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文字工作
icon
搜索文档
AI写进KPI,「逼疯」打工人
36氪· 2025-03-20 08:07
文章核心观点 - AI崛起引发打工人广泛焦虑,他们在焦虑与适应间努力寻找和AI相处的最佳方式,应理性看待AI,将其作为辅助工具,主动学习使用,同时找到自身不可替代性 [2][3][20] 焦虑的源头:创造变成了“拼接” - 公司强制员工学习使用DeepSeek并纳入考核,让工作繁忙的打工人额外参加培训,苦不堪言 [2] - 文字工作者张宇使用DeepSeek后职业认同感消失,认为自己像“拼接工”,且该工具生成内容质量不高,使用过程痛苦低效 [6][7] - 张宇对DeepSeek的焦虑有两层,一是其不够强大难以达工作要求,二是担心其太强大导致文字职业被取代 [7][10] - 网友晴天所在公司要求中高层管理人员学习DeepSeek并纳入考核体系,还发放学习文件 [9] - 设计师博主因AI生成的设计、文案和视频而焦虑失眠,担心技能被取代 [9][11] - 程序员小郑表示DeepSeek能快速完成工作,自己有焦虑感,需不断学习避免被取代 [11] 自己摸索、报班学习,能缓解焦虑吗? - 张宇摸索出分段生成内容、细化提示词、优化初稿等使用DeepSeek的方法,心态逐渐转变,意识到应主动适应 [13] - 市面上DeepSeek相关课程价格从9.9元到几万元不等,很多人盲目跟风报班,有人自称被割韭菜,学的内容用不上 [14][15] - 张琪决定用AI提升效率,深耕个人IP,打造不可替代性,持续学习保持竞争力,心态从焦虑转为接纳 [16][19] 既不轻视,也不高看 - 打工人对AI的理性态度成共识,将其视为辅助手段,让人类有更多时间专注深度和创造性工作 [20] - 张宇认为DeepSeek在辅助创作有优势,但生成内容缺乏深度和语言节奏感,需逐句核对信息 [20] - 张宇总结对待DeepSeek应既不轻视也不高看,主动学习使用,重新审视职业,找到自身不可替代性 [20][21] - 奇奇认为DeepSeek是“打底”工具,能提供基础思路,但在理解力和深度上不足,创意性工作表现不成熟 [21] - 奇奇举例给飞利浦儿童牙刷做策划,DeepSeek无法给出有情感共鸣的创意,生成内容缺乏“人味” [22] - 奇奇表示AI对基础工作人群冲击大,高端创意工作仍需人工,人类应平衡使用AI与之共存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