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Y染色体缺失(LOY)
icon
搜索文档
Nature头条:为何男性更容易死于癌症?陈兴宇等人揭示Y染色体的“丢失叛变”让癌症更致命
生物世界· 2025-06-11 12:01
癌症性别差异与Y染色体缺失研究 核心观点 - 男性比女性更容易患癌且死亡率更高,这种差异广泛存在于肝癌、膀胱癌等非生殖系统肿瘤中[1] - Y染色体缺失(LOY)是导致男性癌症进展快、预后差的关键因素,首次从肿瘤细胞与免疫细胞双谱系角度揭示其协同作用机制[4][5] - LOY不仅发生在肿瘤细胞,还会扩散至T细胞,导致免疫系统功能衰竭,形成"肿瘤-免疫协同逃逸"闭环[6][22] 研究突破 - 2025年Nature研究首次证实LOY通过削弱T细胞功能(杀伤基因下调40%,免疫检查点分子上调)加速癌症进展[21][28] - 整合4000余例男性癌症样本和100万+单细胞数据,发现60岁男性LOY发生率20%,70岁达40%[13][19] - 构建LOY评分系统并纳入生存预测模型,为精准治疗提供新框架[25][26] 分子机制 - Y染色体基因(KDM5D、UTY等)缺失导致抗原呈递能力下降50%,肿瘤免疫逃逸增强[27] - LOY使CD8⁺T细胞杀伤功能降低30%,CD4⁺T细胞向免疫抑制型Treg转化[28] - 女性因X染色体存在同源基因拷贝,天然具备更强的免疫防线[30] 临床转化 - LOY检测可优化癌症筛查策略,特别是60岁以上男性高危人群[32] - CAR-T治疗需增加LOY质控指标,避免回输功能缺陷T细胞[34] - 靶向LOY补偿疗法(如基因修复或阻断传播路径)成为免疫治疗新方向[35] 学术影响 - 两篇Nature研究(2023,2025)彻底改变Y染色体"无关紧要"的传统认知[14][37] - 研究团队由西达赛奈医疗中心主导,陈兴宇作为独立第一作者完成跨学科突破[17][18] - 发现LOY从衰老标记升级为癌症驱动因素,开辟性别特异性治疗新赛道[13][38]
华人学者一天发表了9篇Nature论文
生物世界· 2025-06-05 16:29
华人学者在Nature期刊的研究成果 - 2025年6月4日,Nature期刊上线了23篇论文,其中9篇来自华人学者(包括通讯作者和第一作者)[2] - 斯坦福大学赵芮可团队开发了微型旋磨血栓切除术,其血栓清除效率是现有技术的两倍多,可显著提高治疗中风、心脏病、肺栓塞等血栓相关疾病的成功率[2] - 北京大学团队通过古DNA技术首次实证确认中国新石器时代晚期的傅家遗址是一个由两个母系氏族构成的原始社区[3] 医学与生物技术突破 - 德克萨斯大学团队发现CREM是NK细胞功能的关键调节因子,支持CREM作为增强CAR-NK细胞抗肿瘤疗效的治疗靶点[6] - 德国马克斯·普朗克研究所开发了"杀伤开关"微肽和基于纳米抗体的招募系统,可用于探究与各种生理和病理过程相关的凝聚体功能[9] - 西达赛奈医疗中心研究发现癌细胞和免疫细胞中同时出现Y染色体缺失的癌症患者预后最差,解释了男性癌症易感性和治愈难度[14] COVID-19相关研究 - 悉尼大学团队发现COVID-19患者微血管中存在广泛的内皮细胞死亡现象,与红细胞溶血有关,提出针对溶血过程的治疗干预可能减轻微血管阻塞[16] 基础科学研究进展 - 复旦大学团队重建了人源Pol III转录起始的完整动态过程,为理解真核短链非编码RNA合成的调控提供了关键结构基础[19] - 清华大学团队发现人源染色质重塑蛋白SMARCAD1对亚核小体的偏好性,验证了其对小鼠胚胎干细胞多能性维持的重要作用[21] 其他研究成果 - 哥本哈根大学开发了一种用于声子的软夹持拓扑波导[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