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医疗研究
icon
搜索文档
流行病学研究领域一重磅文集在长春发布
新华社· 2025-10-26 11:09
行业活动 - 流行病学研究领域专题文集“推进中国和国际队列研究”在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发布 [3] - 来自多国的研究人员共同探讨大规模队列研究的相关问题 [3] - 活动地点位于长春市 [3]
山西成立脑机接口临床研究中心 攻关神经疾病治疗难题
中国新闻网· 2025-10-25 09:41
新成立的脑机接口临床研究中心依托山西医科大学与清华大学医学院合作优势,以神经外科为核 心,联动神经内科、精神卫生科、康复医学科、医学影像科等多学科团队,配备复合手术室、智能手术 机器人等硬件。 该中心副主任连世忠介绍,中心主攻方向包括为偏瘫、脊髓损伤患者重建神经通路,缩短康复周 期;利用神经调控技术促进植物人等意识障碍患者苏醒等,未来还将联合高校、企业探索脑机接口在癫 痫、帕金森病、老年痴呆、强迫症等领域的应用。(记者 范丽芳) 患者李先生因脑干梗死陷入昏迷6个月,气管被切开,靠胃管尿管维持生命,日常生活都需要人照 护,家属既心疼又痛苦。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多学科团队评估后计划下周为他进行智能可感知脑起搏 器植入术。 "DBS手术就像给大脑安装了智能调节器,新一代可感知脑起搏器调控脑功能的同时还能搜集并解 码脑电信号。"该院副院长、脑机接口临床研究中主任郭庚介绍,该疗法实现对大脑的输入和输出双向 通路,通过电脉冲精准调节异常脑区活动,它可逆、可调、可视,为患者提供了个体化治疗新路径。 "医生,我感觉脑子里的那根弦松了,20多年来从没有这样轻松过。"赵女士的言语间难掩激动。近 日,她作为山西首例接受DBS(脑深 ...
重磅研究颠覆传统认知!美食愉悦感竟是体重管理关键因素?
GLP1减重宝典· 2025-10-23 19:49
深度分享内分泌用药经验、病例剖析、指南专业解读并紧跟国内外内分泌领域前沿进展,「每医健」旗下内容平台。 以下文章来源于内分泌早知道 ,作者关注肥胖的 内分泌早知道 . 传统观念一直将高热量美食视为肥胖元凶,但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St e pha n Lamme l团队在《自然》期刊发表的最新研究彻底颠覆了这 一认知。该研究题为《神经降压素信号变化驱动肥胖中的快感贬值》,首次揭示进食过程中的愉悦感受对维持健康体重具有不可忽视的 积极作用。令人惊讶的是,即便是火锅、炸鸡、奶茶、蛋糕这类被贴上"垃圾食品"标签的高油高糖食物,其带来的正向饮食体验同样能 成为体重管理的潜在助力。这项突破性研究不仅阐明了肥胖形成的神经生物学机制,更为全球肥胖防治提供了革命性的科学视角。 研究团队通过精密的神经科学实验发现,当大脑接收美食带来的愉悦信号时,会激活特定的神经调控通路,这种正向反馈实际上有助于 维持能量代谢平衡。这一发现完全颠覆了"美味必然导致肥胖"的简单线性思维,将饮食快感从肥胖诱因重新定义为代谢调节的重要环 节。该成果为开发新型肥胖干预策略奠定了理论基础,未来或可通过调节饮食愉悦相关的神经信号通路来实现更科学有效的体重管理。 ...
