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雕

搜索文档
这群海南年轻人“玩转”文博会
海南日报· 2025-05-25 09:33
85后"木雕师、"90后"茶农、"00后"研究生……他们在创新尝试中推动文化产业发展 这群海南年轻人"玩转"文博会 "90后"茶农擦亮海南红茶品牌 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刘晓惠 文化、产业、青年,这三个名词叠加会产生哪些化学反应?在第二十一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 业博览交易会海南馆,一群青年用独特的视角和大胆的实践,给出了令人惊喜的答案。 黄花梨与漫画: "85后"木雕师刻出"表情包"文玩 层峦叠嶂间,苏东坡峨冠博带,眉峰微蹙,一旁的童子在煮茶,质地梆硬的木头也能刻画出袅袅青 烟……这是一尊金丝楠木的雕刻作品,题为《苏东坡》。它的创作者是"85后"的"南海工匠"、海南骏誉 黄花梨艺术馆主理人刘骏骏。 作为一名青年木艺工作者,他的创作台上,除了刻刀还有平板电脑——时常在屏幕里翻阅漫画分 镜。"传统雕刻讲究'三分人工七分天趣',但年轻人更爱'表情包式'的共鸣。"刘骏骏说,他把漫画元素 融入海南黄花梨雕刻作品,谈话间,他拿起一只黄花梨蟾蜍介绍,"这就是黄花梨+漫画的艺术成果。" 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捧起这只"蟾蜍"细看,它的表情很像年轻人在社交平台使用的表情包。这 组"趣味人生"系列的九只黄花梨金蟾神态各异,有的瞪眼 ...
雕,磨炼的不仅是手上功夫
人民日报· 2025-05-07 06:12
非遗传承与创新 - 90后潮州木雕手艺人陈嘉出身木雕世家,跟随父亲学习木雕技艺17年,开创"小而精"的木雕艺术创作路线 [2] - 陈嘉的爷爷陈舜羌是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父亲陈培希继承家族技艺,陈嘉14岁正式拜师学艺,初期经历磨刀等基础训练 [2] - 陈嘉独立完成的首件蟹篓作品在20岁时完成,突破传统多层次镂空雕刻技术难点 [3][4] 产品开发与市场拓展 - 陈嘉将传统大件木雕转向"小而精"方向,开发打火机大小的龙虾蟹篓及香薰、笔筒、梳子等文创产品,提升便携性和实用性 [4] - 通过湘子桥、己略黄公祠等场景展示及游客互动,推动潮州木雕生活化,文创产品成为热门伴手礼 [4][5] - 与知名品牌合作开发香炉香座、扩香器等跨界产品,融合潮州木雕符号与实用功能 [5] 非遗传播与教育 - 陈嘉通过校园活动推广卡通动漫木雕作品,并让游客现场体验雕刻,增强非遗可见度 [5] - 强调"被看见"是传承关键,线下互动带动潮州木雕受众增长 [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