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香薰
icon
搜索文档
关键指标创新高!广交会透出外贸新气象
新华社· 2025-10-31 02:49
参展规模与采购商情况 - 第138届广交会参展企业超3.2万家,创历史新高 [1][4] - 前两期展览吸引来自223个国家和地区的近24万名境外采购商到会,较上届同期增长6.8% [2] - 拥有高新技术、专精特新等称号的优质企业首次突破1万家,创历史新高 [1][6] 采购商来源与市场拓展 - 欧盟、中东、美国、南美等地区的采购商数量增长明显 [2] - 境外采购商视广交会为了解中国制造发展动态的重要窗口,通过交流发现协作新契机 [2] - 马来西亚采购商以股东身份与中国伙伴联合设厂,将中国生产技术、标准与本地资源衔接,共同深耕东南亚市场 [2] 企业创新与产品展示 - 广交会成为外贸企业展示研发能力、推介行业新品的重要平台,展出智能类产品35万多件,新产品超100万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产品近110万件 [6] - 绿色低碳产品展出108.3万件,例如广东凌度智能科技的高空幕墙清洁机器人,其用水量仅为常规清洗的1/20,产品在中东市场畅销 [6] - 广东拓臣科技从五金代工转向自创品牌,推出微智能衣帽间岛台等创新产品,以技术、品质与创新解决方案争取更高附加值 [4] 内外贸一体化发展 - 广交会创新设立约3000平方米的外贸优品拓内销对接专区,引导外贸企业开拓国内市场,助力内外贸一体化 [4] - 上海丰临进出口等公司听取国内采购商对香味调配、包装设计的建议,优化内销产品,尝试开发符合国内市场流行趋势的新品 [4] - 外贸企业拥抱变化积极拓内销,被视为提升与国内流通企业协同发展水平、增强抗风险能力的升级发展之路 [5] 行业趋势与宏观意义 - 中国制造企业有能力及时响应全球市场新需求变化,中国外贸活力不减,是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3] - 外贸企业展现出向新、向智、向绿的发展态势,契合技术进步潮流,体现对市场变化的敏锐洞察 [7] - 随着新技术、新元素持续引入,"中国制造"正在向"中国智造"系统性跃升 [7]
财经聚焦丨关键指标创新高!广交会透出外贸新气象
新华网· 2025-10-31 01:44
广交会是中国外贸的"晴雨表"和"风向标"。从10月15日至11月4日分三期举办的第138届广交会,万商云集"人气旺"。参展企业超3.2万家,优 质企业突破1万家,前两期吸引近24万名采购商,广交会关键指标创新高,透出外贸新气象。 共享"中国机遇" 境外采购商近24万名 10月27日,采购商在第138届广交会第二期展会上查看瓷器餐具产品。新华社记者 洪泽华 摄 本届广交会第二期10月27日闭幕,前两期展览累计吸引来自223个国家和地区的近24万名境外采购商到会,比上届同期增长6.8%,再创新 高。其中,欧盟、中东、美国、南美采购商数量增长明显。 德国历德卡福连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在亚洲深耕20年,如今已发展了覆盖亚太地区并以中国为根基的成熟区域网络。 该公司中国总经理斯特凡·希尔盖斯特说:"无论是装点日常生活的家居饰品与家具,还是重塑现代生活方式的智能设备与高端电子产品,展 会上丰富多样的产品,都充分显示中国本土生产的创新活力与供应链的不凡实力。" 在不少境外采购商看来,广交会是深入了解中国制造发展动态的重要窗口,通过交流对话,发现协作新契机。 从服装行业到家居百货,马来西亚采购商陈建伟的生意版图不断拓展。他说: ...
疗愈经济爆火,万亿市场背后是谁的焦虑与渴望?