哈医大最新研究登上Cell头条:从多组学视角揭示不同器官系统的衰老差异
生物世界· 2025-10-18 12:05
文章核心观点 - 一篇发表于Cell子刊《Cell Genomics》的研究论文通过整合多组学数据,系统揭示了多器官系统异质性衰老的分子基础,为开发针对衰老本身而非单一年龄相关疾病的精准医疗策略提供了新的见解和工具[2][4][6][7][9] 研究背景与意义 - 衰老是导致大多数慢性疾病和死亡的主要决定因素,传统医疗干预集中于特定年龄相关疾病,而针对衰老本身进行干预可能带来远超传统方法的健康效益[6] - 表观遗传时钟是重要的衰老生物标志物,但个体内部不同器官衰老速度差异的分子机制尚不清楚[6] - 阐明器官特异性衰老的分子机制将推动年龄相关疾病管理从“分而治之”向“合而防之”的范式转变[7] 研究方法与目标 - 研究整合了基因组、表观基因组、转录组、蛋白质组和代谢组数据,采用post-GWAS方法[7] - 系统探究了9种器官特异性衰老时钟量化的生物学年龄差以及4种基于血液的表观遗传时钟评估的表观遗传年龄加速[7] - 研究目标包括阐明器官特异性衰老与表观遗传衰老的遗传关联、确定相关药物靶点、揭示下游蛋白质组和代谢组效应、绘制异质性衰老的相互作用网络[7] 核心发现与应用 - 研究开发了一个基于R/Shiny的公开框架,提供了异质性衰老的全面多组学分子图谱[9] - 研究推进了对衰老异质性的理解,为延缓器官特异性衰老及预防相关慢性病的精准医疗策略提供了信息[9] - 研究成果有助于推动旨在延长健康寿命的创新治疗策略的开发[9]
Apple Watch跨界医疗:一场科技巨头、专业医院与权威协会共筑的健康革命
新浪财经· 2025-10-16 11:56
合作公告 - 苹果公司CEO蒂姆·库克于2025年10月16日通过微博宣布,公司将与北京安贞医院及美国心脏协会合作,研究Apple Watch在心衰患者健康管理中的应用 [2] - 此次合作是苹果公司深耕中国医疗健康领域、构建“科技+医疗”生态的关键一步 [2] 合作方角色与目标 - 合作模式为“科技+临床+权威”闭环:苹果公司提供技术设备与数据支持,北京安贞医院负责临床患者招募、治疗与数据收集,美国心脏协会提供专业指导与标准把控 [5] - 苹果公司的核心目标包括搭建临床医学专家网络以支持技术通过国家药监局审批,以及构建在中国开展健康研究的合作体系与基础设施 [3] - 北京安贞医院的研究主导者为心脏内科中心主任马长生教授与心脏重症监护病房主任孙艺红主任医师,确保临床专业性与科学性 [3] - 美国心脏协会参与旨在验证心力衰竭合并房颤患者能否在居家场景下获得高品质医疗照护,与其实现主动化、个性化心衰管理的目标契合 [4][5] 研究细节与方案 - 研究针对心力衰竭合并房颤这一复杂病症,旨在破解患者出院后病情监测与管理的临床难点 [6] - 研究核心目标之一是确定基于Apple Watch的数字化咨询能否优化患者的指南指导的药物治疗方案 [6] - 另一核心目标是验证Apple Watch能否有效识别房颤复发与心衰事件风险 [6] - 研究计划为200名以上出院后的房颤合并心力衰竭患者配备Apple Watch,并进行90天随访,通过回顾性分析设备采集的身体活动、睡眠等数据评估其预测价值 [6] 潜在影响与行业意义 - 对患者而言,Apple Watch可作为“随身健康管家”,实现居家实时监测,使医生能及时干预,从被动管理转向主动管理模式,降低病情恶化风险并提升就医便利性 [7] - 对临床医生而言,Apple Watch提供的动态、连续数据有助于更全面地了解患者病情变化,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并为临床研究提供宝贵样本 [7] - 此次合作深入临床研究核心,为“科技企业+医疗机构”的深度跨界合作树立了模式,并为可穿戴设备在疾病诊断与治疗指导方面的应用提供临床证据支持 [8] - 研究结果有望为全球心衰合并房颤患者的管理提供“中国方案”,推动全球心血管医疗水平提升 [9] - 合作预示着可穿戴设备通过强大传感器与机器学习算法,将医疗监测从医院延伸至家庭,从定期检测升级为实时监测,为实现“预防为主”的医疗模式提供了可能 [8][10]
