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Scientific Instruments
icon
搜索文档
多次提到科学仪器,《科学智能白皮书2025》发布
仪器信息网· 2025-05-28 14:52
科学智能与科学仪器的深度融合 - 科学智能(AI4S)正在重塑科学仪器的功能与应用场景,将传统仪器从"数据采集工具"升级为"智能科研伙伴"[5] - AI驱动的实验自动化:核聚变研究中AI控制的等离子体约束系统使反应堆稳定性提升30%,数据采集效率提高50%[5] - 药物研发领域自动化实验室结合AI算法可在48小时内完成上千次化合物筛选,速度是传统方法的10倍[6] - 高精度模拟与预测:华为"盘古"气象模型将台风路径预测误差缩小至80公里以内[7] - AI模拟电子显微镜成像过程可提前预测新材料结构,减少实验次数[8] - 智能诊断与维护:质谱仪内置AI系统使维护成本降低40%,操作失误率下降60%[10] 科学仪器智能化趋势 - 人机交互革命:90%的新型仪器将配备智能界面,如支持手势调节转速的离心机[11] - AR辅助操作:通过Hololens 3映射实验室环境实时指导复杂仪器操作[12] - 数据管理一体化:仪器可直接生成可视化报告,如基因测序仪自动标注突变位点[13] - 跨平台协同:支持与云平台无缝对接实现多设备数据共享[14] - 可持续设计:60%的仪器将采用生物基树脂或再生金属[15] - 节能技术:某品牌PCR仪通过电致变色玻璃优化能耗[16] 全球竞争格局与中国突破 - 中国优势领域:AI气象模型和遥感仪器研发领先,工程科学领域在线检测仪器国产化率突破60%[17][18] - 技术短板:分析仪器进口率超80%,核心部件如激光器、高精度传感器仍依赖进口[19][20] - 政策支持:2024年国家重大仪器专项资助8.37亿元,部分企业实现技术突破如冷场发射扫描电镜分辨率达0.8nm[21][22] 未来发展方向 - 智能化升级:AI将深度嵌入仪器控制、数据分析全流程[23] - 极端环境适应:开发适用于深海、太空的特种仪器[24] - 开放生态构建:通过全球实验室循环联盟共享材料数据库[25]
全国高校区域技术转移转化中心(粤港澳大湾区)拟建设高端科学仪器分中心
仪器信息网· 2025-05-23 17:50
粤港澳大湾区高端科学仪器分中心建设 - 广州和深圳将联合共建高端科学仪器分中心,推动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实现高校和企业"双向奔赴" [1][2] - 分中心将聚焦高端分析测试仪器细分领域,在黄埔区禾信质谱产业基地建设,打造14个公共转化平台 [2] - 南方科技大学作为深圳分中心牵头单位,已梳理学校科学仪器领域教授资源,初步建立科学仪器项目库 [2] 全国高校区域技术转移转化中心 - 该中心重点在创新要素集聚、产业基础扎实、资本市场活跃的区域布局建设 [3] - 以重点产业为牵引,集聚优势高校和创新资源,建设一站式公共转化平台 [3] - 目标是推动高校科技成果加速集聚转化,尽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3] 行业活动与参与方 - 深圳市科技创新局、教育局、南方科技大学、深交所科技成果与知识产权交易中心、华大智造等十余家单位近40人参加座谈会 [2] - 会议由南方科技大学杨学明院士主持 [2] 仪器及检测行业奖项 - 仪器及检测3i奖由仪器信息网和我要测网联合设立,是科学仪器及检验检测行业类奖项 [11] - 自2006年创立以来已设置11个常设奖项 [11]
未来化学侦察兵——质谱仪走进机器人时代
仪器信息网· 2025-05-20 14:32
