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乡村旅游
icon
搜索文档
阳江阳春创新文旅体验 田间音乐会带火乡村旅游
南方日报网络版· 2025-11-03 16:21
"在稻田里听音乐会,对孩子来说是一次难忘的体验。"带着孩子前来参加活动的阳江市民陈先生兴奋地 说,孩子不仅听到了动人的音乐,还亲手体验了稻谷收割,品尝了地道的农家美食。这种寓教于乐的方 式,让城市里长大的孩子真切感受到农耕文化的魅力。 11月1日,阳江阳春市马水镇马兰村的千亩稻田里,一场别开生面的音乐盛宴吸引众多游客前来"打 卡"。金黄的稻浪随风起伏,舞台依田而建,青山为幕、田野为席,阳春马兰稻田音乐会暨农文旅融合 助推"百千万工程"大型嘉年华活动在此正式启动。 这场为期三天的盛会自10月31日起拉开序幕,漠阳好声音(春州赛区)赛事率先在稻田畔开唱,全市36 名选手在稻香中一展歌喉,为活动提前预热。随着11月1日主活动正式启动,《马兰谣》的悠扬旋律在 田野间回荡,让成百上千名游客沉醉其中。夕阳为稻浪镀上金边,晚风轻拂,音符在天地间自由流淌, 这里既有本土民谣的质朴,也有现代音乐的活力,更有非遗技艺的精彩展演。 除了视听享受,活动还为游客构建了多元体验场景。在农耕研学区里,游客弯腰挥镰,亲身感受收割的 喜悦;美食品鉴区香气四溢,国家级名厨携手阳春中职学生,以"一镇一品"为理念,用春湾香芋、石望 腐竹、合水风姜等 ...
今年前9个月,东西部协作助农帮销超980亿元
南方农村报· 2025-11-03 15:05
今年前9个月, 东西部协作助农 帮销超980亿元_ 南方+_南方plus 10月30日至31 日,2025全国协 作帮扶促消费促 就业和助力农文 旅融合发展交流 对接活动在浙江 省杭州市举行。 近一年来,东西 部协作各省份围 绕农产品产销对 接、校企合作促 进就业、劳务品 牌培育、农文旅 路线打造等,开 展了多种形式的 对接活动,取得 阶段性成效。活 动重点筛选了一 批东部省份农产 品购销主体和西 部省份农产品生 产经营主体进行 产销集中对接, 确定了一批职业 院校、劳务品牌 开展合作对接, 筛选出一批乡村 农文旅路线和特 色乡村进行推介 引流。 据主办方公布, 今年1月至9月, 通过东西部协作 机制已累计采购 和帮助销售西部 脱贫地区农产品 987.8亿元,带 动农村劳动力就 业84.7万人,17 条特色乡村旅游 线路线上产品下 单成交额达1.6 亿元。 借助"媒体+",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在广州办起农产品T台秀。 据了解,新一轮 东西部协作启动 以来,广东持续 10月24-25日,广西都安瑶族自治县农文旅产品在广州北京路推介。 截至目前,广东 采购、帮助销售 广西农副产品和 特色手工艺产品 金额达231.7 ...
西藏:民族团结之花绽放在雪域桃乡 嘎拉村以“旅游+”绘就乡村振兴新图景
中国新闻网· 2025-11-02 11:29
如今的嘎拉村,正以更清晰的远景规划持续发力,让红色资源赋能绿色产业,在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 道路上稳步前行,让民族团结之花在雪域高原常开长盛。 责编:王瑞景、姚凯红 中新网林芝11月1日电 (贡嘎来松)10月30日,西藏自治区林芝市巴宜区林芝镇嘎拉村秋景如画。作为林 芝桃花旅游文化节发源地,该村凭借"支部引领、党员带头、产业铺路"的发展路径,让生态颜值转化为 经济产值,更获评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2024年,嘎拉村农村经济总收入达1402万元(人民币, 下同),人均可支配收入4.12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超700万元,书写了高原乡村振兴的精彩答卷。 图为嘎拉村秋景。贡嘎来松 摄 嘎拉村距林芝市区12公里,现有33户149人,拥有590.9亩耕地和10169亩草场。村内278亩桃花源中, 1253株百年以上桃树春日繁花似锦,成为318国道沿线的"颜值担当"。西藏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以来, 当地投入3000余万元,实施野生桃树更新复壮、桃花源景区升级、"团结颂"研学馆建设等项目,为产业 发展筑牢根基。 该村深耕"旅游+"融合发展,构建起以桃花源为支柱,农牧民运输队、观光采摘园、桃花山庄游客接待 中心为配套的产业集 ...
