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古琴
icon
搜索文档
“对话·知音”中国古琴音乐赏析会在罗马尼亚举行
人民网-国际频道 原创稿· 2025-06-30 10:51
文化交流活动 - 由中国对外交流协会、中国驻罗马尼亚大使馆、布加勒斯特中国文化中心和罗马尼亚国家艺术博物馆共同主办的"对话·知音"中国古琴音乐赏析会在罗马尼亚国家艺术博物馆举行,吸引了罗马尼亚文化、艺术、教育、媒体各界代表以及当地民众百余人参与 [1] - 中国驻罗马尼亚大使馆文化参赞张丽丽表示,希望通过古琴这一"文明活化石"搭建文化交流桥梁,进一步促进中罗两国民心相通 [1] - 罗马尼亚国家艺术博物馆副馆长巴林特表示,本次活动是罗中两国艺术合作的典范,希望未来有更多类似的交流 [1] 古琴艺术展示 - 赏析会由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古琴艺术代表性传承人王鹏主讲,笛箫演奏家刘小冈参与协奏,以互动讲解与现场演奏相结合的形式展示古琴音乐的独特魅力 [2] - 王鹏指出古琴艺术是中国传统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心灵修养与生命态度的体现,强调"技法""心法"并重,追求琴音与心境合一 [2] - 赏析会结合古琴的"五音疗疾"理论与当代生活美学,展现了古琴多维传播体系在当代社会的创造性转化路径 [2] 观众反响 - 现场观众反响热烈,讲座后踊跃提问,纷纷表示通过讲座收获颇丰 [3] - 观众表示古琴的乐声令人沉静内心、启发思考,现场演奏如诗如画,令人难忘 [3] 古琴文化价值 - 古琴是中国现存历史最为悠久的弹拨乐器之一,至今已有近三千年历史,被誉为"文明活化石" [5] - 2003年古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人类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 [5] - 古琴长期以来象征着高洁人格与精神追求,蕴含丰富的儒、道、佛哲学思想,体现了"乐以载道""天人合一"的文化理念 [5]
吴中绝技:一器一世界,一技一人生|新知
经济观察报· 2025-06-26 08:00
明代江南工艺美术行业 - 明代江南地区工艺美术行业达到鼎盛时期,涌现出多位技艺精湛的匠人,被称为"吴中绝技"[1] - 工艺美术作品融合工匠技艺与文人审美,体现"器以载道"的理念,兼具实用功能与文化内涵[2][4] - 行业细分领域包括犀角雕刻、漆器镶嵌、银器制作、制扇、制琴等,各领域均有代表性匠人[1][6][11][19][20] 鲍天成与犀角雕刻 - 鲍天成是明末犀角雕刻第一人,擅长利用犀角天然形态进行创作,作品兼具写实与写意风格[2] - 代表作品包括犀角雕螭纹执壶和仙人浮槎犀角杯,构思奇巧,工艺精湛[3][4] - 作品多取材典故与自然,如仙人浮槎杯源自《博物志》传说,荷叶杯隐喻士大夫精神[4][5] 周柱与百宝嵌工艺 - 周柱是明代漆器镶嵌工艺的代表人物,首创百宝嵌技法,融合多种珍贵材料[6][8] - 作品采用"凸嵌"与"平嵌"结合的手法,形成浮雕效果,题材多具文人意趣[8][9] - 工艺需耗费大量珍稀材料,传闻曾得权臣严嵩资助,后随严嵩倒台而传播更广[9][10] 朱碧山与银槎杯 - 朱碧山是元代银匠,首创槎形酒器,全球仅存四件银槎杯,工艺涉及铸造、焊接、雕刻等多种技术[11][12][17] - 银槎杯设计巧妙实现"形用合一",取材自"张骞乘槎"神话传说,体现文人趣味[12][13] - 现存四件分别收藏于北京故宫、吴文化博物馆、台北故宫和美国克利夫兰博物馆[13][14][15][16] 其他吴中绝技 - 赵良璧以制梳闻名,技艺可能承袭自良渚文化时期的玉背象牙梳工艺[18] - 马勋和荷叶李是明代制扇名匠,作品被称为"怀袖雅物",扇骨推崇天然竹材,扇面精美华丽[19] - 张寄修(或张敬修)是明代制琴名家,所制古琴发音清越松透,受琴家推崇[20] - 范昆白擅长制作三弦子,虽史料记载稀少,但其粗犷音色成为技艺回响[21][22]
文化指导师王玲:以承一堂为支点 赋能传统文化传承
镇江日报· 2025-06-25 08:21
