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Transformer 模型
icon
搜索文档
全球AI数据视角看机器人市场
2025-10-13 09:00
行业与公司 * 涉及的行业为人工智能与机器人行业,具体公司包括美国的Figure、特斯拉以及中国的宇树、淘淘车业、科沃斯等[1][5][6][9] 核心观点与论据 AI产业处于早期且潜力巨大 * AI产业仍处于早期阶段,Transformer模型及其衍生技术仍在持续推进[1][3] * 各大厂商在AI上的投资规模已达数百亿至千亿美元级别,并已开始产生收入,形成良性循环[1][3] * 硅谷创业与创投活动活跃,表明该领域仍有大量潜力可供发掘[1][3] * AI相关算力占总用电量和装机功率比例不到1%,在总体经济中占比小,增长空间大[1][4] * 训练与推理算力比例为1:1,表明当前仍处于早期投入阶段,产出应远大于投入[1][4] 机器人作为AI应用正加速发展 * 机器人作为AI应用的一部分,正处于加速发展的基点[1][5] * Figure公司已开始量产机器人,计划未来四年建设10万套产能,标志着进入量产阶段[1][5] * 特斯拉三代机器人也即将推出[5] 北美市场机会优于中国 * 美国科技大厂年均资本支出约270至680亿美元,带来的收入ROI约40%至50%[6] * 中国大厂年均资本支出150亿美元,但ROI远低于美国,仅有10%左右[6] * 应更多关注北美市场机会以提升回报率[1][6] AI发展推高通胀并利好机器人替代 * 美国AI产业高速增长导致AI相关人员工资非理性上涨[1][7] * 人工成本上升促使企业更倾向于使用性价比更高的AI技术进行替代,形成ROI正循环,推动AI投资热潮[1][7] * 工资上涨蔓延到消费品价格,加速通胀,在这种环境下AI替代人力更加有利可图[1][7][10] * 美国工资至少是中国的五六倍,而硬件成本基本相同,使得机器人在美国市场具有更高性价比[8] * 美国消费者对高价科技产品接受度高,2万美金甚至4万美金的机器人也能销售良好[8][10] 具体投资标的与市场预期 * 在美国市场建议关注两类公司:直接买气链公司(如淘淘车业、科沃斯)和在北美打开市场的中国公司(如宇树)[1][6][9] * 这些公司通过亚马逊等渠道进入海外市场,其海外场口和链条拉动能力可能带来增量新逻辑[1][9] * 未来几年新能源车及机器人市场规模预期乐观,机器人领域第一批1万台、10万台落地节点后,整体天花板高度随技术上移[12] * 到2025年,新能源车销量预计将从初期的10万台达到1,000万台以上[12] * 美国公司每年平均投入600亿美金用于AI,到2030年可能达到每家公司1,000亿以上,将推动白领到蓝领工人的替代浪潮,提升机器人板块潜力[10][11] 其他重要内容 * 美国市场对科技产品消费意愿强烈,利好机器人和电动车行业,例如曹操车业的电动车主要面向追求科技感的新型社区用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