并揭示了其主要控制机制[1] - 研究明确了热带海气相互作用ENSO是该区域全新世干湿变化的主控因素[3] - 研究发现未来ENSO的振幅可能大幅增加这将导致流域水文演变模式改变极端干旱事件风险增加[3] 西北干旱区水资源演变 -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我国西北干旱区水资源演变呈现显著区域差异西部逐步"暖湿化"而东部黄河上游区域却持续"干旱化"[3] - 研究模拟发现末次冰期最冷期约2.6万—1.9万年前以来东亚—中亚干旱区东西两侧水资源演变模式迥异东侧湖泊水位上升西侧下降[4] - 东西部干湿分异的差异主要源于季风与西风环流带来的水汽输送差异以及湖泊蒸发效应的不同[4] 历史干湿演变过程 - 晚冰期约1.4万—1.17万年前至早全新世期间1.17万—0.83万年前湖泊水位逐步上升[3] - 中全新世时期0.83万—0.42万年前湖泊面积广阔水位较高[3] - 晚全新世后0.42万年前至今湖面呈下降趋势河流出现下切现象[3] 对未来气候趋势的预测 - 随着未来西风环流摆动幅度增大我国西北可能延续暖湿化趋势但东中亚干旱半干旱区的气候类型格局将保持相对稳定[4] - 该研究为理解全球变暖背景下西北水资源演变及预测未来趋势提供了关键科学依据[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