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Structural Reform
icon
搜索文档
汇丰:中国宏观追踪_供给侧改革 2.0
汇丰· 2025-07-14 08:36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 政府呼吁应对恶性竞争引发第二轮供给侧改革预期,当前中国GDP平减指数收缩,产能过剩压力更广泛,政府或出台更多指导改善价格环境,需兼顾供需两侧措施[2][4][9] - 其他国家可能面临美国关税提高,或影响中国部分出口,中美关系有积极发展可能,中欧关系有摩擦或影响峰会[10][12][13] - 中央政府将提供育儿补贴和以工代赈,育儿补贴可提升消费,以工代赈可支持就业[14][15] - 各行业经济活动有不同表现,如半钢胎开工率季节性下降、高炉开工率维持高位等,旅行和物流方面地铁客流量季节性上升、跨城旅行高于历史水平等,通胀和政策方面原油和螺纹钢价格微升、水泥和玻璃价格进一步下跌等,大湾区数据和政策方面内地赴港游客增多、二手房价同比跌幅收窄等[16][54][63][79]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供给侧改革 - 上周中央财经委员会和工信部呼吁打击企业恶性竞争并警告产能过剩风险,《求是》杂志呼应此观点,引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2.0”预期[2] - 与2015年相比,此次产能过剩挑战可能更广泛,当时主要集中在上游,此次下游如装备制造和消费品行业也受影响,部分由房地产疲软、消费信心不足和部分行业过度投资导致[3][4] - 国内光伏玻璃企业宣布7月减产30%,水泥、钢铁和建筑行业协会表示将优化结构调整[5] 贸易 - 其他国家可能面临美国关税提高,或影响中国部分出口,美国与越南达成贸易协定,中美关系有积极发展可能,中欧关系有摩擦或影响峰会[10][12][13] 国内政策 - 中央政府计划2025年起为每个三岁以下儿童提供每年3600元育儿补贴,地方政府也有补充,发改委宣布100亿元以工代赈预算支持31万个就业岗位[14][15] 经济活动 - 半钢胎开工率季节性下降,化工行业生产率微升,高炉开工率维持高位,石油沥青开工率较低,水泥发货率稳定,南方八省煤炭消费量季节性上升,聚酯长丝开工率略有上升,618购物节后邮政投递量微降,6月汽车销量同比增长,全国票房收入上升,国内外航班执行数量微升,波罗的海干散货指数进一步下跌,新房销售低于2024年水平,18个主要城市二手房销售季节性下降,土地销售低于历史水平,一线城市新房销售季节性下降,一二线城市交易量同比仍较高,土地规划建筑面积微升[16][33][43] 旅行和物流 - 大城市地铁客流量季节性上升,跨城旅行高于历史水平,中国对美集装箱出口回落至2024年水平,中国主要港口货运吞吐量季节性下降[54][56][61] 通胀和政策 - 原油和螺纹钢价格微升,水泥和玻璃价格进一步下跌,农产品价格微升,义乌小商品价格上涨但出口价格子指数下跌,中国至美国东海岸集装箱运输成本下降,央行上周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净回笼资金,银行间利率季节性下降,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达到年度配额的51%[63][65][78] 大湾区数据和政策更新 - 内地赴港游客进一步增多,7月各主要口岸赴港旅客增加,深圳二手房销售维持高位,香港二手房价格同比跌幅收窄,近期大湾区有多项金融、投资、科技等政策发布[79][81][85]
顶着巨亏,乳企一边杀牛一边上新
东京烘焙职业人· 2025-07-11 13:27
行业现状 - 原奶价格连续20多个月下滑 超过80%的乳企亏损[6] - 2024年乳制品产量增速达30% 但消费量仅增长3% 供需严重失衡[12] - 2025年Q1六大重点品类新品SKU数量均高于消失SKU数量 行业创新加速[6] 企业应对策略 - 近两个月17家乳企推出31款新品 涵盖口味创新 营养升级 IP联名等多种形式[6] - 新品单价普遍高于基础产品 常温纯牛奶10元/升 酸奶20元/升的基准价[13] - 低温奶占比达60% 常温奶占40% 反映消费升级趋势[15] - 通过价格战处理老品库存 直播间出现99元6箱的极端低价[14] 创新方向 银发族市场 - 针对3亿银发人群开发产品 解决乳糖不耐 钙流失等痛点[18] - "药食同源"标签可有效提升复购率 部分品牌开始与医药品类合作[18] 零食化趋势 - 奶皮子酸奶因浓厚质地和短视频传播特性引发上新热潮[20] - 海河调制乳通过奶茶风味创新实现全国化扩张[20] - 简爱冻冻乐产品横跨冰品和酸奶品类 延长保质期并增强传播度[21][22] 竞争格局演变 - 行业从规模竞赛转向价值深挖 需建立技术 消费者理解或场景独占优势[25] - 产能过剩和消费疲软推动结构性变革 避免同质化成为必然选择[24]
