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古琴
icon
搜索文档
多地非遗馆暑期活动精彩纷呈
央视网· 2025-08-29 07:52
非遗文化活动暑期开展情况 - 全国各地非遗场馆开展丰富传统文化普及活动 提供沉浸式体验让青少年近距离感受非遗魅力 [1][2] - 多地推出"遇见非遗"和暑期非遗课堂等活动 涵盖古琴 昆曲等多个特色非遗项目通过讲解 展演及互动体验形式开展 [2] 非遗场馆具体活动及参与数据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暑期举办近500场展演和体验活动 日均接待观众超13000人次 [2] - 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推出"我来学手艺"体验活动 涵盖剪纸 面塑等十余种传统技艺 举办45场体验活动场场爆满 [2] - 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馆举办90场非遗展览 展演和体验活动 日均接待观众超5500人次 [2] 非遗项目体验内容 - 西安鼓乐演出吸引众多青少年 专家带领体验各类传统特色乐器并深入讲解中国音乐魅力 [2] - 长沙窑陶瓷体验活动中小朋友跟随非遗传承人亲身体验传承千年的陶瓷技艺 [2] - 浙江省非遗馆开展靛青白花印染技艺学习 因捆扎松紧不同使每件扎染作品成为独特艺术品 [2]
【文化中国行】多地非遗馆暑期活动精彩纷呈
央视网· 2025-08-24 20:44
暑期非遗活动普及情况 - 全国多地非遗场馆开展传统文化普及活动 包括西安鼓乐演出 古琴 昆曲展演 剪纸 面塑技艺体验及陶瓷 扎染制作等互动项目 [1][3][5][7]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暑期举办近500场展演和体验活动 日均接待观众超13000人次 [3] - 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推出45场"我来学手艺"体验活动 涵盖十余种传统非遗技艺且场场爆满 [5] - 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馆举办90场非遗展览和体验活动 日均接待观众超5500人次 [7] 非遗活动形式与特点 - 活动采用沉浸式体验模式 包含专家讲解 乐器体验 技艺教学等互动环节 让青少年近距离感受非遗魅力 [1][5][7] - 西安鼓乐以隋唐时期发源的典雅古朴演奏吸引青少年观众 演出后安排传统乐器体验环节 [1] - 扎染技艺因捆扎松紧差异使每件作品呈现独特性 儿童可跟随非遗传承人学习传统印染工艺 [7] - 长沙窑陶瓷体验活动中小朋友直接参与千年技艺传承 亲身体验制作过程 [5]
“琴使”无疆知音广(海客话中国·中欧建交50周年)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8-23 06:14
意大利学者菲利波·科斯坦蒂尼的古琴研究 - 意大利学者菲利波·科斯坦蒂尼以古琴为媒连接中西文明 让中国弦鸣乐器在世界舞台奏响文明交流旋律 [2] - 菲利波成长于汉学底蕴深厚的意大利 少时立志搭建东西方文明桥梁 [2] - 2014年在中国学术交流时被古琴音色震撼 感受到千年古人低语并唤起少时太极拳记忆 决定握住中国文化深层密码钥匙 [2] 古琴学习与技艺精进过程 - 学琴之路困难重重 意大利古琴教材乐谱资源稀缺 师资薄弱 指法复杂需长期练习 保养维修繁琐 爱好者交流匮乏 [3] - 成为"追琴人"赴华搜罗琴谱流连琴馆听演奏会 辗转多地拜访各派名师体悟南京文人琴清越风骨与北京殿堂琴恢弘气韵 [5] - 独创学习方法应对减字谱壁垒 书房墙壁书桌冰箱贴满意大利语标注的减字谱卡片 自行绘制指法力学图谱精确到指关节角度 [5] - 每日雷打不动抚琴修炼 从生涩卡顿到行云流水 指法已成肌肉记忆 领悟琴音余音袅袅体现东方文化沉潜内省追求大音希声的精神内核 [5] 古琴与中国哲学思想的关联研究 - 通过追溯古琴西传轨迹发现其早出现在世界各国汉学研究者视野 清代法国传教士钱德明《中国古今音乐考》和英国传教士李提摩太《小诗谱》曾向西方推介古琴 [6] - 