文化传承与推广 - 王玲作为梅庵古琴艺术传承者,将承一堂文化艺术空间打造成文化指导阵地,推动古琴艺术传承并搭建市民接触传统文化的桥梁 [1] - 承一堂作为文化指导师结对空间,开展非遗项目活动,将古琴、茶艺等千年文化融入现代生活,成为市民感受传统文化魅力的精神驿站 [1] - 开设成人、青少年古琴艺术公益课堂32期,吸引200余名爱好者学习,并提供免费练琴和预约体验服务,推广古琴文化至更广泛群体 [2] 非遗文化进校园 - 2022年推动承一堂开展非遗文化古琴艺术进校园活动,每周在两所学校开设公益课堂,全年授课48次 [2] - 活动内容包括学习古琴知识、聆听经典曲目、拨弦弹唱、琴歌诵读及节目编排展演,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2] - 因古琴普及工作突出,承一堂被授权为梦溪梅庵派古琴艺术全国十家传习所之一 [2] 文化融合创新 - 在古琴推广中融合其他传统文化元素,开展"琴茶和鸣""琴武和鸣""琴书和鸣"等活动,每年文化活动超100次 [3] - 通过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将优秀传统文化传播得更广,成功将承一堂打造成市民、游客体验传统文化的"文化驿站" [3] 项目认可与未来规划 - 2024年承一堂"千年琴声"古琴艺术普及推广服务作为镇江市文化指导师培育项目,获得多位专家指导 [3] - 未来将继续以承一堂为阵地,创新文化指导方式,为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贡献更多力量 [3]
让方寸地成为“聚宝盆”(因地制宜发展庭院经济)
人民日报· 2025-05-30 06:21
庭院经济发展模式 - 吉林省长岭县高家窝堡村通过辣椒种植发展庭院经济 全村182户村民参与 形成规模化种植 [4][5] - 长岭县2017-2024年累计投入1.29亿元财政资金支持庭院经济 建立县乡村三级联动机制 配备518名乡村振兴指导员 [6] - 高家窝堡村采用"企业+农户"订单模式 2023年辣椒订单达400吨 村民人均收入1.7万元 [5][6] - 长岭县庭院经济总面积达1067.2万平方米 2023年产出果蔬2.4万吨 户均增收3800元 [6] 特色农产品种植 - 高家窝堡村经过谷子 南瓜等作物试种后 2021年选定长红辣椒为主栽品种 具有管护简便 劳动强度低的特点 [5] - 农户李井文庭院种植4500棵辣椒 产量近2000公斤 配合县里补贴政策 年收入约5000元 [6] - 光明乡蒙古屯村采用小冰麦与油葵轮作模式 实现"一院双收" [7] 古琴文化产业 - 河南兰考徐场村"墨武琴坊"打造古琴研学基地 年接待研学团队超50批次 课程预约排至次年春季 [8][9] - 采用"传统工艺+体验教学"模式 保留三年制琴古法同时设置两小时速成体验区 [9] - 带动周边形成产业链 村民徐二帅激光雕刻工坊年收入从5-6万元增至20多万元 [9] - 配套产业快速发展 包括桐木书签 八音盒等衍生品 单项年收入可达8万元 [9] 文旅融合创新 - 徐场村村民将庭院改造为民宿 结合古琴文化元素 吸引城市客群 [10] - 开发"七天入门古琴"等体验课程 成功吸引上海白领等高端客群 [10] - 形成"产业+文旅+教育"融合发展模式 带动年轻人返乡创业 [10]
以茶为媒传播中华文化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5-23 08:56
公司背景 - 公司由杨颖与合伙人王莉于2022年在巴黎创立,专注于打造具有宋式美学的中式茶馆"隐庐茶馆" [4] - 创始团队具有深厚的中华文化背景,杨颖擅长古琴、茶道等传统文化,并在法国金融机构工作过 [2] - 茶馆从中国定制竹桌竹椅等物品,运输成本从1500元涨至1万多元,但仍坚持保持中国风味 [4] 市场定位 - 公司瞄准巴黎多元文化市场,认为当地对中国文化的喜爱与日俱增,是传播茶文化的理想城市 [3] - 茶馆不仅提供茶饮服务,更定位为文化体验空间,定期举办茶道、古琴等传统文化活动 [4] - 目标客户包括法国本地茶爱好者、汉服文化爱好者、青年华裔等多元群体 [4][5] 业务模式 - 核心业务包括茶馆日常经营和文化活动策划,已参与举办60多场活动 [7] - 通过大型文化活动扩大影响力,如中法建交60周年庆祝酒会、龙年新春音乐会等 [7] - 与多个文化机构合作,如法国博衍汉服协会、法国青年华裔协会等 [4] 运营成果 - 开店两年多已吸引稳定外国客群,客人评价茶馆"茶好且有氛围感" [5] - 一年内通过活动让2万余人接触茶文化,远超预期 [7] - 成为多个重要文化活动的指定接待商,如艺术家果敢的龙年音乐会 [7] 发展战略 - 未来计划继续深耕法国市场,专注打造"隐庐"品牌 [7] - 通过品牌传播让外国人感受中国文化的厚重与魅力 [7] - 保持非功利初心,以顺其自然的态度传播中华文化 [7]