摩根大通-中国:七月政治局会议前瞻
摩根· 2025-07-07 23:45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报告未提及行业投资评级相关内容 报告的核心观点 - 上半年经济增速超5%目标降低7月政治局会议额外政策刺激可能性,或开启政策从逆周期向结构性问题转变窗口 [4] - 关注解决结构性失衡政策行动节奏,如反内卷政策、产业政策改进、财政转移提升社保网络、以旧换新补贴扩展至服务消费活动等 [21]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最新政策更新 - 7月1日中央财经委员会第6次会议讨论深化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和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等问题,强调打击企业无序低价竞争、推动过剩产能有序退出,新能源汽车领域已采取相关措施 [5] - 6月30日政治局会议审议党中央决策、协商和协调机构条例,规定这些机构应聚焦重大政策问题且不越权 [5] - 本周媒体报道新生儿补贴细节,2025年1月1日起3岁以下婴儿每年获3600元补贴,中央政府承担大部分补贴,预计年支出约1000亿元 [5] - 6月26日国家发改委宣布7月将公布第三批以旧换新补贴,前两批各810亿元已分别用于第一、二季度,全年总额3000亿元,此前六部门宣布18项金融支持措施促进消费 [5][6] 经济评估 - 预计一季度到二季度经济环比折年率从6.6%放缓至3.5%,但同比增速仅从5.4%降至5.1%,上半年经济增速达5.2%,高于5%目标,无需额外政策刺激 [7][8] - 6月财新制造业PMI回升2.1个百分点,产出成分跃升4.6个百分点,6月对美出口数据反弹,上半年出口表现好于预期 [9] - 上半年经济表现得益于财政政策前置实施,下半年财政仍有空间,预计下半年待发行政府债券5.94万亿元 [10] 三箭齐发政策 - 2024年9月以来中国政策转向“三箭齐发”,即财政支持、货币宽松和结构再平衡,具有周期性和结构性方面 [11] - 反周期政策使2024年四季度和2025年一季度经济表现超预期,上半年经济形势降低7月政治局会议额外政策刺激可能性,下半年额外财政支持概率较低 [12][13] 转向解决结构性问题 - 当前经济发展为政府从反周期政策转向结构性措施提供窗口,近期政策聚焦促进消费、改善社会福利、打击内卷竞争和削减过剩产能 [16] - 打击内卷和削减过剩产能虽有助于解决供需失衡和通缩压力、提高企业利润,但可能导致失业率上升,尤其是制造业 [18] - 政府应重视服务消费,服务部门发展可创造新就业、解决结构性失业问题,同时制造业升级目标未变,政策转变是渐进过程 [19][20] 未来关注事项 - 关注解决结构性失衡政策行动节奏,如反内卷政策、产业政策改进、财政转移提升社保网络、以旧换新补贴扩展至服务消费活动等 [21] - 关注中美贸易谈判以及美国与其他国家贸易协议对中国出口的影响 [23] - 关注中国政府2026 - 2030年“十五五”规划,包括创新和生产率增长、财政改革、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区域均衡发展等问题,以及是否会公布促进消费的量化目标或更重视名义GDP增长 [24]
日本的经验教训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2025-06-02 23:44
纪要涉及的行业或公司 涉及中国和日本的宏观经济,以及中国的房地产、金融、制造业等行业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中日经济对比 - **相似点**:中国在竞争力高峰期面临与美国的贸易摩擦,类似日本20世纪80年代;正处理快速萎缩的房地产泡沫后遗症,类似日本90年代;面临金融体系需消化的债务负担,类似日本2000年代;面临通缩和人口老龄化风险,类似日本2010年代。两国都通过鼓励高储蓄率推动公私投资,导致家庭收入和消费增长缓慢,且都积累了债务,面临不利的人口趋势[2][18][19][20] - **不同点**:中国增长潜力远高于日本,人均收入和生产率有很大追赶空间;中国债务主要与政府和房地产相关,私人资产负债表总体较健康;中国在全球制造业供应链中地位更强,贸易多元化,新兴技术有优势,陷入长期停滞的可能性低于日本;中国未经历严重的资产负债表衰退,私营企业杠杆率远低于泡沫时期的日本企业,城市化率较低,人均GDP较低,有更大增长空间[3][21] 日本经验对中国的教训 - **财政刺激**:日本在经济低迷后财政刺激不足,规模不够且管理低效,如1992 - 1998年财政刺激达23万亿日元,仅占1998年GDP的4.5%,却造成了超9%的GDP产出损失,还常高估刺激规模。