受荷兰汉学家高罗佩《琴道》启发 深入理解古琴思想体系与儒家道家佛教文化关系 深感觅得知音 [6] - 系统梳理古琴与中国古典哲学关联 发表《论古琴美学思想与儒道家修身养性的作用》《中国传统音乐与自我培养的关系》《宇宙的音乐:张载哲学中的音乐与宇宙的关系》等文章 [6] - 指出古琴追求和雅清淡呼应儒家克己复礼 琴器德在其中彰显载道言志文化使命 虚静高雅人琴合一暗合道家天人合一境界 [7] 古琴国际推广与文明对话 - 在意大利哥斯达黎加墨西哥等多国开展古琴推广项目 举办专场演奏会与研讨会 在多所知名学府开设讲座阐释古琴美学 现场抚琴展示独特魅力 [7] - 最初担忧中西音律体系与审美差异 西方听众习惯交响乐恢弘歌剧浓烈 可能难接受古琴清微淡远意境 [8] - 听众反馈远超预期 从琴声感受到对自然敬畏 体会古人对孤独坦然 体悟东方空灵 证实古琴具有跨文化共通价值与强大感染力 [8] - 携古琴走遍欧洲拉美多个国家地区 通过教授古琴编辑多语种指南 与各国音乐家合作探索古琴与西方乐器融合 让古琴在不同文明土壤扎根长出全人类乐章 [8]
在故宫,中法少年拨动友谊之弦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8-21 07:35
谢 明摄 中外小朋友参观"大圣遗音——钟粹宫古琴艺术展"。 谢 明摄 "我终于来到故宫了,这就是我画中的宫殿。"站在故宫太和殿前,9岁半的中法混血男孩罗雨果 (Moulinier Hugo)望着红墙黄瓦的巍峨宫殿,亮闪闪的眼睛里满是兴奋。 罗雨果生活在法国里昂,从7岁起学习古琴。2024年的春天,他在参加"云游故宫·凡尔赛宫"AI绘画大赛 时,借助AI工具生成了一幅期待已久的画面:春日的故宫,繁花绚烂,一个小男孩身着一袭蓝色汉 服,坐在石阶上抚弄古琴,神情陶醉。 "我希望有一天能够带着自己心爱的古琴回到北京,在古色古香的故宫内弹奏。"这个在罗雨果心中珍藏 许久的梦想,今年夏天终于成真了! 近日,人民日报海外版与故宫博物院合作举办中法儿童古琴交流活动。罗雨果在跟随妈妈回中国度假期 间,与两名中国小朋友一起参加活动,逛故宫、学古琴,体验多姿多彩的中国文化,在真挚的交流中收 获美好的友谊。 "解锁"故宫,领略中轴线上的精妙设计 2024年7月27日,"北京中轴线——中国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整个北京 城的中轴线,正是以故宫为中心向南北延伸。咱们参观的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就在这条中轴线 ...
“对话·知音”中国古琴音乐赏析会在罗马尼亚举行
人民网-国际频道 原创稿· 2025-06-30 10:51
文化交流活动 - 由中国对外交流协会、中国驻罗马尼亚大使馆、布加勒斯特中国文化中心和罗马尼亚国家艺术博物馆共同主办的"对话·知音"中国古琴音乐赏析会在罗马尼亚国家艺术博物馆举行,吸引了罗马尼亚文化、艺术、教育、媒体各界代表以及当地民众百余人参与 [1] - 中国驻罗马尼亚大使馆文化参赞张丽丽表示,希望通过古琴这一"文明活化石"搭建文化交流桥梁,进一步促进中罗两国民心相通 [1] - 罗马尼亚国家艺术博物馆副馆长巴林特表示,本次活动是罗中两国艺术合作的典范,希望未来有更多类似的交流 [1] 古琴艺术展示 - 赏析会由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古琴艺术代表性传承人王鹏主讲,笛箫演奏家刘小冈参与协奏,以互动讲解与现场演奏相结合的形式展示古琴音乐的独特魅力 [2] - 王鹏指出古琴艺术是中国传统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心灵修养与生命态度的体现,强调"技法""心法"并重,追求琴音与心境合一 [2] - 赏析会结合古琴的"五音疗疾"理论与当代生活美学,展现了古琴多维传播体系在当代社会的创造性转化路径 [2] 观众反响 - 现场观众反响热烈,讲座后踊跃提问,纷纷表示通过讲座收获颇丰 [3] - 观众表示古琴的乐声令人沉静内心、启发思考,现场演奏如诗如画,令人难忘 [3] 古琴文化价值 - 古琴是中国现存历史最为悠久的弹拨乐器之一,至今已有近三千年历史,被誉为"文明活化石" [5] - 2003年古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人类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 [5] - 古琴长期以来象征着高洁人格与精神追求,蕴含丰富的儒、道、佛哲学思想,体现了"乐以载道""天人合一"的文化理念 [5]
