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器制作

搜索文档
琴韵漫村巷:“天籁加依”奏响乡村振兴新乐章
消费日报网· 2025-08-19 11:00
行业背景与文化价值 - 新疆阿克苏地区新和县加依村作为龟兹乐文化发源地 其手工乐器制作技艺于2008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4] - 龟兹乐曾为宫廷"十部乐"之首 使用过数十种乐器 融合多元文化特色并持续创新 [1] 产业规模与经营数据 - 全村400余人从事乐器制作 拥有1位国家级和5位自治区级非遗传承人 [4] - 年产乐器4万余件 年销售总额达1800万元 产品涵盖27类50余种 [4] - 代表性传承人努尔东·司马义从事制作近50年 累计培养100多名徒弟 当前15名在学 [8][12] - 嘉音乐器合作社年产值达600万元 常驻工人150名 月均收入3500-5500元 [14][15] 生产工艺与技术特点 - 核心乐器都塔尔需选用桑木为材 因韧性佳且音色动听 全手工制作耗时3天至1个月 [11] - 关键工艺包含木板条浸泡烘烤弯曲 牛皮胶粘合 以及牛骨骆驼骨镶嵌装饰 [11] - 产业化生产采用贴画替代手工雕刻 通过标准化流程保障产量与品质 [14][15] 销售渠道与市场拓展 - 产品销往北京上海等国内城市 以及哈萨克斯坦巴基斯坦等国家 [11] - 2015年注册电商平台"天籁嘉音" 通过线上渠道扩大全国市场并拓展包装与定向收购业务 [14] 文旅融合与品牌建设 - 天籁加依景区于2021年获评国家4A级旅游景区 2024年入选文旅部乡村振兴优秀案例 [17] - 年接待游客量突破20万人次 通过乐器体验 乐舞展示民俗体验形成沉浸式旅游体验 [17] - 计划打造"天宫伎乐"互动项目 依托龟兹壁画文化元素进一步强化品牌影响力 [17] 社会效益与组织模式 - 设立女工部吸纳妇女从事贴花上弦等精细工序 实现顾家与增收兼顾 [14] - 从6户15人起步的合作社发展成集原材料储备加工培训展示销售于一体的产业园 [14] - 全村15家家庭工坊与产业园协同 解决分散经营导致的销售难题和品质不一问题 [12][14]
让方寸地成为“聚宝盆”(因地制宜发展庭院经济)
人民日报· 2025-05-30 06:21
庭院经济发展模式 - 吉林省长岭县高家窝堡村通过辣椒种植发展庭院经济 全村182户村民参与 形成规模化种植 [4][5] - 长岭县2017-2024年累计投入1.29亿元财政资金支持庭院经济 建立县乡村三级联动机制 配备518名乡村振兴指导员 [6] - 高家窝堡村采用"企业+农户"订单模式 2023年辣椒订单达400吨 村民人均收入1.7万元 [5][6] - 长岭县庭院经济总面积达1067.2万平方米 2023年产出果蔬2.4万吨 户均增收3800元 [6] 特色农产品种植 - 高家窝堡村经过谷子 南瓜等作物试种后 2021年选定长红辣椒为主栽品种 具有管护简便 劳动强度低的特点 [5] - 农户李井文庭院种植4500棵辣椒 产量近2000公斤 配合县里补贴政策 年收入约5000元 [6] - 光明乡蒙古屯村采用小冰麦与油葵轮作模式 实现"一院双收" [7] 古琴文化产业 - 河南兰考徐场村"墨武琴坊"打造古琴研学基地 年接待研学团队超50批次 课程预约排至次年春季 [8][9] - 采用"传统工艺+体验教学"模式 保留三年制琴古法同时设置两小时速成体验区 [9] - 带动周边形成产业链 村民徐二帅激光雕刻工坊年收入从5-6万元增至20多万元 [9] - 配套产业快速发展 包括桐木书签 八音盒等衍生品 单项年收入可达8万元 [9] 文旅融合创新 - 徐场村村民将庭院改造为民宿 结合古琴文化元素 吸引城市客群 [10] - 开发"七天入门古琴"等体验课程 成功吸引上海白领等高端客群 [10] - 形成"产业+文旅+教育"融合发展模式 带动年轻人返乡创业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