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免疫细胞
icon
搜索文档
Nature头条:为何男性更容易死于癌症?陈兴宇等人揭示Y染色体的“丢失叛变”让癌症更致命
生物世界· 2025-06-11 12:01
癌症性别差异与Y染色体缺失研究 核心观点 - 男性比女性更容易患癌且死亡率更高,这种差异广泛存在于肝癌、膀胱癌等非生殖系统肿瘤中[1] - Y染色体缺失(LOY)是导致男性癌症进展快、预后差的关键因素,首次从肿瘤细胞与免疫细胞双谱系角度揭示其协同作用机制[4][5] - LOY不仅发生在肿瘤细胞,还会扩散至T细胞,导致免疫系统功能衰竭,形成"肿瘤-免疫协同逃逸"闭环[6][22] 研究突破 - 2025年Nature研究首次证实LOY通过削弱T细胞功能(杀伤基因下调40%,免疫检查点分子上调)加速癌症进展[21][28] - 整合4000余例男性癌症样本和100万+单细胞数据,发现60岁男性LOY发生率20%,70岁达40%[13][19] - 构建LOY评分系统并纳入生存预测模型,为精准治疗提供新框架[25][26] 分子机制 - Y染色体基因(KDM5D、UTY等)缺失导致抗原呈递能力下降50%,肿瘤免疫逃逸增强[27] - LOY使CD8⁺T细胞杀伤功能降低30%,CD4⁺T细胞向免疫抑制型Treg转化[28] - 女性因X染色体存在同源基因拷贝,天然具备更强的免疫防线[30] 临床转化 - LOY检测可优化癌症筛查策略,特别是60岁以上男性高危人群[32] - CAR-T治疗需增加LOY质控指标,避免回输功能缺陷T细胞[34] - 靶向LOY补偿疗法(如基因修复或阻断传播路径)成为免疫治疗新方向[35] 学术影响 - 两篇Nature研究(2023,2025)彻底改变Y染色体"无关紧要"的传统认知[14][37] - 研究团队由西达赛奈医疗中心主导,陈兴宇作为独立第一作者完成跨学科突破[17][18] - 发现LOY从衰老标记升级为癌症驱动因素,开辟性别特异性治疗新赛道[13][38]
长江医药:药品产业链周度系列(二)再论细胞因子IL-2、12、15-20250603
长江证券· 2025-06-03 07:30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看好丨维持 [10] 报告的核心观点 - 以细胞因子为代表的肿瘤免疫疗法可激活免疫细胞、增强抗肿瘤反应,但多数相关药物因疗效和安全性问题未获批,免疫细胞因子作为新策略潜力大,市场关注的主要为IL - 2、IL - 12和IL - 15 [2][6][24] - 2025年投资逻辑集中在创新出海与内需复苏,创新药有望借船出海获溢价,院内业务、消费内需型企业基本面和估值有望改善 [8]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激活免疫,降低毒性:工程化免疫因子启新章 - 肿瘤免疫疗法通过调节免疫系统信号传导激活免疫细胞,常用细胞因子可增强机体对肿瘤细胞的识别与清除能力,但天然细胞因子存在问题,工程化技术可提高治疗效果,免疫细胞因子潜力大 [6][18][20] - 介绍了部分在研细胞因子的药物名称、靶点、细胞因子、适应症、临床阶段、临床试验编号和开发企业等信息 [29] IL - 12与IL - 2/IL - 15:求同存异,特点鲜明 - IL - 12由激活的抗原呈递细胞分泌,可促使CD8⁺T细胞和NK细胞增殖、活化,强效诱导IFN - γ产生,改善肿瘤微环境,抑制肿瘤进展 [31] - IL - 2/IL - 15共属γc细胞因子家族,促进CD4⁺、CD8⁺T细胞增殖与激活、持续增强NK细胞杀伤功能,与IL - 12有区别,IL - 2和IL - 15也存在功能差异 [34][40] 国产企业布局各具特色,肿瘤免疫疗法有望突破 - 信达生物的IBI363是全球首创PD - 1/IL - 2α - bias双特异性融合蛋白,在黑色素瘤、结直肠癌及非小细胞肺癌三项适应症上临床研究进展良好,疗效与安全性数据亮眼 [7][43][47] - 奥赛康的SmartKine®技术平台孵化了ASKG315和ASKG915两款药物,目前均在国内开展临床I期实验,有望解决传统细胞因子疗法问题 [51][56] - 君实生物的AWTO20(JS213)为PD - 1和IL - 2双功能性抗体融合蛋白,已获批临床,临床前研究显示其有显著肿瘤抑制效果和良好安全性 [60][62][65] 投资观点 - 药品方面,医保“腾笼换鸟”持续,创新药出海是投资主线,看好有源头创新能力等的药企,关注新赛道 [66] - CXO方面,重视外向型CDMO和内需型CRO的投资机会 [66] - 医疗器械方面,2025年看好院内业务恢复增速,关注设备更新和院内耗材,中长期关注家用医疗器械板块 [68] - 生命科学服务方面,板块或周期见底,重视初现拐点或持续向上的标的 [68] - 中药方面,关注基药目录等,预计2025年行业迎来收入利润拐点,看好品牌OTC药企和稳健资产 [68] - 生物制品方面,优先胰岛素/血制品,持续关注疫苗 [68]
ST香雪:中药饮片业务收入增长26%,新药研发稳步推进
证券时报网· 2025-04-29 10:24
业务经营 - 2024年公司中药材业务收入同比增长25.69%至9.36亿元,贡献毛利2.80亿元 [1] - 公司已形成"中药材种植—中药饮片生产—中成药制造—医药流通—新药研制"的全产业链布局 [1] - 在宁夏、四川、云南、广东等地建立了中药材生产基地 [1] 新药研发 - 在研1类新药TAEST16001注射液Ⅱ期临床试验数据入选ASCO年会 [2] - 该药品是国内首个获得IND批准的TCR-T细胞治疗药物 [2] - 2024年7月被CDE纳入突破性治疗品种名单 [2] - 获批用于治疗晚期食管癌及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两个适应症 [2] - 最佳缓解率为50%,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5.9个月 [2] 公司治理 - 公司已进入预重整程序,临时管理人已开展债权申报等工作 [3] - 重整计划有望改善公司资产负债结构,提高持续经营能力 [3]
十万一针!有公立医院“擅自使用”!背后风险多大?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3-19 12:57
行业现状与市场潜力 - 山东济南天桥人民医院被曝擅自使用未获批的"NKT免疫细胞"治疗癌症,单针费用超10万元,目前已被责令停止诊疗活动[1] - "魏则西事件"前多数三甲医院提供干细胞及免疫细胞治疗,价格2-3万元/针,现仅少数私立医院持续开展,但实际仍有"打干细胞针"现象存在[1] - 部分三甲医院以临床研究名义收费5-15万元/针,私立机构服务费1500-2500元/针,存在原料来源、制备工艺及产品活性等安全隐患[2] - 中国细胞免疫治疗市场规模2019年达100亿元,预计2025年突破30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显著[5] - 全球6448项细胞疗法临床试验中中国占2687项(41.7%),显示国内研发活跃度[5] 技术特点与商业化挑战 - NKT细胞兼具T细胞和NK细胞功能,通常用新生儿脐带血培养,属于定制化"活药物",需先进制造技术[4] - 干细胞注射制备成本不足3000元,市场售价超10万元/针,主要面向慢病、衰老及康复人群,但效果持续时间短且疗效难评估[5] - 行业面临技术不规范、细胞质量存疑等痛点,个体细胞差异导致标准化难度大,监管复杂性高[7] - 国内实行卫健委(技术)与药监局(药品)双轨制监管,加剧细胞治疗行业标准化困境[7] 政策环境与发展方向 - 国内尚无正式获批的NKT疗法产品,相关疗法仅限临床试验且禁止收费[7] - 《干细胞临床研究管理办法》要求临床研究机构备案,新药需完成探索性/确证性试验后提交上市申请[8] - 行业呼吁完善免疫疗法法规、缩短临床转化周期、推动医保支付创新,需解决产业链不完善及审批效率问题[8] - 企业需聚焦研发创新、人才引进及产业链整合,与监管部门协同突破技术瓶颈[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