吴中绝技:一器一世界,一技一人生|新知
经济观察报· 2025-06-26 08:00
明代江南工艺美术行业 - 明代江南地区工艺美术行业达到鼎盛时期,涌现出多位技艺精湛的匠人,被称为"吴中绝技"[1] - 工艺美术作品融合工匠技艺与文人审美,体现"器以载道"的理念,兼具实用功能与文化内涵[2][4] - 行业细分领域包括犀角雕刻、漆器镶嵌、银器制作、制扇、制琴等,各领域均有代表性匠人[1][6][11][19][20] 鲍天成与犀角雕刻 - 鲍天成是明末犀角雕刻第一人,擅长利用犀角天然形态进行创作,作品兼具写实与写意风格[2] - 代表作品包括犀角雕螭纹执壶和仙人浮槎犀角杯,构思奇巧,工艺精湛[3][4] - 作品多取材典故与自然,如仙人浮槎杯源自《博物志》传说,荷叶杯隐喻士大夫精神[4][5] 周柱与百宝嵌工艺 - 周柱是明代漆器镶嵌工艺的代表人物,首创百宝嵌技法,融合多种珍贵材料[6][8] - 作品采用"凸嵌"与"平嵌"结合的手法,形成浮雕效果,题材多具文人意趣[8][9] - 工艺需耗费大量珍稀材料,传闻曾得权臣严嵩资助,后随严嵩倒台而传播更广[9][10] 朱碧山与银槎杯 - 朱碧山是元代银匠,首创槎形酒器,全球仅存四件银槎杯,工艺涉及铸造、焊接、雕刻等多种技术[11][12][17] - 银槎杯设计巧妙实现"形用合一",取材自"张骞乘槎"神话传说,体现文人趣味[12][13] - 现存四件分别收藏于北京故宫、吴文化博物馆、台北故宫和美国克利夫兰博物馆[13][14][15][16] 其他吴中绝技 - 赵良璧以制梳闻名,技艺可能承袭自良渚文化时期的玉背象牙梳工艺[18] - 马勋和荷叶李是明代制扇名匠,作品被称为"怀袖雅物",扇骨推崇天然竹材,扇面精美华丽[19] - 张寄修(或张敬修)是明代制琴名家,所制古琴发音清越松透,受琴家推崇[20] - 范昆白擅长制作三弦子,虽史料记载稀少,但其粗犷音色成为技艺回响[21][22]
文化指导师王玲:以承一堂为支点 赋能传统文化传承
镇江日报· 2025-06-25 08:21
文化传承与推广 - 王玲作为梅庵古琴艺术传承者,将承一堂文化艺术空间打造成文化指导阵地,推动古琴艺术传承并搭建市民接触传统文化的桥梁 [1] - 承一堂作为文化指导师结对空间,开展非遗项目活动,将古琴、茶艺等千年文化融入现代生活,成为市民感受传统文化魅力的精神驿站 [1] - 开设成人、青少年古琴艺术公益课堂32期,吸引200余名爱好者学习,并提供免费练琴和预约体验服务,推广古琴文化至更广泛群体 [2] 非遗文化进校园 - 2022年推动承一堂开展非遗文化古琴艺术进校园活动,每周在两所学校开设公益课堂,全年授课48次 [2] - 活动内容包括学习古琴知识、聆听经典曲目、拨弦弹唱、琴歌诵读及节目编排展演,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2] - 因古琴普及工作突出,承一堂被授权为梦溪梅庵派古琴艺术全国十家传习所之一 [2] 文化融合创新 - 在古琴推广中融合其他传统文化元素,开展"琴茶和鸣""琴武和鸣""琴书和鸣"等活动,每年文化活动超100次 [3] - 通过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将优秀传统文化传播得更广,成功将承一堂打造成市民、游客体验传统文化的"文化驿站" [3] 项目认可与未来规划 - 2024年承一堂"千年琴声"古琴艺术普及推广服务作为镇江市文化指导师培育项目,获得多位专家指导 [3] - 未来将继续以承一堂为阵地,创新文化指导方式,为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贡献更多力量 [3]
让方寸地成为“聚宝盆”(因地制宜发展庭院经济)
人民日报· 2025-05-30 06:21
