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塑料工业
icon
搜索文档
私募股权瞄准“纯工业” 塑料工业平台Hillenbrand(HI.US)迎来私有化时刻
智通财经· 2025-10-15 15:01
收购交易概述 - 私募股权公司Lone Star Funds正在就收购塑料零部件与设备制造商Hillenbrand Inc进行深入谈判,交易可能最早于本周宣布[1] - 收购磋商仍在进行中,交易存在推迟或告吹的可能性[1] - Hillenbrand市值为18.7亿美元,其股价在收购消息刺激下于美股盘后一度上涨近7%[1] 公司财务状况与市场表现 - Hillenbrand当前处于GAAP亏损状态,公司股价今年以来下跌超过10%,大幅跑输标普500指数[1] - 公司市值约为18.7亿美元,周二在纽约股市收盘价为26.49美元[1] 公司业务与战略转型 - Hillenbrand为汽车、包装、建筑和电子等行业生产关键的塑料零部件与设备,客户包括陶氏公司和通用磨坊公司[2] - 公司近年来致力于重塑资产组合以成为纯工业类型的塑料产品制造公司[2] - 作为战略转型的一部分,公司于2023年出售了其Batesville棺材业务,并以约7.3亿美元收购了Schenck Process Food and Performance Materials[2] - 公司已全面转向提供基于高端关键工艺的物料与塑料产品及相关加工装备系统,并配套备件与后市场服务[2] 业务部门构成 - Hillenbrand现有两大业务分部:APS部分覆盖Coperion等品牌,聚焦塑料工业配混与挤出、散料输送、筛分等工艺解决方案,服务于食品、耐用塑料、化工等终端[3] - MTS业务覆盖Milacron、Mold-Masters、DME等品牌,聚焦注塑与挤出装备、热流道系统、模具标准件及后市场服务[3] - 2025年2月,公司将Milacron注塑与挤出业务51%股权出售给贝恩资本特别情形关联方,保留49%股权[3] 收购方背景与交易逻辑 - Lone Star Funds成立于上世纪90年代,在全球范围内投资私募股权、私人信贷以及房地产,管理资产规模约为950亿美元[3] - 私募股权公司接手有利于加速Hillenbrand的价值释放,其设备加后市场的现金牛属性适合杠杆并购模型[3] - 在私有化环境下,公司无需面临季度财报压力,更易推进资产再组合、产品线取舍及产能与区域优化[4] - 公司安装基数与备件服务占比不低,订单黏性强,可支撑更可预测的EBITDA与现金回收,与私募股权常用的运营改善加财务杠杆路径天然契合[4]
少收了近5000亿元!欧洲塑料产业正处于“悬崖边缘”
中国化工报· 2025-10-13 11:17
行业竞争地位 - 欧洲塑料行业在全球市场份额从2006年的22%持续下降至2024年的仅12% [1] - 行业销售额从2022年的4570亿欧元降至2024年的3980亿欧元,减少590亿欧元,降幅达13% [1] - 亚洲生产的塑料占全球总量的57.2%,其中中国占34.5%,几乎是整个欧盟产量的三倍 [1] 生产与贸易表现 - 2024年欧盟27国塑料聚合物贸易逆差从2023年的800万吨改善至200万吨,主要得益于出口量增长10% [2] - 美国是欧洲最大的塑料聚合物进口来源地,占据18.9%的份额,同时也是欧盟塑料制品第四大出口市场,占其总出口量的7.7% [2] - 去年全球塑料产量增长4.1%,自2018年以来增长16.3%,与欧洲生产速度放缓形成对比 [1] 可持续发展进程 - 2024年回收塑料在欧盟塑料总产量中占比仅为15.4%,为840万吨 [2] - 机械回收率仅增长2.7%至770万吨,化学回收率停滞在110万吨水平 [2] - 2024年全球回收塑料总产量飙升至4390万吨,在全球塑料总产量中占比首次突破10% [2] 行业挑战与呼吁 - 行业面临高昂能源成本、气候变化相关税费以及高涨的原材料价格,削弱了竞争力 [2] - 不断变化的关税对欧盟塑料产业构成严重威胁 [2] - 行业呼吁欧盟委员会和各国政府提供支持与政策保障,以重新激发投资并建立有韧性的供应链体系 [3]
美国三大协会抨击新关税政策
中国化工报· 2025-04-14 10:26
行业对新关税政策的回应 - 美国特种化学品制造商协会(Socma)指出特种化学品行业易受进口中断影响 新关税框架带来极大不确定性 成员面临原材料成本大幅上升问题 许多原材料在美国国内无法大规模获得 [1] - 塑料工业协会(PIA)预测关税将损害美国制造业 新关税将扰乱供应链 增加生产成本 削弱全球竞争力 [1] - 全国制造商协会(NAM)强调新关税政策带来复杂性 制造商正争先确定对业务的确切影响 高成本威胁投资 就业和供应链 [1] 行业建议与诉求 - Socma敦促政府采取战略性行业知情方法 确保获得负担得起的供应 促进有弹性供应链 利用特种化学品行业独特价值 [1] - PIA鼓励政府考虑更有针对性政策 应考虑到供应链 促进投资 保持美国制造业增长 而非全面征收关税 [1] - NAM建议政府将制造商关税成本降至最低 确保关键物料免关税准入 通过零对零关税为制造商争取更好条件 [1] 行业协会立场差异 - 美国化学理事会(ACC)未明确表态 表示将详细审查新关税政策以确定对美国化学工业影响 [1] - ACC希望与政府就促进增长贸易议程合作 减少美国供应链脆弱性 谈判有利于国内生产和就业的新措施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