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变化研究

搜索文档
武汉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发表最新Nature论文:极端高温或导致中国住院人数大幅增加
生物世界· 2025-07-17 11:26
气候变化对健康的影响 - 极端气温频率增加显著加剧对人类健康及经济增长的负面影响,包括增加热相关疾病、加重心血管疾病等现有疾病,并促进气候敏感性疾病的发生 [2] - 极端气温对健康的负担因人群和地区而异,受人口结构、行为、社会经济地位及环境差异等因素影响 [2] - 目前缺乏在城市水平探讨极端气温对健康影响的研究,以及分析气候变化情景下对人类健康未来影响的研究 [2] 研究概述 -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王行环教授、廖书杰副教授与中国人民大学潘伟教授在Nature发表研究,探讨气候变化下温度相关住院负担 [2] - 研究预测到2100年中国因极端高温导致的额外住院人数及住院成本可能大幅增加,具体增幅取决于温室气体排放情景 [2] - 研究强调制定气候变化缓解策略以减少温度相关住院风险的必要性 [2] 研究方法与数据 - 研究团队分析了中国301个城市(覆盖超过90%中国城市)和7000多家医院中六种气候敏感性疾病的住院情况与气温的历史关联数据 [5] - 采用非线性分布滞后模型预测极端气温导致的住院风险,并开发住院负担经济指数评估三种碳排放情景(低、中、高)下的城市负担 [6] - 评估维度包括空间分布、疾病类别、人口年龄组、未来时间范围及碳排放发展路径 [6] 研究结果 - 极端高温导致的额外住院风险在三种碳排放情景下均预计上升,而极端低温影响微乎其微 [6] - 中国西北部和西南部地区最易受温度相关健康风险影响,尤其是妊娠相关疾病 [6] - 北部地区对极端高温脆弱性较高,南部地区对低温脆弱性较高 [6] - 在高碳排放情景下,到2100年因极端高温导致的额外住院人数将达到510万 [7] - 基于2022年中国城市平均住院成本,高碳排放情景下到2100年全国额外住院成本将增加51.9亿美元 [7] - 社会经济差异显著,人口较多且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地区(如京津冀)在极端高温时期面临较低额外住院风险和负担 [7] 研究意义 - 研究凸显制定有针对性的气候变化缓解策略的必要性,以降低气候相关住院风险和经济负担的不均衡 [8] - 策略需考虑城市地理、极端气温、人口群体及碳排放发展路径等方面的差异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