36氪· 2025-10-30 17:39
而如今,伴随着"疗愈经济"的崛起,这个词正逐渐渗透至我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越来越多的人开始 主动选择疗愈并进行相关的消费,使其从略带玄学色彩的边缘小众文化成为主流的生活方式。 当你闻着新买的香薰中佛手柑与雪松的清新木质调,紧绷的神经瞬间松弛,感到精神为之一振时;当你 独自坐在装潢温馨、弥漫着手冲咖啡香气的街角小咖啡店,内心升起一种难得的安宁与愉悦时;当你在 长假里放弃热门景点,而是选择到山林里的禅修酒店"躺平"时……不知不觉中,你已经参与了这场庞大 的"疗愈经济"。 有资深从业者将"疗愈"定义为"一个清理内心的淤堵,使内心恢复正常秩序,进而重塑心灵力量的过 程。"那么,当我们讨论"疗愈经济"的时候,我们究竟在讨论什么? 近年来,"疗愈"一词被频繁提起。数据显示,我国超过8.3亿人处于心理亚健康状态,这个庞大的群体 正在成为"疗愈经济"的潜在消费者。当各行各业都在用"疗愈"重新定义自己的价值主张,我们不禁要 问:这场声势浩大的疗愈运动,究竟是对现代人精神困境的温柔解药,还是资本精心设计的又一场消费 盛宴?在这片繁荣背后,藏着我们这个时代最深的渴望,也暗含着最现实的隐忧。 01 万物皆可疗愈,产业跨界融合的新蓝 ...
点燃国庆消费热潮!“成都必购必带+重庆渝伴礼”联动展销集市正式开幕
搜狐财经· 2025-10-01 12:16
活动概况 - 成都与重庆双城联动展销集市于9月30日在成都青羊区祠堂街开幕 成为国庆中秋双节期间热门消费目的地 吸引大批市民与游客[1] - 活动将持续至10月8日 后续将推出更多优惠活动与特色表演[7] 参展品牌与产品 - 集市聚焦“成都必购必带”与“重庆渝伴礼”两大品牌 集中展示两地老字号、新国货、文创产品及非遗手作[3] - 成都美食类产品包括丹丹豆瓣、郫县豆瓣、饭扫光下饭菜、菊乐牛奶、唐君展食品冻糕叶儿粑、粤香村川味美食、耗子洞樟鸭子、传承世家三星云崖玉兔和刁嘴娃牛肉干[3] - 成都文创类产品包括雁鸿文化银饰摆件手办、天府香疗技术研究院精油香薰文创礼盒、交子文化、诚佰忆贸易、望江楼公园文创产品 以及绣兰道非遗蜀锦蜀绣文创[3] - 重庆品牌带来铜梁龙文化丝巾抱枕香插、重庆小面调味品、桥头火锅底料、涪州结绳非遗手工及文创产品[5] - 川酒成都四大核心产区大邑、蒲江、邛崃、崇州携手参展 汇聚众多知名品牌 展现成都川酒品质魅力[7] - 邛崃产区佳酿备受游客期待 崇州产区传统工艺白酒吸引资深酒友 蒲江产区汇聚全兴、光良等全国知名白酒品牌 大邑产区品牌阵容强大包括璞萃茶酒、蜀之源白酒果酒、大和红梅、西岭雪山生态农业果酒等[7] 活动特色与体验 - 两地特色产品同台形成“一街两味”特色消费动线 游客可一站式购齐双城特色好礼 体验巴蜀文化交融[3][5] - 集市现场打造“非遗主题展” 每日上演川剧折子戏、单口相声、评书、四川清音等 营造“天天有非遗、日日有精彩”的节日氛围[7]
2025中国消费人群心智地图与品牌未来战略白皮书
搜狐财经· 2025-09-21 15:50
核心观点 - 中国消费市场正经历深刻转型 消费者心理在经济波动 技术革新与文化自信多重作用下重构 形成理性消费与情感消费二元共生的特征 品牌需把握代际差异与地域分化 通过文化创新与技术应用实现价值共建 [1][2][15][20] 代际差异 - 婴儿潮一代(1950-1964)和X世代(1965-1979)注重实用与耐用 消费谨慎且价格敏感度高 [1][24] - Y世代(1980-1994)作为市场中坚群体 追求品质生活同时兼顾性价比 是全渠道消费重要群体 [1][24] - Z世代(1995-2009)展现务实浪漫主义特质 精于比价追求质价比 又愿为兴趣 情感和文化认同买单 在美妆个护 电子产品等品类消费意愿强烈 更倾向通过社交电商和短视频种草消费 [1][24][25] 地域分化 - 传统一线城市仍是消费创新策源地 但未来约90%消费增长来自非一线城市 [2][26] - 成都 杭州等新兴热点城市消费活力逼近一线 南京 武汉等公共服务优势城市凭教育医疗资源吸引消费 西安 三亚等旅游驱动型城市通过文旅融合创造新场景 [2][29] - 地域分化要求品牌放弃一刀切策略 转向精细化 本地化运营 [2][29] 消费理念 - 理性消费与情感消费二元共生 消费者既精打细算追求质价比 又愿为情绪价值和文化认同支付心价比溢价 [2][15] - 质价比从单纯比较价格参数升级为关注产品全生命周期成本 如小米构建人车家全生态降低用户长期使用成本 [2] - 心价比聚焦情感满足 泡泡玛特盲盒经济 观夏香薰东方记忆叙事通过情感连接打动消费者 [2] - 社交媒体放大心价比效应 带有治愈 减压标签的内容互动率比普通产品介绍高3-5倍 [2] 技术革新 - 个性化推荐系统从精准向懂我进化 阿里巴巴猜你喜欢捕捉潜在需求 Netflix算法根据用户情绪调整推荐内容 小红书测试解析评论情绪动态优化推荐策略 [3] - 虚拟试衣技术打破线上购物体验短板 GUCCI Prada等品牌借助AR/VR技术提供沉浸式试穿体验 降低退货率并延长用户停留时间 [3] - 再惠科技 Centric Software等企业通过AI驱动数字化解决方案 为餐饮 零售等行业提供从流量运营到供应链管理的全链路支持 [3] 邻邦经验 - 日本泡沫经济破裂后消费从刹那主义转向持久主义 无印良品简约设计 三得利威士忌文化赋能展现经济下行期品牌通过文化内涵与实用价值赢市场路径 [3] - 香港通过茶餐厅 李锦记等本土品牌复兴 实现消费文化主体性重构 [3] - 经济波动期消费从物质占有转向精神需求满足 品牌需成为消费者安顿身心的精神伙伴 [3] 品牌案例 - 泡泡玛特以IP为核心构建孵化-销售-社群生态 通过盲盒机制与联名策略实现情感价值变现 [4] - 霸王茶姬以新中式国风茶饮定位切入中高端市场 用文化赋能与品质原料打造差异化 [4] - 追觅科技凭借技术研发与全球化布局 在智能家居领域树立高端形象 [4] - 瑞幸咖啡以数字化运营与爆品策略重构咖啡消费场景 [4] - 劲霸男装聚焦茄克品类 通过工艺创新与品牌年轻化实现传统品牌转型 [4] - 水裹汤泉以情绪消费+场景共创模式 将汤泉空间升级为都市人精神避难所 [4] 未来趋势 - 消费品牌需实现从商品交易到价值共建 从心灵共鸣到精神同路人的角色转变 [4] - 品牌需保持战略定力坚守核心价值 通过供应链韧性构建 服务触点升级等微观创新持续突破 [4] - 随着DTC模式深化 可持续商业普及与AI超个性化时代到来 需精准把握消费者心理需求 融合文化创新与技术应用赢得长期增长 [4]
中国香水香氛行业白皮书
德勤· 2025-09-19 09:57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中国香水香氛市场预计2024-2028年复合年增长率为8%,2028年市场规模突破339亿元 [58][59] - 香水品类在线下美妆渠道中表现突出,2025年迄今同比增速达3.7%,市场份额提升至6.4% [63][64] - 香水品类展现出双重韧性,2020-2024年增速持续领先彩妆,情绪价值与身份表达属性支撑其抗周期能力 [60][62] 核心观点 - 中国消费市场呈现"冰火韧性"特征,政策刺激与内生增长并行,二线及以下城市消费潜力加速释放 [10][12][18] - 香水香氛行业从"气味交易"转向"价值共鸣式消费",消费者通过气味表达情绪、文化与身份认同 [10][13] - 国际品牌与本土品牌形成深度竞合关系,共同推动行业生态多元化与高质量发展 [41][43][54] - 渠道格局呈现"全域融合"特征,线上以内容破圈提升效率,线下以沉浸式体验构建价值壁垒 [76][79][80] - 品牌增长路径分化为两类:稳健型依靠文化积淀与情感共鸣构建长期复利,敏捷型通过趋势捕捉与快反机制抢占增量 [88][93][115] 分章节总结 PART 1 中国消费市场的韧性增长法则 - 社零总额增速在2025年5月跃升至2024年以来月度峰值,消费者信心指数在94.4-96.1区间窄幅波动 [21][23] - 二线及以下城市消费支出增速超越高线市场,"消费折叠"现象催生审美跃迁与供需错位红利 [36][37][53] - 国际品牌加速本土化投入,如帝斯曼-芬美意2019年在上海设立香水创意中心,IFF2024年开设亚洲最大创新中心 [41][43] - 中国品牌全球化战略进阶,从"产品输出"转向"文化价值输出",2024年消费品出海规模达6,722亿美元 [47][49] PART 2 中国香水香氛市场的进化论 - 全球香水市场增速温和(4%-6%),中国以高单位数增速成为全球战略核心,东南亚与中东为新兴增量市场 [58] - 嗅觉经济边界消融,63%消费者已使用家用香薰产品,无火香薰与香薰蜡烛平均拥有数分别为4.0和4.5个 [66][67] - 线上渠道2018-2024年复合增长率27%,但线下仍占主导(2024年线下销售占比74%),高端消费依赖实体体验 [76][82][84] - 全渠道TOP20品牌中国际品牌主导,淘系与京东TOP10品牌重合度超80%,抖音品牌更迭率达40% [89][91] PART 3 中国香水香氛市场消费者行为洞察 - 小红书香水香氛兴趣用户突破1.7亿,内容阅读量同比增长34%,互动占比提升10个百分点 [122][123] - 58%资深消费者根据心情选择香水,户外运动、通勤、旅游场景阅读量同比增30%、46%、97% [127][135] - 男性消费者占比从2023年37.1%升至2024年40.1%,Z世代(18-25岁)在二线及以下城市占比18.7% [146] - 消费者对"小众香"定义重构,国产品牌如观夏、野兽派进入TOP10认知清单,香调偏好更趋多元 [155] PART 4 中国香水香氛产品发展趋势 - 香氛从嗅觉消费转向生活解决方案,个护与家居领域香氛应用深化,高频场景触达构筑增长闭环 [69][70] - 上瘾感香调兴起,皮革调与水生调搜索增速达85%和53%,体现东方基因与现代文化融合 [132][133] - AI加速产品创新,技术在研发与体验层面赋能香氛品类进阶 [15] PART 5 中国香水香氛营销发展趋势 - 东方审美从符号消费转向价值共生,深度场景营销成为情绪基建,如故宫文化联名香氛系列 [48][55] - 流量破局依赖"破圈四重奏",非标商业通过沉浸式叙事深化品类文化传递 [16][62] - 平台壁垒消融,小红书×天猫"红猫计划"实现内容与电商生态闭环,抖音转向圈层兴趣深耕 [80] 行业分享与高管专访 - 颖通集团提出"超级本地化策略",涵盖消费者洞察、渠道策略、数字化营销与CRM管理 [44][45] - 案例研究包括ACCA KAPPA艾卡柏上海旗舰店(月均坪效跻身新天地区域前列)与FERRAGAMO菲拉格慕"Fiamma"系列革新 [71][74][111]
德勤:2025年中国香水香氛行业白皮书
搜狐财经· 2025-09-05 15:10
中国消费市场韧性增长法则 - 中国消费市场展现"冰火韧性"特征 政策刺激与内生增长共同发力 二线及以下城市消费支出增速超一线城市[1][10][13] -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25年5月同比增速跃升至2024年以来月度峰值 消费者信心指数在94.4-96.1区间窄幅波动[18][19] - 服务与情感型消费逆势增长 消费者从"交易型购买"转向"价值共鸣式消费" 高情绪价值场景热度攀升[1][23][26] 区域市场发展特征 - 二线及以下城市快速消费品销售额和销量增速高于一线 呈现"消费折叠"现象[1][13][29] - 二线及以下城市消费潜力逐步释放 认知进阶与本地供给滞后形成时间差红利[1][13][29] - 昆明二线城市消费支出占可支配收入比例达78.9% 显著高于一线城市58-63%水平[28][29] 香水香氛行业市场表现 - 中国香水市场预计以8%年复合增长率增长 2028年市场规模将突破339亿元[47][48] - 香水品类展现双重韧性 2020-2024年增速持续领先彩妆 线下美妆品类2025年迄今同比增速达3.7%[49][52] - 线上电商平台香水及香薰品类2025年1-6月销售额均实现同比增长[58] 品牌竞争格局 - 国际品牌加速在华布局 深化本土适配 融合东方审美[1][32][34] - 中国品牌以"本土创新+全球拓展"双轮驱动 从"产品输出"转向"文化价值输出"[1][37][40] - 全渠道香水市场国际品牌占比超80% 淘系与京东平台呈现国际品牌垄断格局[72] 产品创新趋势 - 产品从单一感官消费转向多元场景与情绪表达 "上瘾感香调"兴起[2][55][56] - 香氛向家居、个护等领域延伸 63%消费者已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家用香氛产品[2][56][57] - AI推动研发与体验创新 香氛成为覆盖多元高频生活场景的香味载体[2][59] 渠道发展特征 - 线上线下动态共生 线上渠道占比从2018年17%提升至2024年37%[64][65] - 线下渠道仍是一二线城市高端消费核心场域 承担体验与价值传递功能[2][67][70] - 国际品牌深耕一线线下 中国品牌借美妆集合店渗透下沉市场[2][70] 消费者行为变化 - 兴趣人群持续扩容 小红书香氛兴趣用户超1.7亿[2] - 消费呈现"场景精细化"特征 超40%消费者依场景选香[2] - 男性消费占比升至40.1% 二线及以下城市年轻消费者成蓝海市场[2] 营销升级方向 - 东方审美营销从符号化走向价值共生 国际与国创品牌均深挖东方文化[2][39] - 场景营销聚焦情绪场域 构建"平行生活场景"[2] - 线下空间升级为情感交互与文化传播媒介 非标商业成新方向[2][71] 全球化发展态势 - 中国消费品出海整体规模2024年预计达6,722亿美元[40] - 企业出海更趋谨慎 优先选择风险可控市场[1][40] - 国际品牌加速在华投入 IFF开设亚洲最大创新中心 奇华顿落地香水创意中心[33]
日资品牌下沉,“放弃”北上广?
创业邦· 2025-08-14 11:41
日资消费品牌下沉趋势 - 无印良品、优衣库、资生堂等日系品牌正加速向中国三四线城市下沉,呈现主动扩张与被动转型两种分化态势 [7][9] - 优衣库以"服装基础设施"定位全国化扩张,罗森通过轻资产平台化改造夫妻店抢占下沉市场 [9] - 无印良品下沉属于被动应战,因一线市场被本土"平替"品牌围剿而被迫转向 [9] 无印良品的品牌战略调整 - 品牌在中国市场初期被误读为"禁欲、高级"的东方禅意,形成高溢价,现通过连续降价和推出25元以下商品回归日本"杂货铺"定位 [11][13] - 品牌核心资产"反品牌"哲学与当前低价策略产生根本性矛盾,导致一线城市消费者感知价值稀释,下沉市场又难敌名创优品等本土玩家 [15][17] - 产品设计围绕一线城市中产生活方式构建,与下沉市场耐用、多功能需求存在脱节,如极简收纳盒可能不及大号塑料箱受欢迎 [17][19] 下沉市场的运营挑战 - 渠道策略面临困境:高端购物中心选址在下沉市场难复制,普通商场入驻会削弱品牌调性 [19] - 供应链模式与本土竞争不匹配,"全球选材+慢工细活"难以应对名创优品"快而省"的供应链体系 [19][21] - 日企决策流程缓慢(如资生堂需总部审批)难以适应下沉市场快速变化,本土化授权不足 [21][23] 行业普遍性难题 - 品牌定位平衡难题:大众化与高端形象维护存在冲突,优衣库作为"国民基础款"也面临一线城市时尚属性弱化风险 [23][25] - 本土化能力成为关键考验,需深度理解区域消费习惯、渠道特性并培养本地团队,而非简单复制日本模式 [25] - 下沉战略本质是从"品牌红利"转向"运营深耕",需在全球化标准与本土灵活调整间找到新平衡点 [25]
日资品牌下沉,“放弃”北上广?