“捡秋”热度延伸!“田间宝藏”变自制美味,河北打造旅游新体验→
搜狐财经· 2025-11-01 18:10
当地还将"捡秋"的热度延伸,打造"从田间到舌尖"的体验链。在合作社里,游客用亲手捡来的小白嘴麻山药,在指导下压制成泥,淋上蓝莓酱,制作成酸甜 软糯的DIY蓝莓山药。不少游客还会购买山药,采收季已为当地村民增收约5万元,实现"一块田地、多重收益"。 眼下正值红薯成熟季,在河北保定唐县一家农场的285亩红薯田,迎来了不少亲子家庭。家长和孩子们顺着薯藤刨土挖红薯,有的干脆徒手挖红薯,田间满 是欢声笑语。 (央视财经《第一时间》)为了满足游客多样化的"捡秋"需求,一些地方将秋收后的田野遗存变废为宝,把单一的农业资源转化成独特的旅游产品。 在河北保定,多地推出"下地干活游"活动和旅游项目,从田间"捡秋"寻味药材到采收红薯,既让消费者在亲手劳作中感受农耕魅力,也拓宽了当地农产品销 路。 在河北省安国市,随着祁山药采收进入尾声,南娄底乡东崔章村的一批农户主动敞开田间大门,将那些因"个头不达标"而容易被忽略的小白嘴麻山药,变成 了游客眼中的"田间宝藏",让游客体验"捡秋"的乐趣。 游客们把刚从地里挖出来的红薯,清洗干净后放进农家大锅,出锅后香甜软糯的红薯让大家大饱口福,直观感受"从田间到餐桌"的滋味。而在林下养殖区, 游客们 ...
【逐梦乡村】我是新农人
经济日报· 2025-11-01 10:28
带着梦想与见识,走向田野深处。田埂上、大棚里、合作社中,处处跃动着他们的身影。他们有个共同的 名字:"新农人。" 万千"新农人"来自不同地方,却奔向同一个方向。为乡村注入活水,为发展扎牢根基,观念新了,产业兴了 ——这些朴素而坚实的努力,让乡村一天天变得更美好。 不甘"走过场" 广东省河源市东源县漳溪畲族乡地处粤东北山区,一直以来产业基础薄弱、发展观念较为滞后。2021年7 月,来自深圳市直机关的杨洋担任帮镇扶村工作队队长,那也是他第一次来到这里。 大城市里来的工作队,让不少当地人心里犯嘀咕:这些特区干部,是不是来转一圈、镀镀金就走?彼时,漳溪 畲族乡中联村村民周建强也觉得,外地人人生地不熟,做事不容易。 杨洋和工作队队员不甘"走过场"。 漳溪畲族乡日光村试种了70亩药用玫瑰,由于缺技术、缺市场,一直没成气候。工作队来了之后,引入深圳 企业资源,将规模扩大至600多亩,打造出集采摘加工、民宿研学于一体的产业链。"现在,村民凌晨四五点 摘花,七八点就能收工,勤快人一天能挣百来元,还不耽误农活。"杨洋说。 看准餐饮市场对加州鲈鱼的需求,工作队在中联村和井贝村建起了陆基水箱养殖基地,还与知名品牌水产 公司签了保底收 ...
