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海洋制造
icon
搜索文档
政策“东风”劲吹,海洋经济有新动作
国际金融报· 2025-07-02 20:53
政策导向与顶层设计 - 中央财经委员会明确提出"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强调加强顶层设计、加大政策支持、鼓励社会资本参与 [1] - 《政府工作报告》首次将"深海科技"列为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领域,明确提出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建设全国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 [3] - 长三角地区结合自身实际制定具体发展规划,上海形成覆盖全产业链的完备体系,2024年海洋生产总值达11387亿元,同比增长11.2%,占全市GDP的21.1% [4] 上海海洋经济发展现状与规划 - 上海海洋产业存在结构性短板,传统产业占比偏高,新兴产业如海洋生物医药、智能装备尚未形成规模效应 [5] - 协同发展机制不足,跨领域产业融合深度不够,临港产业集群效应未充分释放,创新转化能力薄弱 [5] - 《上海市海洋产业发展规划(2025—2035)》提出,到2030年船舶与海工装备产业增加值超450亿元,2035年超700亿元,计划建立市级海洋产业发展基金 [5] - 上海长兴岛和临港新片区的双核布局将推动船舶动力、深远海装备、海洋药物等细分领域突破 [6] 江苏海洋经济布局 - 江苏推动海洋制造业向智能化、高端化和绿色化转变,涉海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数量大幅增加,水下智能装备、海洋信息产业等新业态发展提速 [7] - 《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2021—2025年)》提出,到2035年江苏沿海地区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竞争力将大幅跃升 [7] - 南通以"江海河联运"特色枢纽为锚点,驱动船舶制造、绿色能源等产业发展,实施"全域向海"战略 [10] 浙江海洋经济创新驱动 - 浙江将海洋前沿科技前瞻布局作为重要抓手,《浙江省海洋科技创新能力提升行动计划(2025—2027年)》提出实施四大工程 [7] - 浙江成立海洋产业项目招引培育工作专班,推进"引航、盯引、筑基、育强"四大行动,聚焦临港产业、海洋科技、海洋文旅等领域 [8][9] 区域特色与物流创新 - 江苏南通"船边直提"模式大幅提升物流效率,货物卸载与通关时间缩短至两天以内,降低企业成本 [11] - 长三角地区海洋经济呈现差异化与协同化特点,上海侧重高端航运服务业和海洋金融,江苏聚焦海洋制造业智能化升级,浙江突破海洋科技和文旅 [11] 全球海洋经济前景 - 经合组织预测,到2030年海洋经济对全球经济增加值的贡献将翻一番,达3万亿美元,占全球经济增加值比重2.5% [10] - 长三角海洋经济发展将为全国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未来前景广阔 [12]
海洋经济第一大省释放发展新信号
中国自然资源报· 2025-07-01 10:54
发展格局 - 广东将坚持陆海统筹、山海互济,形成科学高效的海洋经济格局 [1] - 平衡海洋资源开发保护,强化海洋资源规划约束,加强海洋生态保护修复 [1] - 优化海洋生产力布局,大力发展湾区经济,坚持港产城联动,加快推动环珠江口"黄金内湾"聚势腾飞 [1] - 聚力建设世界级沿海经济带,持续深化山海协作,推动陆海区域协调发展 [1] - 拓展对内对外向海开放,积极构筑粤港澳海洋经济合作圈 [1] 产业体系建设 - 广东将构建更具国际竞争力的现代海洋产业体系 [2] - 加快建设现代化海洋牧场,全面提升远洋捕捞综合实力,建好用好渔港平台 [2] - 突出做强石化、船舶等优势临港产业,积极培育壮大海洋新能源、海工装备、海洋生物医药等海洋新兴和未来产业 [2] - 加大力度打造现代海洋企业矩阵,不断巩固拓展产业优势 [2] - 聚力发展海洋文旅,加快发展现代航运,持续优化拓展涉海服务保障 [2] 科技创新 - 广东将坚持创新驱动、基础先行,形成更坚实的海洋经济发展支撑 [2] - 集中资源力量布局建设重大科技创新载体,围绕产业所需加快攻坚关键核心技术 [2] - 大力引育现代海洋人才,更好支撑海洋经济转型升级 [2] - 进一步优化港口资源,建好临港产业园区,积极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2]