“四大慢病”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项目在泰州启动
新华日报· 2025-10-11 05:42
自2023年开始,国家卫健委设立"癌症、心脑血管、呼吸和代谢性疾病防治研究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旨 在依托国内主要研究力量和既有基础,解决"四大慢病"防治关键难题。今年5月,"江苏泰州方案"获 批,成为长三角地区唯一入选的地域方案,项目实施周期4年。项目负责人、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泰州人 民医院院长陈明龙介绍,项目基于前期"星网计划"的探索,探索一体化慢病防控模式的构建与推广。 "星网计划"是泰州市重点推进的民生工程项目,核心理念是通过"人工智能+医疗"赋能基层,推动卫生 健康工作理念、服务方式从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据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泰州人民医院党委 书记朱莉介绍,医院着力构建"区域医疗中心—县域医院—中心医院—基层诊室"四级慢病管理网络。通 过运用物联网、人工智能、移动可穿戴设备等技术赋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供"防、筛、救、治、 康"全流程个体化防治服务,促使慢病患者回归村(社区)卫生室,乡村医生回归慢病防治主战场,医防 融合回归整合型管理模式。 本报讯(赵晓勇董龙江刘薇)近日,"四大慢病"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协同创新先行试验区(江苏泰州方 案)启动会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泰州人民医院举行。 ...
上海龙华医院携手中国芳香疗法研究院启动癌性疼痛临床观察研究
经济观察网· 2025-10-10 17:38
因此,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凭借其在肿瘤领域的深厚临床积累,负责研究的整体设计与临床实 施;中国芳香疗法研究院作为国际疗法考试委员会(ITEC)认证的专业机构,为项目提供标准化的天然植 物精油原料与技术保障。这种优势互补的合作模式,旨在确保从干预材料到研究方法的全过程质量可 控,为产生高级别循证医学证据奠定坚实基础。 此次研究项目致力于探索一种高可及性、低负担的非药物解决方案,以应对肿瘤带来的疼痛、焦虑、恐 惧等心理社会挑战,相关研究成果有望为公共卫生领域的肿瘤心身管理提供新的选择方向。(记者陈植) 经济观察网2025年10月10日,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与中国芳香疗法研究院宣布共同启动一项临 床观察研究项目,以探索药用植物来源精油对胰腺癌疼痛的辅助干预作用。 据悉,这个项目将基于中医"扶正治癌"理论,提出以药用植物来源精油为介质,重点评估此类精油通过 外用与嗅吸途径,在癌性疼痛管理过程的潜在价值,并系统探索其在肿瘤全周期管理中的应用前景。 癌性疼痛,特别是胰腺癌等难治性肿瘤引发的疼痛,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与治疗进程。当前医疗体 系虽已建立规范的疼痛药物治疗方案,但仍面临副作用、依赖性等挑战。 ...