宜兴以巧劲撬起乡村振兴“大杠杆”
新华日报· 2025-11-01 06:07
□ 李楠段丽娟 江南福地,陶都宜兴。自"百村提优、百村帮促"行动开展以来,宜兴市坚持党建引领提速提效推进重点 帮促村、重点提优村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以"新、联、红、土、帮"五字秘诀破题,持续深化"双百 行动"赋能乡村振兴,这片浸润着千年文脉的山水沃土焕发出蓬勃生机。 创新赋能,联动聚合促发展 "双百行动"中,宜兴市鼓励各村因地制宜、精准施策,打造乡村特色品牌,发展休闲农业、数字乡村、 文化创意、体育运动等新产业(300832)新业态。万石镇后洪村瞄准水芹产业,推动"农业+"跨界融 合,开发出水芹羽衣甘蓝果蔬饮等四款创新产品。与此同时,宜兴市各乡村积极开发特色乡村旅游项 目,培育打造了一批网红村咖、露营基地等文旅消费新场景。同时积极探索以党建引领数字化乡村建设 的新路径,打造数字游民社区,将宜兴山水资源与青年智慧深度融合。 宜兴市建立市领导、市级部门单位与经济相对薄弱村"双结对"挂钩机制,将政策红利转化为发展实效。 各结对挂钩部门深入调研,与结对村共同谋划制定"一村一策"的结对挂钩方案,并建立联络员制度确保 沟通顺畅、落实高效。无锡市发展改革委结对西渚镇横山村,帮助村级谋划经营性项目,结合茶禅文化 打造月亮主 ...
(活力中国调研行)生态打底、产业赋能、文旅引流:宿迁宿城走出乡村融合发展新路径
中国新闻网· 2025-10-31 13:25
(活力中国调研行)生态打底、产业赋能、文旅引流:宿迁宿城走出乡村融合发展新路径 中新网宿迁10月31日电(刘林 唐娟)干净整洁的柏油路旁屋舍俨然,房前菜地里蒜苗、萝卜等蔬菜郁郁葱 葱,清澈见底的水系绕村而过……金秋时节,第二批"活力中国调研行"江苏主题采访团走进宿迁市宿城 区王官集镇,感受这里"产业+旅游+乡村"深度融合的发展路径及别样乡愁。 "百万元钓鱼大奖赛、游泳赛、龙舟赛、环湖自行车赛……每个月小镇都有超过5场的体育赛事。"宿城 区文化广电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小镇的房车营地、精品民宿、研学基地等业态齐全,垂钓赛、龙 舟赛等活动精彩纷呈,2024年接待游客超100万人次,经营收入突破3000万元。作为省级乡村旅游创新 发展先行区,小镇带动500余人就业,村集体年增收400万元,村民年人均增收5万元,成为长三角休闲 度假的热门目的地。 夕阳西下,朱海休闲运动小镇的环湖道上,成群的野鸟在远处嬉戏觅食、繁衍生息,水面波光粼粼,岛 上生机盎然。优美的自然风光、良好的生态环境为朱海康养旅游度假区的打造奠定了优质的生态基调。 从苗圩村的和美宜居,到蝴蝶兰的芬芳富民,再到朱海小镇的文旅兴旺,王官集镇以6个特色村为支 ...
