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Green Manufacturing
icon
搜索文档
ZPMC Shines at TOC Europe 2025, Exploring the Future of the Port Industry Together
Globenewswire· 2025-06-26 09:15
文章核心观点 2025年6月17 - 19日上海振华重工(ZPMC)参加在荷兰举办的全球港口和集装箱供应链行业年度活动TOC Europe,展示创新成果,加强合作并传播文化 [1] 公司参展情况 - 公司作为行业领导者积极参加TOC Europe,展示前沿技术、绿色制造和智能港口方面的最新创新成果,展现中国高端装备制造的实力和国际影响力 [1] - 公司展位(D30)吸引了马士基、PSA等行业巨头的关注,公司营销总部、客服中心等部门与客户就港口机械新技术应用等进行深入讨论,加强合作并为全球市场拓展奠定基础 [3] 公司专家发言 - 公司专家受邀在TECH TOC研讨会上分享碳足迹管理和绿色制造经验,提供可持续发展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4] - 公司专家还进行“ZPMC标准化RTG”和“智能港口系统”现场演讲,突出公司技术突破和智能港口建设的综合方法,吸引众多专业参会者 [4] 公司文化活动 - 公司在展位组织汉服体验和传统舞蹈表演,展示东方美学,成为TOC Europe 2025的文化亮点 [5]
绿色制造创新场景“多点开花” “智造+绿造”新业态释放强劲经济增长潜力
央视网· 2025-04-29 14:32
中央政治局会议政策导向 - 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要助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开辟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新赛道 [1] - 2025年一季度深入推进"人工智能+"行动,支持大模型在传统产业应用,打造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等标杆项目 [1] 钢铁行业智能制造标杆案例 - 北京顺义某钢铁企业拥有全球最先进的汽车板生产线,全面实现自动化和智能化,生产效率提高21.2% [1] - 冷轧车间通过AI技术替代数十个重体力岗位,5G远程操控起重机,机器人自动完成钢卷进料,AGV小车实现全流程无人化作业 [4][5] - 镀锌工艺采用AI模型替代人工参数调试,钢板以每分钟180米速度通过450℃锌液形成合金层 [7] - 该工厂实现全员劳产率提升11%,生产周期缩短18%,设备利用率提升21%,新产品开发时间缩短31%,单位能耗降低10%,碳排放降低5% [9] - 被世界经济论坛评为"灯塔工厂",中国已有79座"灯塔工厂"占全球超40% [11] 钢铁行业整体转型成效 - 重点统计企业吨钢综合能耗549.68千克标准煤/吨(同比降0.61%),可比能耗480.96千克标准煤/吨(同比降1.75%) [12] - 宝武、鞍钢等企业构建"5G+工业互联网"平台,落地AI视觉质检等200余项应用,设备故障预警准确率超98%,生产效率提升25% [13] - 河钢、中信泰富特钢通过智能管控系统实现全流程碳追踪,单产线年减排二氧化碳12万吨 [14] 2025年一季度工业经济数据 -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5%,装备制造业表现突出 [17] - 采矿业增加值增6.2%,制造业增7.1%,电力等供应业增1.9% [19] - 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10.9%(较上年加快3.2个百分点),高技术制造业增9.7%(加快0.8个百分点) [19] - 电子、汽车、机械三大领域加速工业经济增长 [15] 政策与产业趋势 -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要求加快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推动传统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 [21] - 传统制造业被视为新质生产力沃土,数智化与绿色化将释放巨大增长潜力 [21]
全球与中国碳碳复合材料市场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2025-2031
QYResearch· 2025-04-22 17:42
碳碳复合材料定义与特性 - 碳碳复合材料是以碳纤维为增强材料、沉积碳为基体材料通过特定工艺加工而成的高碳含量复合材料,由树脂碳、碳纤维、热解碳构成[1] - 具备低密度(<2.0g/cm³)、高导热性、耐高温(可达2600℃)等极端环境适应性[10] 市场规模与增长趋势 - 2024年全球市场规模达2007.30百万美元,预计2031年降至1971.21百万美元,年复合增长率-0.26%[6] - 中国市场2024年规模422.54百万美元(占全球21.05%),2031年预计增至474.07百万美元(全球占比24.05%)[6] - 化学汽相淀积技术2024年市场规模1212.34百万美元(占全球60.40%),2031年预计1185.58百万美元(CAGR -0.03%)[6] - CZ和DSS炉应用2024年规模561.82百万美元(占27.99%),2031年预计284.16百万美元(CAGR -9.59%)[6] 竞争格局 - 全球Top5厂商(SGL Carbon、Toyo Tanso等)2024年份额超48.78%[7] - 国际企业主导高端市场,国内代表企业包括金博股份、西安超码等,高端产品自给率低[15] 技术现状与创新方向 - 主流生产工艺为化学气相沉积(CVD)和液相浸渍,但面临高成本、工艺复杂瓶颈[10] - 工艺优化:改进纤维编织和热处理技术降低成本[11] - 新型材料研发:开发低成本石墨基复合材料及多功能预浸料[11] - 增材制造:3D打印技术推动复杂零部件批量化生产[11] 政策与国产替代机遇 - 中国将碳碳复合材料列为战略性新兴产业,通过《国家新材料产业发展规划》提供政策支持[12] - 大飞机项目(C919/C929)加速国产化,机体材料进口替代需求迫切[13] - 军工领域对多功能复合材料需求提升[14] 产业链短板 - 上游高性能碳纤维(如T800级)国产化率低[16] - 下游国内企业集中于中低端市场,航空航天等高附加值领域竞争力不足[17] 未来增长点 - 新能源领域:光伏单晶炉热场材料、氢能储罐需求爆发[21] - 低空经济:无人机和eVTOL轻量化需求推动应用[21] - 绿色制造:环保法规趋严促进行业向低能耗、可回收转型[21] 应用领域拓展 - 航空航天:用于发动机喷管、热防护系统等关键部件[22] - 新能源汽车:制动盘、电池包等部件受益于高温耐受性和轻量化特性[22] - 其他领域:氢能、核能、船舶建造、体育器材等[22] 技术创新与政策推动 - 抗氧化涂层技术延长高温环境材料寿命,智能化生产系统提高良率[23] - 政府政策鼓励技术创新、优化产业结构、推动绿色发展[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