新研究发现或可通过呼气检测查肝病
新华社· 2025-09-27 16:21
研究核心发现 - 细胞铁死亡过程会产生两种特定的挥发性分子,可在患者呼气中被检测到 [1] - 在肝病模型实验鼠的肝脏和呼气中,以及肝病患者的呼气中,这两种被称为“铁气味分子”的挥发性有机物含量均有所增加 [1] 技术方法与原理 - 研究利用新研发的氧化挥发物组学分析技术,详细分析了铁死亡进行时细胞排出的挥发性分子 [1] - 人呼吸时会有超过1000种挥发性有机物被排出体外,这些分子包含大量体内代谢信息 [1] - 通过分析铁死亡相关的挥发性分子,有望实现通过呼气来检测铁死亡及相关疾病进展 [1] 现有技术局限与替代方案 - 目前检测细胞铁死亡主要依靠组织活检,此类侵入性方法给身体带来较大负担 [1] - 基于此项研究成果,可开发出替代肝活检的方法,应用于健康诊断及把握肝病相关进程 [2] 疾病关联与应用前景 - 细胞铁死亡已被证实与多种肝脏疾病的发病发展相关 [1] - 研究成果已发表于荷兰《氧化还原生物学》杂志上 [2]
放疗“导航”:鱼与熊掌兼得
科技日报· 2025-09-16 09:21
在对抗"癌王"级肿瘤——高级别脑胶质瘤的战场上,放射治疗有了精准"导航"。 陆军军医大学新桥医院肿瘤科李光辉教授与神经外科吕胜青教授等组成的脑胶质瘤诊疗多学科协作 团队,近日在国际医学期刊《美国医学会杂志网络开放》发布了一项高级别脑胶质瘤探索性临床研究成 果。这项名为"改良靶区勾画联合中等分割放射治疗高级别脑胶质瘤"的探索性研究,首次通过精准定 位,实现了"肿瘤打击更精准、脑组织保护更好"的双赢目标,为降低患者正常脑组织照射体积,保护神 经功能带来新希望。 论文通讯作者吕胜青和李光辉介绍,高级别脑胶质瘤是常见的恶性原发性脑肿瘤,是所有癌症中神 经损伤发生率最高的瘤种,被称为"神经系统的幽灵杀手"。其临床危害显著,超过半数的患者会出现记 忆减退、思维混乱等认知障碍。我国脑胶质瘤年发病率为5/10万—8/10万,5年病死率在全身肿瘤中仅 次于胰腺癌和肺癌。 高级别脑胶质瘤的传统治疗方法以最大安全范围内的手术切除为基础,术后辅以同步放化疗;同步 放化疗结束后,再采取替莫唑胺化疗,必要时可联合电场治疗。尽管胶质瘤生物学特性方面的研究已有 一定进展,但这些成果尚未转化为实际效益,未能显著改善患者的治疗效果与预后情况。同 ...
新华鲜报丨携手共发展!中国医学研究为全球健康注入力量
新华社· 2025-09-15 08:21
中国医院医学研究全球影响力 - 2005至2024年间被引用最多的十家中国医院发表文章超1.2万篇被全球卫生政策及临床指南引用 总引用次数近3.5万次 覆盖超75个国家[1] - 重点医院包括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北京协和医院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等[3] 临床研究转化与标准化贡献 - 北京协和医院杜斌团队建立多中心队列研究脓毒症流行病学 2021年成为首个参与制定国际脓毒症临床指南的中国学者[3] -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崔国庆团队首创的抱抬抗阻试验和外展外旋抗阻试验于2020年作为高质量研究写入美国骨科医师协会指南[4] 重大医学领域突破与创新方案 - 肿瘤学 心脏病学和传染病学成为中国高质量研究重点领域 推动全球医疗进步[5] - 北京大学黄晓军创立非体外去T细胞单倍型相合移植技术(北京方案) 2024年获国际血液与骨髓移植研究中心杰出服务奖[5] - 屠呦呦从中药青蒿提取抗疟有效物 其方案挽救全球数百万疟疾患者生命[5] 中医药现代化与国际化进展 - 北京同仁堂举办第三届中医大会 1300余名专家共议中医药与现代技术融合[6] - 清华大学李梢团队开发基于网络靶标的中西医药智能定量分析技术 系统化阐释中药作用机理[6] 儿童医药研发与创新药发展 - 北京儿童医院倪鑫团队开展抗呼吸道合胞病毒创新药齐瑞索韦Ⅲ期临床试验 该药2025年入选WHO儿童药物优先清单[6] - 中国在研新药数量占全球超20% 跃居全球新药研发第二位[6] 医工融合与数智医疗前沿探索 -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赵国光团队2023年完成全球首例硬膜外脑机接口治疗颈髓损伤临床探索 患者通过脑机接口实现意念控制动作[8] - 脑机接口技术预计明年取得Ⅲ类医疗器械注册证 推动纳米药物递送 人工智能自适应调整等创新成果落地[8] 国家战略与全球合作导向 - 中国政府持续推动医学科技研发 集中攻克人类健康共同难题 促进科技成果全球转化与共享[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