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程
搜索文档
为什么很多年轻人,不去学技术,而是选择送外卖、跑滴滴?
搜狐财经· 2025-11-01 18:17
行业进入门槛与成本 - 送外卖和跑滴滴等行业几乎为零门槛 仅需简单注册和培训即可上岗 实现快速创收[1][2] - 学习一门技术如电工汽修或编程的时间成本为1到2年 期间需承担高昂学费且几乎没有收入[1] - 技术工种学成后初始工资约为3000元 达到月入过万水平通常需要3到5年时间沉淀[1] 行业技术迭代与稳定性 - 技术行业面临快速更新换代风险 例如汽修技术面临被新能源汽车技术替代 导致已掌握技能过时[4] - 送外卖和跑滴滴等行业相对稳定 能够持续带来收入 避免了技术过时风险[4] 工作模式与收入特征 - 送外卖和跑滴滴的工作时间灵活 从业者可自由安排工作时间 不受固定规章制度约束[6] - 相比技术工人在工厂或企业上班 送外卖和跑滴滴的收入相对较高[6] 行业所需技能与经验 - 优秀外卖员需掌握城市交通路线规划 多订单高效处理 以及应对餐洒延误等突发情况的技巧 并与商家社区保安建立良好关系[8] - 网约车司机需了解不同时段客流分布 掌握避开违章摄像头的技巧 并能记住老客户偏好以提供个性化服务[8]
让乡村既能寄托乡愁,也能承载梦想(四海听音)
人民日报· 2025-09-11 06:13
行业趋势 - 年轻从业者从城市向乡村迁移趋势加速 主要从事设计 编程 自媒体等行业[1] - 乡村旅居办公模式兴起 依托便捷网络实现远程工作[1] - 该趋势在云南大理 江西婺源 浙江丽水等地区形成聚集效应[1] 政策支持 - 地方政府推出专项政策吸引人才 如浙江丽水制定旅居吸引政策[1] - 相关部门优先布局基础设施并探索适配灵活就业的政策支持[1] - 社区通过共创项目和技能培训促进新居民融入当地[1] 经济影响 - 催生共享办公空间 咖啡馆与文化市集等新消费业态[1] - 带动当地就业并激发乡村发展新活力[1] - 通过专业能力赋能农村电商 旅游推广和非遗传播实现产业升级[1] 社会文化影响 - 摄影展 读书会等活动为乡村增添文化亮色[1] - 丰富乡村业态与人文气质[1] - 实现个人价值与乡村发展的双向奔赴[2]
哈萨克斯坦签发首个外国人“数字游民”长期居留许可
中国新闻网· 2025-09-10 21:44
项目启动与核心内容 - 哈萨克斯坦于2025年1月启动"数字游民居留许可"项目 [1] - 项目主要面向人工智能、大数据、信息安全等领域的国际高科技人才 [1] - 项目包含"数字游民签证"和有效期10年的"数字游民"长期居留许可两个重要组成部分 [1] 申请流程与资格 - 申请人无需提供收入证明,可在赴哈前通过官方平台在线提交申请 [1] - 持有"数字游民签证"人员在签证有效期内可在哈萨克斯坦工作,并可进一步申请长期居留许可 [1] 项目进展与申请情况 - 近日签发了该国首个有效期10年的外国人"数字游民"长期居留许可 [1] - 首个长期居留许可持有人为一名计划在哈萨克斯坦长期发展且具备国际从业经验的高级数据分析师 [1] - 此前已有来自阿尔及利亚和博茨瓦纳的申请人获得首批"数字游民签证" [1] - 截至目前,哈方已收到270多份"数字游民居留许可"项目的申请 [2] - 申请者主要集中在编程、网络安全和软件开发等领域,来自美国、加拿大、法国、土耳其及独联体国家 [2] 战略意义与影响 - 首个长期居留许可的签发标志着"数字游民居留许可"项目进入实质阶段 [2] - 此举体现出哈萨克斯坦在区域数字中心建设上的吸引力不断增强 [2] - 该项目有望为该国进一步汇聚国际人才、推动数字经济发展提供助力 [2]
AI减少大量入门级白领岗位?这些专家看法不一
第一财经· 2025-06-25 19:56
