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土壤调理剂
icon
搜索文档
【行业深度】一文洞察2025年中国土壤调理剂行业发展前景及投资趋势研究报告
搜狐财经· 2025-08-26 13:46
行业背景与问题 - 全国多地土壤酸化、盐渍化、连作障碍、土传病害、缺素和有机质缺失等问题严重 影响作物品质和生产效益 [2] - 土壤调理剂通过物理、化学或生物手段改善土壤结构、调节酸碱度、修复污染 属于功能性产品 [2] - 政府加大对土壤污染整治力度 对盐碱地改良、酸化土壤治理等项目给予财政倾斜和贴息贷款试点支持 [2] 市场规模与增长 - 2024年中国土壤调理剂行业市场规模达73.32亿元 同比增长15.6% [2] 产品功能与分类 - 土壤调理剂可改善土壤物理性 促进养分吸收 但不直接提供植物养分 [3] - 具有保墒增温作用 使作物生育期提早2-7天 土壤湿度提高5%左右 [3][4] - 适用于北方干旱、半干旱、积温不足地区及土壤结构差的旱地、坡沙地、盐碱地 [4] - 分为四大类:矿物源(富含钙、镁、硅、磷、钾矿物质)、有机源(无害化有机物料)、化学源(化学制剂)、农林保水剂(吸水性树脂聚合物) [6] 具体作用机制 - 改变土壤物理性状:增加毛管孔隙和非毛管孔隙 减小容重 提高通气度和导水率 [5] - 改良化学性状:增加有机质 调节酸碱度 增强缓冲能力 [5] - 增强抗水蚀能力:通过高分子聚合物增加水稳性团粒含量 减少水土流失 [5] - 提高离子交换率:改良盐碱地并吸附重金属 [5] - 增加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抑制真菌、细菌等有害微生物 减少土传病害 [5] - 提高地温和肥力:改善作物品质和产量 [5] 政策支持 - 2021年农业农村部提出在酸化、盐碱化严重区域推广土壤调理剂等治理措施 [7][8] - 2024年中国人民银行支持土壤污染源头防控类项目 [8] - 2024年生态环境部要求建立农药、焦化企业腾退地块清单并管控污染 [8] - 2025年国务院办公厅实施土壤污染源头防控行动 加强农用地重金属污染整治 [8] 产业链结构 - 上游:有机物、矿物质、人工高分子聚合物等原材料 [9] - 中游:土壤调理剂生产制造 [9] - 下游:农业领域应用 改善土壤板结和酸碱失衡 提高作物抗逆性和产量 [9] 相关企业 - 上市企业包括富邦科技、永清环保、六国化工、圣泉集团、芭田股份、司尔特、史丹利等 [2] - 非上市企业包括广东大众农业科技、北海夏氏蓝得生物、北京飞鹰绿地科技等 [2]
研判2025!中国土壤调理剂行业政策汇总、产业链、市场规模、竞争格局及未来趋势分析:土壤修复热潮下,行业市场规模增长至73.32亿元[图]
产业信息网· 2025-08-20 09:19
行业背景与问题 - 全国土壤酸化、盐渍化、连作障碍、土传病害、缺素和有机质缺失等问题严重,影响作物品质和生产效益 [1][13] - 土壤调理剂通过物理、化学或生物手段改善土壤结构、调节酸碱度、修复污染,市场需求激增 [1][13] 市场规模与增长 - 2024年中国土壤调理剂行业市场规模达73.32亿元,同比增长15.6% [1][13] - 政府加大对土壤污染整治力度,对盐碱地改良、酸化土壤治理给予财政倾斜和贴息贷款试点支持 [1][13] 政策支持 - 2021年《关于做好2021年农业生产发展等项目实施工作的通知》提出在耕地问题严重区域推广土壤调理剂等治理措施 [6] - 其他支持政策包括《土壤污染源头防控行动计划》《关于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等 [6] 产品分类与功能 - 土壤调理剂分为矿物源、有机源、化学源和农林保水剂四类 [5] - 功能包括改善土壤物理性、促进养分吸收、保墒增温、提高土壤湿度5%、提早作物生育期2-7天 [3] - 适用于干旱、半干旱、积温不足地区及土壤结构差的旱地、坡沙地、盐碱地 [3] 产业链结构 - 上游为有机物、矿物质、人工高分子聚合物等原材料 [9] - 中游为土壤调理剂生产制造 [9] - 下游应用于农业领域,改善土壤板结、酸碱失衡等问题,提高作物抗逆性和产量 [9] 竞争格局 - 行业以中小企业为主,生产规模小、技术水平低、产品同质化严重 [15] - 部分企业专注于细分或区域市场,提供个性化产品和服务 [15] - 主要企业包括北海夏氏蓝得、北京飞鹰绿地、山西东大土壤、湖北茂盛生物、陕西赛众生物等 [15] 重点企业分析 - 北京飞鹰绿地专注盐碱地改良与土壤修复,可将重度盐碱地改良周期从3-5年缩短至1年,降低化肥农药用量30%以上,增产15%-30% [16] - 山西东大土壤以矿物源多功能调理剂为主,产品出口美国、日本、韩国等国家,拥有330多个代理商 [18] - 陕西赛众生物年产土壤调理剂40万吨,集采矿、科研、生产、销售于一体 [15] 行业发展趋势 - 向一品多效方向发展,整合土壤改良、养分载体、螯合元素、保水松土及防治害虫等功能 [21] - 个性化需求增加,企业需针对不同土壤类型和作物需求提供定制化产品和服务 [22] - 技术创新推动发展,如纳米土壤调理剂提高土壤肥力、修复受损土壤 [24] 资金投入情况 - 土壤污染防治资金2020年达40亿元,2023年降至30.8亿元,2024年增长至44亿元,2025年保持44亿元 [11] - 资金投入受财政压力影响,但未来预计增长以支持土地污染防治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