核心观点 - 胡斌团队开发了一种智能质谱机器人Lab-on-Robot,集成了微型质谱仪、四足机器人、可切换机械臂采样器和直接离子化技术,用于在危险及放射性环境中远程控制复杂样品的化学分析 [4] - 该机器人实现了自动化实时检测、复杂环境适应力和放射性场景应用三大突破,能够分析气体、气溶胶、液体和固体样品,检测限低至ng/g或ng/mL水平,相对标准偏差RSD<12.0% [8] - 系统通过可切换采样器和直接离子化技术实现了多基质适应性,未来有望替代传统实验室程序 [36] 研究背景与目的 - 传统实验室质谱技术依赖复杂前处理及专业人员操作,无法适应户外危险环境,亟需发展无人化远程控制系统 [7] - 研究目标是开发能够在放射性、有毒或爆炸现场等危险环境中进行实时直接分析的无人系统 [7] 技术突破 - 成功分析空气中的挥发性有毒物质(如DMMP、DS、TP)和气溶胶爆炸颗粒(如TNT、高氯酸钾) [8][28][29] - 直接从原始废水中检出克百威、乐果、毒死蜱、百草枯等高毒性化合物 [8][29][30] - 完成放射性矿石样品的现场化学分析,检测到铀-235/铀-238信号比为0.90%(±0.19) [32][34] 系统组成 - 微型质谱仪(8.5kg)[9] - 商用四足机器狗 [10] - 实验室自制机械臂进样装置 [11] - 高分辨质谱仪、扫描电子显微镜、核辐射探测器等辅助设备 [12][13][14] 采样方法 - 固体样品:通过特制钻头采集矿粉,在200μL混合室中用180μL溶剂萃取 [15] - 液体样品:以0.2mL/s速度泵入PCSI装置 [16] - 气体/气溶胶:以0.2cm³/s速度泵入nESI离子化区域 [17] 应用场景 - 建筑工地、矿区、河边、夜间等复杂环境 [24] - 检测范围包括化学战剂、爆炸物、有毒废水、放射性矿石等 [28][29][32] 技术验证 - 铜矿石中Cu-63/Cu-65同位素实测比值2.26±0.18,与理论值2.24一致 [32] - 铀矿石中检测到[235UO2(NO3)3]-(m/z 403.0)和[238UO2(NO3)3]-(m/z 406.0) [34] - 所有数据均通过高分辨四级杆-轨道阱质谱仪验证 [21] 商业化前景 - 开发方清谱科技专注于现场质谱化学分析,已在公共安全、生物制药、医疗诊断、食品安全等领域提供现场检测方案 [38] - 便携式质谱分析系统为现场化学检测提供了实时准确的解决方案 [38]
科技强警!警博会随处可见的科学仪器新质战斗力
仪器信息网· 2025-05-20 14:32
警博会概况 - 第12届中国国际警用装备博览会于2025年5月14-17日在北京首钢国际会展中心举办,主题为"新技术、新装备、新质战斗力" [2] - 展会设8个室内展馆和1个室外展区,包含12个主题展区,首次设立智慧化无人装备展区 [4] - 警博会自2002年起每两年一届,已成为亚太地区最具影响力的警用装备专业展会 [15][16] 科学仪器在警务中的应用 - 便携式质谱仪、近红外光谱仪、拉曼光谱仪等设备广泛应用于环食药侦查、禁毒等领域,提升现场检测速度和准确性 [4] - 华仪宁创展出小型化快检质谱仪,适用于水产品、乳制品等化学危害因子快速检测 [6] - 谱育公司展示TRACE 2000小型原位电离质谱仪和EXPEC 5210液相色谱-三重四级杆质谱联用仪,支持多组分同步分析 [6] - 赛默飞展示法庭科学领域整体解决方案,包括样本采集、STR扩增、NGS检测等技术 [10] 禁毒技术装备进展 - 污水验毒技术成为禁毒领域重要突破,显著提升毒情监测和打击准确性 [8] - 华仪宁创污水毒情监测站模型已在云南多地公安局实验室投入使用 [8] - 海尔施基因、中朗宏泰等本土品牌展示适配禁毒领域的产品 [8] 智慧化无人装备 - 搭载传感器、气体检测器和光谱仪的无人车、无人机、机器人实现"远距离感知+精准识别" [14] - 无人系统提升应对突发事件和危险品侦查的整体效能 [14] 参展企业 - 北京派艾斯科技、苏州浪声科学仪器、江苏中朗宏泰、厦门普识纳米科技等公司展示为公安部门提供的设备及解决方案 [12]
汉邦科技首日翻倍 上市募5亿元新增产能必要性被问询
中国经济网· 2025-05-16 16:41