AI技术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 - AI大模型加速进入产业应用,会计、金融工作者、律师、医生等"白领工人"岗位面临短期冲击 [2] - 30%-40%的劳动力需在未来3-5年内提升或更新技能 [2] - 技术进步可能缩小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服务性行业人才的"技能鸿沟",推动服务业转移 [2][3] 行业差异与技能层次 - 生成式AI对学者和创意行业人才更有利 [3] - 初级程序员的基础脚本工作可能被AI取代或效率提升,高级程序员受影响较小 [4] - 高技能岗位(编程、互联网开发、数据库管理等)的任务替代率已达50%,2032年或升至80% [4] - 医疗领域AI短期内更易赋能基层医生,高水平医生未来也将受益 [5] 就业结构变化与数据需求 - 未来就业结构将转向研发工作,简单重复劳动被替代 [4] - 医疗垂类AI大模型技术沉淀后,将带来更多数据处理岗位需求 [5] - AI技术短期内创造新就业机会的能力需审慎评估,对比内燃机发明后的产业规模扩张效应有限 [5][6] 技术定位与区域机遇 - AI应定位为赋能性工具,连接全球顶尖科学家和企业家 [3] - 发展中国家可抓住生产力提升的"窗口期",推动服务业转移 [3][5]
AI写进KPI,「逼疯」打工人
36氪· 2025-03-20 08:07
文章核心观点 - AI崛起引发打工人广泛焦虑,他们在焦虑与适应间努力寻找和AI相处的最佳方式,应理性看待AI,将其作为辅助工具,主动学习使用,同时找到自身不可替代性 [2][3][20] 焦虑的源头:创造变成了“拼接” - 公司强制员工学习使用DeepSeek并纳入考核,让工作繁忙的打工人额外参加培训,苦不堪言 [2] - 文字工作者张宇使用DeepSeek后职业认同感消失,认为自己像“拼接工”,且该工具生成内容质量不高,使用过程痛苦低效 [6][7] - 张宇对DeepSeek的焦虑有两层,一是其不够强大难以达工作要求,二是担心其太强大导致文字职业被取代 [7][10] - 网友晴天所在公司要求中高层管理人员学习DeepSeek并纳入考核体系,还发放学习文件 [9] - 设计师博主因AI生成的设计、文案和视频而焦虑失眠,担心技能被取代 [9][11] - 程序员小郑表示DeepSeek能快速完成工作,自己有焦虑感,需不断学习避免被取代 [11] 自己摸索、报班学习,能缓解焦虑吗? - 张宇摸索出分段生成内容、细化提示词、优化初稿等使用DeepSeek的方法,心态逐渐转变,意识到应主动适应 [13] - 市面上DeepSeek相关课程价格从9.9元到几万元不等,很多人盲目跟风报班,有人自称被割韭菜,学的内容用不上 [14][15] - 张琪决定用AI提升效率,深耕个人IP,打造不可替代性,持续学习保持竞争力,心态从焦虑转为接纳 [16][19] 既不轻视,也不高看 - 打工人对AI的理性态度成共识,将其视为辅助手段,让人类有更多时间专注深度和创造性工作 [20] - 张宇认为DeepSeek在辅助创作有优势,但生成内容缺乏深度和语言节奏感,需逐句核对信息 [20] - 张宇总结对待DeepSeek应既不轻视也不高看,主动学习使用,重新审视职业,找到自身不可替代性 [20][21] - 奇奇认为DeepSeek是“打底”工具,能提供基础思路,但在理解力和深度上不足,创意性工作表现不成熟 [21] - 奇奇举例给飞利浦儿童牙刷做策划,DeepSeek无法给出有情感共鸣的创意,生成内容缺乏“人味” [22] - 奇奇表示AI对基础工作人群冲击大,高端创意工作仍需人工,人类应平衡使用AI与之共存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