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uctural recovery

搜索文档
GP的“非线性生存”:投资人身份正在重构
36氪· 2025-05-20 10:15
旧的路径不通了,新的路径尚未确立,投资人开始从路径依赖走向身份重构——这既是被动 的自救,也是主动的探索。 一级市场久违地热闹了起来。展会排上了日程,投决会议重新回到线下,朋友圈里晒路演、投后图的更 新频率也明显高了。仿佛一切都在告诉人们:市场在复苏。 这些变化看起来是个体的调整,实则反映的是一级市场在缺乏明确趋势时的"生态自我修复"机制。旧的 路径不通了,新的路径尚未确立,投资人开始从路径依赖走向身份重构——这既是被动的自救,也是主 动的探索。 但从GP视角来看,故事并不那么线性。 一些机构已经恢复出差节奏,一些IR开始重新联系老LP,还有更多的GP则在犹豫,要不要再坚持一个 募资周期,再信一次"下一轮政策利好";与此同时,也有人开始盘点开副业的可行性——搞并购中介、 做FA、甚至去开餐厅、做直播。 在过去两年,从"GP要活下去"到"活下去也不够",每一位投资人都在经历一种更微妙的变化:他们不 再只是传统意义上的资本分配者,而正朝着内容生产者、市场组织者、甚至行业IP的方向游移。这不是 简单的"转型",而是一种"非线性生存":不是被市场淘汰,就是被身份重构。 没人能给出标准答案。不同人眼里的市场,甚至仿佛是 ...
GP的“非线性生存”:投资人身份正在重构
FOFWEEKLY· 2025-05-19 18:00
一级市场现状与投资人行为变化 - 一级市场呈现结构性活跃而非全面复苏,人民币基金新设数量止跌回升,国家队资金和地方引导基金加快出资节奏[8] - 行业处于"低水平稳定"状态,募资难仍是主旋律,2025年Q1多数GP反馈LP审批流程缓慢,新基金募资周期拉长至18个月以上[9] - 人工智能、半导体、先进制造是重点赛道,国家大基金三期政策推进引发阶段性热情[8] 投资人身份重构现象 - GP从传统资本分配者向内容生产者、市场组织者、行业IP等多重角色转变,包括制作视频内容、运营社交媒体账号、参与FA业务等[5][12] - 身份重构表现为"非线性生存",部分投资人通过副业(并购中介、餐厅、直播)维持现金流,同时保持行业参与感[5][13] - LP与GP关系重构,LP要求GP承担更多产业赋能角色如招商引资、产业联盟搭建等,反映募资长尾化和LP议价权上升[13] 市场策略分化 - 机构出现"信心分化":部分提前加仓AI/半导体/先进制造领域,认为资源稀缺支撑估值;另一部分选择观望,担忧退出路径不确定性和LP配置收缩[16] - 主动策略包括产业深度捆绑(如设立落地工作组联合地方政府)和运营内卷(强化投后支持、定制化募资方案)[17] - 被动策略源于生存压力,"抢跑"成为本能选择,部分机构因团队维系需求被迫行动[17] 行业范式迁移 - 投资逻辑从"投-管-退"闭环转向"直播-联名-共创"等非传统路径,反映行业正经历范式而不仅是周期变化[14] - 当前阶段被定义为"结构性复苏前夜",宏观政策底已现但微观信心不足,形成"不好投但更难不投"的矛盾状态[17] - 长期主义新表现为通过角色试错保持行业存在感,在低潮期积累锚点以待未来机会[19]
“5000万元+”的徐汇滨江新房项目“日光”,年内上海已有21个项目认购率超100%
新华财经· 2025-05-12 14:09
新华财经上海5月12日电(谈瑞)5月11日,上海徐汇滨江的绿城潮鸣东方项目,以销售额近70亿元、单 日售罄的"日光"战绩,再次刷新上海高端改善住宅市场热度。这个均价19.5万元/平方米的项目,尽管 单套总价5000万元起步,但其120套房源仍获得191组有效意向认购,认购率160%,项目虽未触发积 分,但触发5年限售。 据新华财经不完全统计,仅2025年开年至今,上海新房市场已有21个项目认购率超过100%,这意味着 这些项目吸引来的购房者所认购的房源数量已经超过了实际可供销售的房源数量,呈现供不应求的局 面。 具体来看,这些热门项目大多占据优越区位,拥有较好配套和规划,多数项目在宣传推介时都着重强调 了其创新设计和产品品质的提升。以公示时间计算,1月份,普陀的越秀·苏河·和樾府(认购率271%、 入围分51.92分,下同)、杨浦的北京城建·国誉府(117%、未触发)是当月唯二认购率超100%的项 目。但到了2月份,市场热度渐起,浦东的前滩公馆(335%、57.41分)、浦东的浦开云璟(296%、 56.02分)、浦东的象屿联发·金海汀雲台(239%、58.08分)、黄浦的嘉里金陵华庭(196%、未触 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