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VLA(视觉语言动作大模型)
icon
搜索文档
WAIC机器人告别“拘谨”,腾讯张正友称“iPhone时刻”未至
第一财经· 2025-07-28 19:09
人形机器人行业发展现状 - 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上人形机器人展示多样化能力,包括拳击、打鼓、写书法、工厂分拣和便利店店员等,且不再依赖遥控器[2] - 腾讯Robotics X实验室发布具身智能平台Tairos,实现无需遥控的自主交互,背后由算法驱动[2] - 行业技术演进加速但尚未出现类似iPhone的突破性产品形态,商业化进程仍处于谨慎探索阶段[2][8] 主要企业动态 - 腾讯Robotics X实验室从纯研究转向产品化,推出Tairos平台提供模块化解决方案,合作伙伴包括越疆科技、乐聚机器人等[6][7] - 优必选计划2024年实现500台人形机器人交付,重点布局工业搬运场景,推出工业人形机器人Walker S2支持自主换电[9] - 腾讯明确不做硬件厂商的定位,选择与机器人厂商合作而非竞争[6] 技术发展瓶颈 - 视觉语言动作大模型(VLA)目前仅基于2D视觉,缺乏3D世界理解和力觉/触觉整合[10][11] - 触觉传感器和力感知技术尚未标准化,行业需共同推进相关研究[11] - 供应链尚未成熟,不同工种机器人参数差异导致标准化产品难以通用[11] 商业化路径 - 工业搬运场景被认为是最可能率先实现规模化部署的领域,因存在人力缺口且环境对人形友好[3][9] - 人形机器人成本仍较高,当前主要应用于数据采集、科研和导览等场景[8] - 行业预计未来2-3年将出现大量工业场景应用,但进入家庭仍需更长时间[9] 行业生态变化 - 2023年下半年起机器人企业数量显著增加,涵盖机器狗、人形机器人等多种产品形态[7] - 硬件厂商能力提升使得研究机构不再需要从头开发软硬件,转向协同合作模式[7] - 行业处于关键十字路口,需平衡技术突破与量产需求[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