庭院经济发展模式 - 吉林省长岭县高家窝堡村通过辣椒种植发展庭院经济 全村182户村民参与 形成规模化种植 [4][5] - 长岭县2017-2024年累计投入1.29亿元财政资金支持庭院经济 建立县乡村三级联动机制 配备518名乡村振兴指导员 [6] - 高家窝堡村采用"企业+农户"订单模式 2023年辣椒订单达400吨 村民人均收入1.7万元 [5][6] - 长岭县庭院经济总面积达1067.2万平方米 2023年产出果蔬2.4万吨 户均增收3800元 [6] 特色农产品种植 - 高家窝堡村经过谷子 南瓜等作物试种后 2021年选定长红辣椒为主栽品种 具有管护简便 劳动强度低的特点 [5] - 农户李井文庭院种植4500棵辣椒 产量近2000公斤 配合县里补贴政策 年收入约5000元 [6] - 光明乡蒙古屯村采用小冰麦与油葵轮作模式 实现"一院双收" [7] 古琴文化产业 - 河南兰考徐场村"墨武琴坊"打造古琴研学基地 年接待研学团队超50批次 课程预约排至次年春季 [8][9] - 采用"传统工艺+体验教学"模式 保留三年制琴古法同时设置两小时速成体验区 [9] - 带动周边形成产业链 村民徐二帅激光雕刻工坊年收入从5-6万元增至20多万元 [9] - 配套产业快速发展 包括桐木书签 八音盒等衍生品 单项年收入可达8万元 [9] 文旅融合创新 - 徐场村村民将庭院改造为民宿 结合古琴文化元素 吸引城市客群 [10] - 开发"七天入门古琴"等体验课程 成功吸引上海白领等高端客群 [10] - 形成"产业+文旅+教育"融合发展模式 带动年轻人返乡创业 [10]
以茶为媒传播中华文化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5-23 08:56
公司背景 - 公司由杨颖与合伙人王莉于2022年在巴黎创立,专注于打造具有宋式美学的中式茶馆"隐庐茶馆" [4] - 创始团队具有深厚的中华文化背景,杨颖擅长古琴、茶道等传统文化,并在法国金融机构工作过 [2] - 茶馆从中国定制竹桌竹椅等物品,运输成本从1500元涨至1万多元,但仍坚持保持中国风味 [4] 市场定位 - 公司瞄准巴黎多元文化市场,认为当地对中国文化的喜爱与日俱增,是传播茶文化的理想城市 [3] - 茶馆不仅提供茶饮服务,更定位为文化体验空间,定期举办茶道、古琴等传统文化活动 [4] - 目标客户包括法国本地茶爱好者、汉服文化爱好者、青年华裔等多元群体 [4][5] 业务模式 - 核心业务包括茶馆日常经营和文化活动策划,已参与举办60多场活动 [7] - 通过大型文化活动扩大影响力,如中法建交60周年庆祝酒会、龙年新春音乐会等 [7] - 与多个文化机构合作,如法国博衍汉服协会、法国青年华裔协会等 [4] 运营成果 - 开店两年多已吸引稳定外国客群,客人评价茶馆"茶好且有氛围感" [5] - 一年内通过活动让2万余人接触茶文化,远超预期 [7] - 成为多个重要文化活动的指定接待商,如艺术家果敢的龙年音乐会 [7] 发展战略 - 未来计划继续深耕法国市场,专注打造"隐庐"品牌 [7] - 通过品牌传播让外国人感受中国文化的厚重与魅力 [7] - 保持非功利初心,以顺其自然的态度传播中华文化 [7]
清风为伴产业兴 | 泡桐奏响致富曲
民族乐器产业发展现状 - 兰考县形成完整产业链,涵盖泡桐种植、音板及配件供应、民乐研发生产销售,桐木音板供应量占全国90%以上 [1] - 全县培育民族乐器生产及配套企业280余家,年产销70万台(把),产品涵盖20多个品种30多个系列,产值30余亿元,带动就业1.8万人 [1] - 行业存在规模小、生存能力差、资金紧张、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市场无序竞争、品牌创建困难等问题 [2] 政府监督与政策支持 - 纪委监委将民族乐器产业纳入乡村振兴专项监督清单,采取"室组地"联动监督,收集问题并督促解决 [1] - 优化展会补贴申请流程,实施一表通办,解决资金发放滞后问题,已落实企业补贴资金 [1] - 督促市场监管、公安部门加强执法,打击制假售假、恶意竞争、侵犯知识产权等行为 [2] 金融与营商环境优化 - 督促金融部门加大信贷支持力度,缓解企业融资压力 [2] - 推进干部作风和清廉执法建设,查处吃拿卡要、不作为、乱作为等破坏营商环境行为 [2] - 强化监督执纪执法力度,保障民族乐器产业高质量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