公司上市情况 - 汉邦科技于5月16日在上交所科创板上市,收盘价46.10元,涨幅102.46%,成交额6.09亿元,换手率75.65%,振幅42.34%,总市值40.57亿元 [1] - 公司发行股票数量22,000,000股,占发行后总股本25%,发行价22.77元/股 [4] - 募集资金总额50,094.00万元,净额43,067.35万元,比原计划少16,775.01万元 [4] 公司业务与股权结构 - 公司以色谱技术为核心,为制药、生命科学等领域提供分离纯化装备、耗材及技术服务 [1] - 控股股东张大兵发行前直接持股31.67%,合计控制38.58%股份;发行后直接持股23.75%,合计控制28.94%股份 [1] 财务表现 - 2022-2024年营业收入分别为48,179.49万元、61,901.12万元、69,088.47万元,年复合增长率19.7% [6] - 同期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855.96万元、5,149.75万元、7,933.82万元,年复合增长率43.4% [6] - 2025年Q1营业总收入16,523.14万元,同比增长19.88%;归母净利润1,110.37万元,同比增长93.79% [9][10] 募投项目 - 年产1000台液相色谱系列分离装备生产项目投资19,302.91万元 [5] - 色谱分离装备研发中心建设项目投资27,109.62万元,使用募集资金18,063.41万元 [5] - 年产2000台(套)实验室色谱分离纯化仪器生产项目投资22,476.04万元 [5] 发行相关 - 发行费用总额7,026.65万元,其中保荐承销费3,728.91万元 [5][6] - 中信证券投资跟投1,100,000股,获配金额25,047,000元,锁定期24个月 [6] 审核问询 - 上市委关注实验室色谱产品市场空间及产能消化措施 [3] - 询问超临界流体色谱仪等研发项目的产业化前景 [3]
第九届质谱人才发展论坛来袭!解锁产业人才培养 “密码”,共筑质谱发展新未来
仪器信息网· 2025-05-16 15:36
会议概况 - 第十八届中国科学仪器发展年会(ACCSI 2025)在上海召开,主题为"数智驱动·新质引领",设置150+场专题报告,吸引1800+位政府、科研院所、企业及投资领域代表参会,规模创新高[2] - 平行分论坛"第九届质谱人才发展论坛"聚焦质谱研发应用与人才生态建设,汇集高校、企业、应用单位专家探讨人才培养路径[2] 产学研融合 - 汪曣教授提出产学研深度融合是科学仪器高质量发展的有效途径,需协同突破技术复杂的"死亡谷",通过博士生团队+导师模式提升转化效率[6] - 建议高校侧重基础研究,企业主导应用型人才培养,改革教育评价体系实现深度协同[7] - 付世江指出全球高端质谱市场占比提升,中国快速扩张,应用场景拓展至蛋白质组学、新生儿筛查等领域,但部分前沿受国际技术限制[11] 人才培养模式 - 张小师提出构建在线学习闭环系统,整合多方资源提供多元课程,推出"展翅计划"解决企业培训痛点,实现三端适配及双认证[12] - SCIEX应用团队54%成员有10+年经验,采用"70-20-10"能力提升法则,结合SMART原则设定绩效目标,与高校合作从研究生阶段介入培养[15] - 衡昇质谱研发团队占比60%,逆势扩招30%,通过"新星计划"选拔高校研究生,设立双通道晋升路径及股权激励[17] 行业痛点与对策 - 复合型人才需兼具仪器原理、行业知识、数据分析能力,但缺乏标准培训体系及教材[22] - 工艺工程师流向高薪行业,建议优化激励机制;基层技术人员因晋升有限易流失,需物质精神双向激励[22][23] - 高校应打破学科壁垒建立"新工科",联合企业制定培养方案,分析测试中心可作为人才启蒙平台[24] 未来方向 - 需构建"需求导向+实战赋能+机制创新"的多层次人才生态,破解"卡脖子"困境[25] - 短期推动职业认证标准落地,长期支持校企共建实验室培养工程硕博人才[29] - 仪器信息网平台整合高校理论成果与企业实战案例,绘制"质谱人才培养地图"[29]
“3i奖-2024年度科学仪器行业用户关注优选奖”获奖名单
仪器信息网· 2025-05-15 17:13