中国已采取积极措施,如2024年11月增加地方政府债务限额6万亿人民币置换隐性债务,2025年3月中央预算财政赤字率达4.0%,发行特别国债,但仍可针对房地产行业采取更多措施[30][33] - **货币宽松**:日本在20世纪90年代货币政策过于谨慎,央行专注价格稳定而忽视通缩,实际利率长期居高不下,直到2013 - 2023年黑田东彦的量化质化宽松才使名义利率降至零以下。中国虽已降息,但通胀下降可能削弱了降息效果,实际利率仍较高,央行也在改革货币政策框架以提高传导效率[44][51][52] - **结构改革**:日本在20世纪90年代对不良贷款解决采取渐进方式,监管宽容和银行体系的复杂性延迟了不良资产的确认和重组,清理不良贷款成本高昂,1992 - 2000年花费约86万亿日元,占2000年实际GDP的18%。中国不良贷款率约1.5%,但地方政府和房地产行业积累了大量不良或潜在不良债务,金融行业已在处置不良资产,2024年处置了创纪录的3.8万亿人民币(5320亿美元),还可加快处置速度。此外,中国需推动经济向消费驱动转型,进行金融部门改革和放松户籍制度,提高国有企业效率,利用新兴技术提高生产率[56][61][62][68] 全球经济失衡与调整 全球经济结构失衡是当前贸易冲突的核心,美国长期吸收全球过剩商品产出不可持续,中国消费不足且过度投资制造业产能扩张。为缓解失衡,中国需抑制投资、提高国内消费,美国需降低商品吸收、增加储蓄[9][10] 其他重要但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报告日期为2025年5月27日,所有市场数据截至2025年5月26日收盘,除非另有说明 - 汇丰银行有识别和管理研究业务潜在利益冲突的程序,分析师和相关人员独立于投资银行业务 - 报告中的建议仅针对专业投资者,汇丰银行基于其认为可靠但未独立核实的信息编写报告,不保证其准确性和完整性,观点可能随时变化 - 汇丰银行及其关联方可能在报告提及的证券中有持仓,可能担任做市商或承销商,分析师禁止接受发行人支付的实地考察差旅费[90][92]
Panasonic cutting 10K jobs from its workforce
Fox Business· 2025-05-10 01:02
Electronics maker Panasonic Holdings is cutting 10,000 jobs from its workforce. The Japan-based company announced the job cuts on Friday as part of a broader effort to increase its profitability moving forward.Of the 10,000 employees slated to lose their jobs, half will be workers in Japan, according to Panasonic. The other 5,000 will be in other countries.  "In terms of management reform, toward transformation into an organization where individual employees create higher productivity, the Company will thor ...
央行副行长陆磊撰文!
券商中国· 2025-02-27 11:35
今日,《学习时报》发表了 中国人民银行党委委员、副行长 陆磊的《 完善金融机构定位和治理 健全服务实 体经济的激励约束机制》,全文如下: 分工协作的金融机构体系不断健全。党的十八大以来,金融管理部门进一步完善金融机构的定位和功能,推动 各类金融机构坚守宗旨、回归本源,找准定位、优势互补。目前,我国金融业已形成了覆盖银行、证券、保 险、信托、基金、期货等领域,种类更加齐全、业态日趋丰富、分工更加明确、协作基础不断强化的金融机构 体系。截至2024年三季度末,我国金融业机构总资产近490万亿元,银行业金融机构数量超4000家,资产规模 居全球第一,5家国有大型银行为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保险、股票和债券市场规模均居全球第二。 经济和金融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完善金融机构定位和治理是提升我国金融机构服务质效的关键,是进一步 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内在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已经建立起一个全面、多元且能满足不同层级 需求的金融服务体系,需要进一步建立健全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激励约束机制,确保金融体系服务实体经济更 加精准高效,各类金融机构之间协同合作、功能相互协调,促进市场形成良性竞争秩序和高效资源配置,为我 国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