36氪· 2025-08-12 11:24
日资消费品牌下沉趋势 - 无印良品、优衣库、资生堂等日系品牌正加速向中国低线城市扩张,呈现"主动谋局"与"被动应战"两种分化姿态 [3][5] - 优衣库以"服装基础设施"定位全国化扩张,罗森通过轻资产平台化改造夫妻店抢占下沉市场 [5] - 无印良品的下沉是被本土"平替"品牌用极致性价比围剿后的被迫妥协,需进行痛苦的品牌身份重塑 [5][8] 无印良品品牌战略演变 - 在日本定位"反品牌、高性价比"的初心在中国被误读为"禁欲、克制、高级"的东方禅意,获得超额品牌溢价 [8] - 当前通过连续降价和计划推出25元以下商品(500日元店)剥离"中产光环",回归日本"杂货铺"本源 [8][10] - 品牌哲学与低价策略产生根本性矛盾:一线消费者认为价值稀释,下沉市场消费者仍觉性价比不足 [11][13] 下沉市场三大核心挑战 - 品牌价值层面:"反品牌"哲学支撑的高溢价与低价策略形成悖论,158元垃圾桶与25元商品并存导致认知混乱 [11][13] - 产品适配层面:围绕一线中产设计的产品(原色/极简风格)与下沉市场需求(耐用/多功能/艳丽色彩)存在鸿沟 [13][15] - 渠道供应链层面:高端购物中心选址策略在低线市场难落地,慢供应链模式难以应对本土快周转体系的竞争 [15][17] 日资品牌普遍性困境 - 组织文化惯性导致决策缓慢,资生堂等品牌在应对直播等灵活营销时审批流程远慢于国货对手 [17][19] - 品牌定位平衡难题:优衣库成为"国民基础款"后一线城市时尚引领力被削弱,存在滑向廉价的风险 [19][21] - 本土化能力不足:需从全球化标准输出转向深度洞察本地习惯、掌控多元渠道、培养本土人才的新模式 [21] 行业转型关键命题 - 日资品牌正从"品牌红利时代"进入"运营深耕时代",需在全球化标准与本土化运营间建立新平衡点 [21] - 供应链体系面临根本性重构:要么维持品质牺牲价格竞争力,要么压缩成本面临同质化竞争 [17] - 渠道策略需要重新设计:高端购物中心模式在县城商业体难以复制,需开发适配低线市场的选址标准 [15]
警惕!夏天随手放车里的这些“小物件”可能毁车伤人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08-01 13:09
高温天气下车内安全隐患 - 封闭车厢内温度极易飙升至70℃以上,车内环境如同"移动烤箱"[1] - 安徽网友车内清洁喷雾在太阳暴晒下爆炸击穿前挡风玻璃[1] - 山西网友车内香薰被晒爆导致后挡风玻璃炸裂[1] - 矿泉水瓶聚光作用导致座椅局部温度飙升险些起火[1] 车内物品自燃案例 - 北京大兴区货车因桶装水聚光效应引发火灾,纸箱冒烟后引燃周边可燃物[2] - 浙江湖州安吉县轿车因手机高温爆炸导致车辆起火,当天温度达35℃[2] 高温下易爆物品试验数据 - 仪表台温度在阳光直射下从60℃升至80℃以上[3] - 打火机暴晒十几分钟后突然爆炸[4] - 充电宝暴晒20分钟后一侧蹿出火苗,外壳软化并出现气泡[4] - 眼镜聚光点使车座局部温度达130℃,50秒内烧蚀出焦洞[4] 罐装喷雾危险性 - 降温喷雾暴晒25分钟后爆炸,挡风玻璃出现直径20厘米裂纹[6] - 清凉喷雾、车载香水、净化喷雾、防晒喷雾遇明火均迅速燃烧[6] - 密闭车内喷洒降温喷雾后遇明火瞬间爆燃,车窗玻璃破碎[6] 车辆快速降温方法 - 副驾驶门/窗开启后反复开关主驾驶门5-10次排出热气[6] - 启动车辆后降下车窗,空调外循环最大风速吹3分钟可快速降温[7] - 挡风玻璃遮阳挡可使车内温度降低5-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