行业活动与奖项 - 第十八届中国科学仪器发展年会(ACCSI 2025)在上海召开,参会人数超1700人,创历史新高 [2] - "3i奖-2024年度科学仪器行业用户关注优选奖"评选出30台受用户高度关注的仪器 [1][2] - 该奖项自2007年设立以来已评选出400余台国内外优质仪器,成为用户采购选型的重要参考 [5] 获奖仪器与厂商 - 获奖仪器覆盖TOC分析仪、流变仪、质谱仪、色谱仪等20余个品类,代表行业技术前沿 [5][6] - 国际厂商表现突出:Elementar(德国)、安东帕(奥地利)、布鲁克(美国)、岛津(日本)等均有产品获奖 [5][6] - 本土企业竞争力提升:皖仪科技、宝德仪器、海光仪器等12家国内企业获奖,占比达40% [5][6] 奖项背景与价值 - 3i奖由仪器信息网和我要测网联合主办,包含11个常设奖项,已持续举办17届 [7] - 评选标准强调创新性(innovative)、互动性(interactive)和整合性(integrative)三大维度 [7] - 采用"专家评审+用户反馈"双轨机制,北京大学分析测试中心等权威机构参与颁奖 [2][5]
市监总局:批准发布295项推荐性国家标准和2项推荐性国家标准修改单
仪器信息网· 2025-05-14 17:01
国家标准发布 -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批准发布295项推荐性国家标准和2项国家标准修改单 包括《家用和类似用途插头插座第31部分:装有USB电源的插座的特殊要求》等标准 [4][5][6] 科研教育动态 - 多所高校发布AI相关研究报告 包括厦门大学、浙江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湖南大学等高校的深度学习、大模型应用等研究成果 [8][9][13][14] - 仪器信息网提供AI学习资料包免费下载 包含多所高校的最新研究成果 [7][10] 仪器设备采购 - 湖南农业大学园艺学、作物学设备更新采购项目中标金额达1040万元 珀金埃尔默、日立等企业中标 [11] - 仪器信息网设立科学仪器及检验检测行业类奖项"仪器及检测3i奖" 包含11个常设奖项 [12]
关税刚降,科学仪器国产替代的伤疤就不痛了?
仪器信息网· 2025-05-13 16:46
中美经贸协定对科学仪器行业的影响 - 2025年5月12日中美经贸会谈达成共同降低关税的双边协定 导致科学仪器厂商股票涨跌分化 反映市场对政策松绑的复杂预期 [4][5] - 行业出现两极反应:部分企业因采购便利性提升而松绑 但国产仪器替代逻辑未因贸易条款改变 核心仍取决于产品本身竞争力 [6] - 高校科研仪器采购痛点凸显 包括禁运(影响占比33%)、国产定义模糊(22%)、试错成本高(18%)等结构化问题 持续推动国产替代需求 [6] 国产仪器技术突破与认证体系 - 国产仪器创新发展论坛同期举办 18台设备获"国产好仪器"认证 覆盖超高效液相色谱仪、X射线荧光光谱仪等高端品类 标志部分领域达国际先进水平 [9][10][11] - 中国认证认可协会发布《国产仪器认证通用技术规范》等团标 通过标准化体系减少进口依赖 提升国产设备质量认证公信力 [16] - 2024年仪器仪表行业营收近万亿元 但机械工业研究所指出行业仍面临核心部件研发、系统集成等挑战 [19] 国产仪器应用实践与创新路径 - 华大智造DNBSEQ-G99测序仪在口岸检疫中完成新冠tNGS检测等5类场景验证 显示国产设备在专业场景的适用性 [26] - 杭州谱育科技提出高端质谱替代四维能力模型:源头创新(研发投入占比35%)、技术转化(专利转化率提升20%)、行业应用适配性(客户需求匹配度达90%)、供应链安全(国产化率超60%) [30] - 乐枫生物强调超纯水机国产替代需系统性突破 从技术创新到可靠性需全维度升级 反映高端仪器替代的长期性特征 [34] 行业发展趋势与战略方向 - 生命科学仪器领域内卷加剧 新芝生物通过跨学科应用产品开发(生物/材料/化学通用性提升40%)应对市场竞争 [33] - 行业共识形成"守正创新"发展路径 需同步夯实精密制造基础(精度达标率92%) 并突破核心部件(自给率不足30%)和系统集成(国产化方案占比45%)瓶颈 [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