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行业
搜索文档
人工智能时代土木类高校育人与就业协同转型路径探析
新华日报· 2025-10-20 11:26
行业技术转型 - 人工智能技术正颠覆土木工程传统作业模式,具体应用包括建筑信息模型实现工程全生命周期数字化管理、智能施工机器人替代高危人工操作、机器学习提升结构健康监测能力[2] - 技术变革催生了智能设计工程师、数字孪生技术专员、智慧工地管理师等新兴职业,对从业者能力提出深厚专业基础结合强大数字素养的复合型要求[2] - 行业面临传统施工组织模式与智能化设备管理体系适配障碍的结构性矛盾,部分企业因管理思维滞后导致引进先进设备后效能低下[2] 市场需求与战略机遇 - 新型城镇化建设与双碳目标协同推进为行业注入新动能,推动装配式建筑、绿色建造、智慧城市等新兴领域高速发展并创造大量技术密集型岗位[3] - 掌握智能设计、数字化施工管理、可持续建造技术等核心能力的专业人才成为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力量[3] 人才培养挑战 - 高校知识体系更新滞后,核心专业课程中数字化内容嵌入不足,导致学生知识结构呈现专业基础扎实但数字素养薄弱的失衡状态[4] - 工程实践教学存在虚实断层,校企合作多停留于现场观摩,学生接触智能设备和参与数字化项目管理机会有限,虚拟仿真平台建设滞后[4] - 现有就业服务体系未能同步行业变革,缺乏对智能建造等新兴领域的专项指导,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数字化思维培养缺位[4] 教育革新路径 - 需重构数字+课程体系,在保持专业核心课程优势基础上系统融入智能建造技术要素,构建专业基础+数字技术+工程管理的三维知识架构[5] - 应打造数字孪生+实体工程的复合型实践体系,利用虚拟仿真技术构建智能建造场景,并通过深化产教融合使学生深度参与真实项目数字化管理[5] - 建议建立基于大数据分析的智能就业指导平台,整合行业人才需求与岗位能力模型数据,生成个性化职业发展建议[6] - 需深化产教协同育人机制,推动建立技术研发—标准制定—人才共育的融合生态,鼓励高校教师参与企业技术攻关并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案例[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