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采矿

搜索文档
欧盟要去月亮上挖矿?
第一财经· 2025-09-11 21:16
2025.09. 11 本文字数:1438,阅读时长大约4分钟 作者 | 第一财经 冯迪凡 欧盟正在探索转向外太空寻求可再生能源的原材料。 本周,欧盟委员会在最新发布的年度《战略前瞻报告》中表示,全球秩序正遭受巨大冲击,欧盟可能 无法再依赖非欧盟国家供应低碳能源技术所需的关键材料,"作为应对,未来可能日益重视……包括 太空采矿在内的先进采矿技术,首选目标便是月球。" 需要解释的是,锂、铜、镍及稀土等金属对可再生能源和电动汽车至关重要,而欧盟境内开采的这类 金属寥寥无几。简言之,欧盟需要开采月球资源。 据美国能源信息署统计,欧佩克成员国(OPEC)合计掌控全球35%的石油储备,占全球石油贸易 总量50%。这种主导地位使该组织及其成员国对国际油价乃至全球经济拥有巨大影响力。 欧盟委员会以此举例并表示:"这种控制可能引发显著的价格通胀并限制关键物资的获取,对欧盟的 战略自主权和清洁能源转型构成严峻挑战。作为应对,循环经济实践和先进采矿技术(包括太空采 矿,从月球开始)的创新可能日益受到重视。" 目前,包括美国宇航局(NASA)和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JAXA)在内的众多政府机构都在 推动太空采矿。 在欧盟内部, ...
有救了?中方限制稀土后,欧盟找到“新矿”,不在欧洲也不在亚洲
搜狐财经· 2025-09-11 20:46
«——【·前言·】——» 中国稀土牌效果立竿见影,欧洲开始"做梦",美国人觉得欧盟疯了。 4月,中方发布的稀土出口管制清单像一把精准的手术刀,切断了欧盟高科技产业的命脉。清单上详细列出的钕、镝、铽等17种稀土元素 及制品,恰好是欧洲新能源汽车电机、风电设备磁铁、芯片制造的核心原料。数据显示,欧盟92%的稀土永磁体依赖中国进口,这种依赖 程度远超对俄罗斯能源的依赖。 欧盟决策者曾以为能源困境已足够棘手。俄乌冲突后,欧洲失去俄罗斯廉价油气供应,不得不高价采购美国能源,工业用电成本飙升 40%。但能源尚可替代,稀土断供却直击工业体系的心脏。 «——【·稀土断供·】——» «——【·绝望中的星际冒险·】——» 欧盟委员会的太空采矿报告打破了工业困局的沉寂。报告提出将月球作为太空资源开发的第一步,计划开采月球土壤中的氦-3和稀土元 素。这份充满科幻色彩的文件刚一发布,就引发国际社会哗然。 波兰曾尝试自建稀土加工厂,结果生产成本高出中国三倍,计划被迫搁浅。中方收紧出口后短短半年,欧洲主要汽车制造商的永磁电机 库存告急,宝马集团位于慕尼黑的工厂甚至被迫削减电动车产能。 这场危机源于一场贸易反噬。为阻止中国新能源汽车抢占欧洲 ...
太空采矿,离现实还有多远(瞰前沿)
人民日报· 2025-05-17 06:02
太空资源开发前景 - 中国矿业大学研制出我国首台太空采矿机器人,标志着太空资源开发技术取得突破 [1] - 太空资源开发既能获取地外资源,也能牵引深空探测技术发展 [2] - 太空资源包括月球和小行星上的氦-3、稀土元素、铂族金属等稀缺资源,以及水冰等太空生活必需品 [2][3] 太空资源分布与价值 - 月球土壤含有丰富的氦-3,是可控核聚变的重要原料 [2] - 月球克里普岩富含钍元素和稀土元素,储量可观 [2] - 小行星带小天体富含铁、镍、钴、铂族金属等资源 [2] - 灵神星金属含量高达82.5%,主要成分为硅酸盐岩石和铁、镍等金属 [3] - 一颗直径1公里的小行星可能蕴含1亿吨铂,潜在开采价值很高 [2] 太空采矿技术挑战 - 微重力环境导致传统采矿设备难以稳定作业 [4] - 深空通信、能源供应、运输物流等环节面临巨大技术挑战 [4] - 深空或小行星带光照弱,太阳能电池效率大幅下降 [4] - 矿石运输需克服巨大引力场,燃料消耗成本极高 [5] - 建立轨道中转站和可重复运输系统技术成熟度低 [5] 技术研发进展 - 中国矿业大学研发的6足太空采矿机器人可适应微重力环境 [4] - 该机器人结合轮足与爪足设计,能处理多种资源 [5] - 国际研发集中在自主机器人、原位资源利用等领域 [6] - 日本和美国已成功验证小行星采样技术 [6] - 美国NASA设计了专用于月球采矿的机器人 [6] 未来发展路径 - 短期内以月球和小行星为目标开展试验性开采 [6] - 中长期有望实现规模化开采,支持月球和火星基地建设 [6] - 太空采矿机器人的未来形态可能是全自主的"太空工厂" [6] - 实现太空采矿需要人工智能、材料科学等多领域突破 [6] - 中国团队将持续优化机器人的模块化、智能化等功能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