方城小史店镇:彩虹路铺就“幸福增收路”
中国经济网· 2025-10-30 18:45
回忆起彩虹路修建前的情形,当地村民感慨万千:"以前去摩崖石刻走的是山路,穿行在树林间, 没有明显标识,很多游客到了村口就迷路。"尽管林场村拥有历史底蕴深厚、纹理清晰、题材丰富的摩 崖石刻资源,承载着独特的文化记忆,却因交通不便、指引不清,令不少游客望而却步,景区客流量长 期难以提升,周边优质农特产品也"藏在深山人未识"。 2024年以来,小史店镇以"文旅融合促乡村振兴"为引领,依托林场村文旅资源优势,规划打造了一 条以红、黄、蓝三色为主色调的彩虹景观路。这条如彩带般的道路从村口一直延伸至摩崖石刻景区入 口,不仅清晰指引方向,更以其亮丽的视觉效果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吸引众多游客前来,体验"踏着 彩虹寻古迹"的别样之旅。 彩虹路不仅带来了人气,也带旺了路边经济。道路两侧,村民们纷纷摆起摊位,销售香菇、土蜂 蜜、土鸡蛋等特产。种植户王大哥现场算了一笔账:"以前香菇主要靠批发商收购,虽然开设香菇大棚 60个,但批发售卖价钱较低,每斤5元左右,现在游客多了,除了批发商收购外,现场零售每斤能卖到8 元,收入更高了!" 深秋时节,来到方城县小史店镇林场村摩崖石刻景区游玩的游客们仍然络绎不绝。"沿着彩色标线 一直往里走,不用 ...
四川省乡村旅游协会理事会调研行走进成都彭州市
搜狐财经· 2025-10-30 12:13
四川商界网:10月28日,四川省乡村旅游协会理事会前往成都彭州市考察调研会员单位产业发展情况, 协会会长李君,副会长、党支部书记赵均德,副会长胡绍中、王成斌、陈志强、张芷铭,协会决策咨询 委员会专家唐天卿,协会理事、监事、党员代表等30余人参加调研。 理事会重点考察了彭州万木留香家具博物馆、彭州竹舍竹雕工作室等乡村文化旅游产业基地。通过现场 参观、情况介绍、座谈交流等方式,详细了解彭州在乡村旅游提档升级、农文旅深度融合、手工艺特色 资源开发、乡村研学旅游等方面的实践与成效。围绕当前彭州市农村手工艺与乡村旅游发展现状及面临 的问题,理事会与彭州市会员单位、农村手工艺大师进行了深入交流,并对彭州市乡村文化旅游产业提 升发展进行了现场指导。 调研期间,协会会长李君主持召开了二届八次理事会。会议总结了协会上半年工作开展情况,并就下半 年重点工作进行了部署;副会长、党支部书记赵均德领学了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会议研究、通过了 《成立四川省乡村旅游协会乡村工匠与手工艺发展促进工作委员会的决定》;会议一致通过《四川省乡 村旅游协会关于新增会员及理事单位的议案》,同意成都墨白映象文化创意有限公司、中江县南华镇华 龙休闲庄、四川 ...
(走进中国乡村)游客变创客 新疆老村“圈粉”年轻人
中国新闻网· 2025-10-29 16:32
旅游业发展态势 - 新疆阿勒泰地区布尔津县禾木村秋意正浓,层林尽染,游人如织 [1] - 新疆旅游业快速发展,禾木村从鲜有人知逐渐成为新疆乡村旅游的一张名片 [2] - 当地旅游越来越火,留在禾木村的年轻人越来越多 [2] 新兴业态与就业机会 - 旅游业发展吸引各地年轻旅客,其中有不少人从游客变创客,成为新村民,带来新业态 [2] - 新兴职业包括民宿管家、咖啡师、旅拍师、滑雪教练等,新业态层出不穷 [2] - 民宿管家需要提供迎来送往、制订旅行计划、答疑解惑以及精通咖啡调制、花艺、茶艺等服务 [2] - 村里来自五湖四海的年轻人越来越多,新鲜血液的注入带来新的活力与创意,并带动经济发展 [3] 本地居民参与与返乡创业 - 禾木村旅游的火爆让本地年轻人看到更多机会,例如90后哈萨克族姑娘大学毕业后返乡创业,通过直播推介禾木村 [3] - 当地牧民通过出租房屋、马匹等方式参与旅游业,获得了可观收入 [3] 旅游吸引力与特色 - 禾木村的自然景观独特,包括白桦林的金黄、松树的墨绿和远处雪山的银白,如同一幅油画 [1] - 特色咖啡馆保留了小木屋原有的质朴风貌,与雪山、草甸相互映衬,以其独特的闲适与宁静吸引游客慕名而来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