清风为伴产业兴 | 泡桐奏响致富曲
民族乐器产业发展现状 - 兰考县形成完整产业链,涵盖泡桐种植、音板及配件供应、民乐研发生产销售,桐木音板供应量占全国90%以上 [1] - 全县培育民族乐器生产及配套企业280余家,年产销70万台(把),产品涵盖20多个品种30多个系列,产值30余亿元,带动就业1.8万人 [1] - 行业存在规模小、生存能力差、资金紧张、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市场无序竞争、品牌创建困难等问题 [2] 政府监督与政策支持 - 纪委监委将民族乐器产业纳入乡村振兴专项监督清单,采取"室组地"联动监督,收集问题并督促解决 [1] - 优化展会补贴申请流程,实施一表通办,解决资金发放滞后问题,已落实企业补贴资金 [1] - 督促市场监管、公安部门加强执法,打击制假售假、恶意竞争、侵犯知识产权等行为 [2] 金融与营商环境优化 - 督促金融部门加大信贷支持力度,缓解企业融资压力 [2] - 推进干部作风和清廉执法建设,查处吃拿卡要、不作为、乱作为等破坏营商环境行为 [2] - 强化监督执纪执法力度,保障民族乐器产业高质量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2]
在乌兹别克斯坦感受中国民间说唱影响力
环球时报· 2025-05-12 05:59
文化节活动概况 - 乌兹别克斯坦第四届国际民间口头说唱艺术节在希瓦古城举办 为期3天 [1][3] - 艺术节吸引多国艺术家和学者参与 展示民族歌舞表演 [3] - 巴赫希是乌兹别克斯坦传统说唱艺术 借助乐器讲述历史文化故事 [6] 中国传统文化的国际影响 - 中国玛纳斯艺术被列入联合国非遗名录 多国表演者熟知该艺术形式 [6] - 土库曼斯坦学者提及中国55个少数民族文化 特别欣赏维吾尔族舞蹈和音乐 [8] - 哈萨克斯坦艺术家喜爱中国古琴音乐 并受孔子故事启发 [9] 国际文化交流与合作 - 吉尔吉斯斯坦选手参与中国举办的国际史诗学大会 认为该国史诗与中华文明有共鸣 [11] - 吉尔吉斯斯坦计划向中国移交珍贵手稿文献 促进文明对话 [13]
“市集游”撬动文旅大市场
苏州日报· 2025-05-07 08:13
市集游的兴起与表现 - "市集游"成为新型文旅形式,融合地域文化、非遗技艺、潮流艺术与市井烟火等元素,促进文旅消费和融合 [1] - "狮山市集"在"五一"假期以"最中国·文博市集"主题吸引50多家博物馆和文博机构参展,包括国内外知名博物馆 [2] - 狮山市集客流量超22万人次,总销售额突破500万元,拉动狮山商圈销售额增长24% [3] - "创意无界"大学生原创非遗市集展示缂丝、苏扇、茶具等非遗文创作品,吸引大量客流 [3] 市集游的特点与吸引力 - 市集游融合文化体验、社交互动、休闲购物等多种元素,成为文旅消费新趋势 [4] - 年轻人更愿意为个性化、故事性的体验买单,对手工、原创、小众商品感兴趣 [5] - 市集契合年轻人线下社交与真实互动需求,成为他们线下聚会和兴趣社交的"派对场" [5] 政策支持与发展意义 - 国务院办公厅明确支持打造创意市集,苏州将其作为促进文旅消费的重点举措 [5] - 市集具有形式灵活、时间自由、经营成本低等优势,是促进消费、解决就业的重要形式 [5] - 市集游为城市发展提供"柔性切口",成为展示城市形象、宣传地方文化的载体 [6] 创新案例与存在问题 - 苏州探索"桃坞雅集"、"姑苏易淘趣"等创新市集形式,推出虎丘文创雪糕、七狸邮局文创等特色产品 [6] - 部分市集存在商品同质化问题,"千集一面"现象影响消费者体验和原创商家 [6] - 建议规范摊位收费、优化选址和商家选择,更好匹配消费客群 [7] 可持续发展建议 - 推动市集品牌化、内容差异化、体验沉浸感和文化共情力发展 [7] - 做好选址规划、时间安排,严格把关经营秩序、环境卫生和产品质量 [7] - 平衡商业价值、文化传承与体验形式,建立长效运营机制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