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养护高端设备制造业

搜索文档
森远股份: 2025年半年度报告
证券之星· 2025-08-23 00:12
核心财务表现 - 营业收入达到1.84亿元,同比增长179.10%,主要由于行业市场需求大幅增加及公司持续加大市场开拓力度 [18]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832万元,同比实现扭亏为盈,上年同期为亏损2,737万元 [2] - 基本每股收益为0.02元/股,同比增长128.57% [2] -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2.04%,较上年同期的-8.08%提升125.25个百分点 [2]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显著改善,主要由于销售回款规模增加 [18] 主营业务分析 - 公路养护设备制造业业务收入1.81亿元,同比增长187.06%,占营业总收入98.52% [14] - 应急抢险设备收入1.44亿元,同比增长229.12%,毛利率37.23% [18] - 拌合设备收入970万元,同比下降34.57%,毛利率14.24% [18] - 租赁服务收入15万元,同比下降90.80%,毛利率57.52% [18] - 市政环卫设备业务收入同比减少100% [18] 产品与技术优势 - 公司产品分为大型再生设备、预防性养护设备、除冰雪设备、环卫设备、3D打印设备五大系列近60个品种 [3] - 拥有专利93项,其中发明专利32项,软件著作权68项,牵头制修订国家标准4项 [14] - 研发投入782万元,同比增长37.40%,主要由于研发进度提前及项目投入强度不同 [18] - 核心技术包括就地再生、厂拌再生等技术,实现旧料100%利用和施工不封闭交通 [5] 市场与客户结构 - 采用直销、代销、租赁、融资租赁等多种销售模式 [14] - 终端客户包括各省交通厅、应急厅、省级交通投资集团、高速集团及市政服务企业等 [14] - 在全国建立12个办事处和售后服务中心,拥有40余家产品销售代理商,覆盖3000多客户资源 [16] - 战略性合作伙伴包括内蒙古交投、甘肃省公路局、湖南高速、北控集团等 [16] 资产与负债状况 - 总资产10.03亿元,较上年度末下降3.73% [2] - 货币资金4,632万元,占总资产比例4.62%,较上年末提升2.02个百分点 [19] - 应收账款1.35亿元,占总资产13.45%,与上年末基本持平 [19] - 存货1.63亿元,占总资产16.30%,较上年末下降5.04个百分点,主要因产成品与发出商品减少 [19] - 短期借款1.92亿元,占总资产19.14%,较上年末增加2.61个百分点 [19] 关联交易与担保 - 接受控股股东北京中科信控1.3亿元借款,利率按一年期LPR计算,用于偿还银行借款 [27] - 报告期内对子公司吉林省公路机械有限公司提供800万元担保 [28] - 实际担保总额800万元,占净资产比例0.25% [28] 公司治理与股权结构 - 控股股东北京中科信控持股8,232万股,占比17.00%,其中890万股处于质押状态 [31] - 原股东郭松森持股6,185万股,占比12.77%,已签署表决权放弃协议 [31] - 报告期内股份变动仅涉及限售股增加750股,因董事换届离任 [30] - 公司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在报告期未发生变动 [25]
森远股份2024年年报:营收增长但净利润持续亏损,现金流压力凸显
金融界· 2025-04-02 00:52
财务表现 - 2024年营业总收入2.27亿元,同比增长14.35% [1][4] - 归属净利润-0.50亿元,同比减亏56.50%,连续四年亏损 [1][5] - 总资产10.42亿元,较期初减少3.11%,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权益4.04亿元,较期初减少11.16% [6] 营收结构 - 制造业业务收入2.11亿元,同比增长16.45%,占营业总收入的93.13% [4] - 除雪设备销售收入1.65亿元,同比增长26.31%,为主要增长点 [4] - 沥青路面再生设备销售收入896.28万元,同比下降55.23%,市政环卫设备销售收入299.18万元,同比下降43.56% [4] - 拌合设备销售收入3463.72万元,同比增长34.64% [4] - 服务业收入大幅下滑,设备租赁收入805.68万元,同比下降33.87% [4] 经营压力 - 经营活动现金流大幅下降,主要因订单增长导致采购支出增加,且11-12月完成订单占比大,尚未到回款期 [5] - 资产负债率上升,财务状况进一步恶化 [6] 业务模式与竞争力 - 主营业务为公路养护高端设备制造业,产品包括沥青路面再生设备、拌合设备、除雪设备及市政环卫设备 [7] - 业务模式单一,过度依赖政府及国有企业客户,市场竞争力不足 [7] - 销售模式以直销、代销、租赁为主,客户主要为各省直交通厅、应急厅及国有交通建设养护单位 [7] - 3D打印设备等新兴领域布局进展缓慢,未能形成新增长点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