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L)1 resistance
搜索文档
Sensei Biotherapeutics Reports New Clinical Results Highlighting Durable Progression Free Survival Data for Solnerstotug in PD-(L)1 Resistant Tumors at the ESMO Congress 2025
Globenewswire· 2025-10-17 20:00
临床试验设计与患者背景 - 公司宣布其评估solnerstotug的1/2期试验剂量扩展部分的结果,该药物是一种靶向VISTA的条件活性单克隆抗体[1] - 1期剂量扩展是一项多中心、开放标签研究,评估solnerstotug作为单药以及与再生元PD-1抑制剂Libtayo联合用药的效果[2] - 研究入组了44名“热”肿瘤患者和20名“冷”肿瘤患者,其中41名“热”肿瘤患者此前曾接受过PD-(L)1治疗并出现疾病进展[2] 未满足的医疗需求与历史基准 - 在接受PD-(L)1抑制剂治疗后出现疾病进展的患者预后极差,从相同疗法中再次获益的可能性估计为5%或更低[3] - 目前针对PD-(L)1耐药肿瘤的治疗选择有限,在非小细胞肺癌中广泛使用的多西他赛,其6个月无进展生存期通常在类似患者群体中为10%-20%[4] - 迄今为止,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联合疗法尚未在此背景下获得批准[4] 临床疗效数据 - 截至2025年9月8日数据截止,在35名可评估疗效的“热”肿瘤患者中,有6例临床反应,其中5例发生在PD-(L)1耐药肿瘤患者中,且全部出现在较高的15 mg/kg剂量组,3 mg/kg剂量组未观察到客观反应[5] - 在41名先前接受过PD-(L)1治疗并进展的“热”肿瘤患者中,总体6个月无进展生存率为37%[6] - 在15 mg/kg剂量下,PD-(L)1耐药患者的6个月无进展生存率达到50%,在3 mg/kg剂量下,该比率为24%[6] 安全性与耐受性 - solnerstotug与cemiplimab联合用药在3 mg/kg和15 mg/kg剂量下均表现出良好的耐受性[6] - 在1期所有98名患者中仅观察到6例轻度、可管理的1级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且全部发生在15 mg/kg剂量组[7][8] - 剂量扩展部分未发现新的安全信号,安全性特征与既往数据一致[8] 反应的独特模式与机制见解 - 六分之四的应答者表现出持久的疾病控制,随后出现迟发性反应(发生在18至54周之间),这与通常有2-3个月应答时间的PD-(L)1疗法相比,显示出独特且差异化的活性模式[10] - 有观点认为这种延迟、持久的反应模式在免疫疗法中不寻常,可能表明solnerstotug通过一种与PD-(L)1互补的机制在耐药肿瘤中起作用[10] 具体病例反应 - 一名Merkel细胞癌患者在第18周出现持久的完全缓解,缓解持续时间达54周以上[15] - 一名MSI-H结直肠癌患者在第36周出现部分缓解,缓解持续时间达33周以上[15] - 一名肿瘤比例评分低于5%的PD-1初治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在第54周出现部分缓解,缓解持续时间达15周以上[15] - 一名食管癌患者在第24周出现部分缓解,缓解持续时间为6周[15] 后续开发计划 - 公司计划于2026年启动两项2期研究,具体取决于FDA反馈和公司筹集足够资金的能力[11] - 第一项研究预计是在二线非小细胞肺癌中进行的随机试验,患者将随机接受solnerstotug联合PD-(L)1抑制剂或化疗[11] - 第二项试验预计是在PD-(L)1耐药Merkel细胞癌患者中进行的单臂研究,该领域治疗选择有限,且有加速批准的潜力[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