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Personal Information Protection
icon
搜索文档
违规收集个人信息!兴业证券等7家金融机构APP被通报
南方都市报· 2025-06-19 20:09
违规应用通报情况 - 国家网络安全通报中心检测发现64款移动应用存在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问题 [1] - 涉及13项违规行为,其中5类问题最为突出 [3] - 被通报应用覆盖金融、餐饮、游戏、出行、生活服务等多个行业 [7] 金融机构违规详情 - 7家金融机构APP被点名,包括4家券商(诚通证券、兴业证券、申港证券、五矿证券)和3家银行(龙江银行、乌海银行、海峡银行) [1][5] - 主要违规行为:未告知第三方信息接收方详情(4家券商和3家银行均涉及)、未采取加密/去标识化措施(诚通证券)、未提供撤回同意途径(兴业证券) [6] - 银行APP具体问题:龙江银行未提供撤回同意途径,乌海银行未及时响应用户注销请求 [6] 违规行为分类统计 - 未显著提示隐私政策:涉及星巴克、古茗等10款应用 [3] - 未列明个人信息收集范围:涉及龙江银行、申港证券等25款应用 [3] - 未告知第三方信息共享详情:涉及诚通证券、海峡银行等14款应用 [3] - 未提供撤回同意途径:涉及兴业证券、海南航空等30款应用 [3] - 未采取加密措施:涉及微博、诚通证券等29款应用 [4] 涉及知名品牌 - 非金融领域被通报品牌包括星巴克、货拉拉、海南航空、茶颜悦色、喜茶等 [3][7]
31款应用及SDK被通报!涉有道精品课、墨迹天气tv版等
南方都市报· 2025-05-08 22:54
核心观点 - 中央网信办检测发现15款App和16款SDK存在侵害用户权益行为,主要问题包括未明确列出个人信息收集使用规则、未说明响应措施等 [1][3][6] - 问题App中8款未逐一列出收集个人信息的SDK,7款未准确列出SDK收集目的、方式、范围 [1][2][3] - 问题SDK中3款未提供收集规则,4款未说明响应措施,6款未及时响应用户投诉,3款处理时限超15个工作日 [3][4][6] - 相关运营者需在15个工作日内完成整改并提交报告,网信办将核查并依法处置 [6] 问题App详情 - **未逐一列出SDK的App(8款)**:墨迹天气tv版(1.3.8)、医家(5.4.33)、成丰货运司机端(4.10.84)、天津公交(2.4.17)、企鹅天气预报(1.0.2)、21cake(3.6.2)、动漫之家(3.9.13)、烟台出行(3.82) [2][3] - **未准确列出收集目的的App(7款)**:亲邻开门(4.9.9)、杉宝(3.7.0)、学霸在线(3.0.8)、马踏飞蒸(4.8.2.5)、有道精品课(6.8.2)、最右(6.3.19)、途虎养车(7.10.5) [2][3] 问题SDK详情 - **未提供收集规则的SDK(3款)**:CTP穿透采集(上海期货信息技术)、金仕达穿透采集(上海金仕达软件科技)、传漾广告(上海传漾数字科技) [4] - **未说明响应措施的SDK(4款)**:LinkedME(北京微方程科技)、亿帆(南京亿帆数字科技)、Mercury(上海倍业信息科技)、西瓜影音(深圳西瓜影音科技) [4] - **未及时响应用户投诉的SDK(6款)**:机智云(广州机智云物联网)、聚合渠道(厦门游力信息科技)、声网(上海声网科技)、U8(上海丞诺网络科技)、CC视频云直播(创盛视联数码科技)、数美(北京数美时代科技) [4][6] - **处理时限超15个工作日的SDK(3款)**:融云IM/RTC(北京云中融信网络科技)、枫岚互联(北京格瑞创新科技)、免密以正(北京一砂信息技术) [4][6] 监管动态 - 检测范围细化至告知内容及处理方式的合理性、可行性 [6] - 整改期限为通报发布后15个工作日,逾期将依法处置 [6]
【安全】一图读懂金融网络安全知识手册
中国建设银行· 2024-09-12 14:29
中国网络安全法规体系 - 《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于2016年11月7日通过,2017年6月1日施行,是中国首部全面规范网络空间安全管理的基础性法律,标志着网络空间法治化里程碑 [3] - 《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于2021年6月10日通过,同年9月1日施行,作为数据领域首部基础性法律,为各行业数据安全提供监管依据 [8] - 《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于2021年8月20日通过,11月1日施行,细化个人信息处理规则与权利义务边界,完善保护工作机制 [11] - 《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条例》2021年9月1日施行,规范能源、金融、交通等关键领域网络设施安全保护,成为依法治理的纲领性文件 [15] 核心概念定义 - 网络安全指通过必要措施防范网络攻击、干扰、破坏及非法使用,保障网络保密性、可用性 [4][5] - 数据安全要求确保数据处于有效保护和合法利用状态,涵盖收集、存储、使用、传输等全流程 [8] - 个人信息包括可识别自然人的各类信息,处理活动需遵循最小范围、最短保存期限原则 [13][14] - 关键信息基础设施涵盖金融、能源、国防等一旦遭破坏可能危害国家安全的重要网络设施 [16] 行业合规要求 - 数据处理者需建立分类分级保护制度,中央网信部门统筹协调,行业主管部门对本领域数据安全负责 [9] - 关键信息基础设施运营者必须同步规划安全保护措施,设置专门管理机构并定期报告安全事件 [17] - 个人信息处理需保障知情权、删除权等八大权利,敏感信息如生物识别数据需特殊保护 [14][18] 金融领域风险案例 - 冒充银行客服诈骗通过虚假链接窃取银行卡信息与验证码,典型案例显示受害者因泄露动态密码损失资金 [27][28] - AI换脸诈骗利用深度伪造技术生成虚假视频,某案例中诈骗者通过16秒伪造通话骗取40万元 [30][32][34] - 虚假投资理财平台通过操纵虚拟股票交易造成本金损失,犯罪团伙利用"内幕消息"话术诱导反向操作 [40][42] - 征信修复诈骗以消除不良记录为名收取高额代理费,实际无法修改信用报告数据 [36][37] 个人信息防护措施 - 避免随意丢弃含个人信息的快递单等纸质单据,处理电子设备前需彻底清除数据 [19][22][23] - 重要信息需加密处理,如身份证复印件标注限定用途,账户密码应定期更换复杂组合 [24][25] - 警惕公共WiFi风险,不在此环境下输入银行账户等敏感信息,安装安全软件定期扫描 [26] - 对陌生音视频通话需通过挥手验证等生物特征交互确认身份,防范AI换脸欺诈 [35] 数字化金融安全趋势 - 国家反诈中心APP与96110专线构成预警劝阻体系,云闪付"一键查卡"功能强化账户安全 [44][45] - 网络安全为数字化转型提供基础保障,数字金融技术正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 [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