全省海洋经济工作会议召开
南方农村报· 2025-06-26 21:38
海洋经济发展战略 - 广东省召开海洋经济工作会议,全面部署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海洋强国建设的重要论述,抢抓机遇发展海洋经济,助力全面建设海洋强省和打造海上新广东 [1] - 省委书记黄坤明指出,广东要发挥海洋优势,挖掘海洋潜力,做好发展海洋经济这篇大文章,牢牢把握战略地位、历史方位、方向路径和使命任务,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 [2] - 广东省将坚持陆海统筹、山海互济,优化海洋生产力布局,大力发展湾区经济,推动环珠江口"黄金内湾"聚势腾飞,建设世界级沿海经济带 [3] 现代海洋产业体系 - 广东省将构建更具国际竞争力的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坚持优旧育新、三产联动,包括耕海牧渔丰实粤海粮仓,加快建设现代化海洋牧场,全面提升远洋捕捞综合实力 [4] - 向新向强深耕海洋制造,做强石化、船舶等优势临港产业,培育壮大海洋新能源、海工装备、海洋生物医药等新兴和未来产业,打造现代海洋企业矩阵 [4] - 融合升级海洋服务,发展海洋文旅、现代航运和涉海服务保障,推动海洋服务业提升水平 [4] 科技创新与基础设施 - 广东省将坚持创新驱动、基础先行,集中资源布局建设重大科技创新载体,攻坚关键核心技术,引育现代海洋人才,支撑海洋经济转型升级 [4] - 建强兴海设施,优化港口资源,建设临港产业园区,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海洋经济发展的软硬条件 [4] 组织保障与实施 - 广东省海洋强省建设工作委员会将牵头抓总,全省一盘棋抓好海洋开发保护,沿海地区健全工作机制,非沿海地区加强与沿海地区的对接合作 [5] - 各地各部门将落实省委"1310"具体部署,加快建设现代化海洋产业体系,壮大海洋牧场、海上风电、海洋油气开发、现代航运、海洋文旅、海工装备、海洋生物医药等产业 [5] - 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发展海洋新质生产力,全面提升经略海洋的综合实力和竞争力 [5] 会议与方案 - 会议播放了全省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专题片,省有关负责同志就《广东省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5-2027年)》稿作说明 [6] - 部分沿海市县主要负责同志和海洋经济代表性企业负责人作现场交流发言,其他沿海地市和省直有关单位作书面发言 [7]
2024年海洋生产总值首次突破10万亿元 海洋生态状况总体稳定 构建人海和谐的海洋生态环境(美丽中国)
人民日报· 2025-06-09 05:59
海洋经济发展概况 - 2024年我国海洋生产总值首次突破10万亿元 同比增长5 9% [1][2] - 重点监测行业中海洋经济活动单位数量同比增长6 0% [1][2] - 2024年中国海洋经济发展指数为125 2 较上年增长2 3% 以2015年为基期(100) [2] 区域海洋经济亮点 - 广东海洋新兴产业增加值达411亿元 同比增长8 3% 重点发展"海上绿电"和"海上装备" [2] - 浙江累计审批海域立体设权项目180个 面积约16 5万亩 实现经济、资源、生态三赢 [2] - 山东成立现代海洋产才融合发展创新联盟 推动高能级创新平台集聚 [2] - 海南海洋生产总值从2022年2009 3亿元增至2024年2707亿元 年均增速16 1% [3] 海洋产业结构与创新 - 2024年海洋新兴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 2% 在海洋经济中占比持续提升 [3] - 海洋制造业增加值达3 2万亿元 占海洋生产总值比重超30% [3] - 海洋渔业、油气业、船舶工业等产业加速数智化、高端化转型 [3] - 海南"国家海洋综合试验场(深海)"正式运行 打造"智慧海洋"创新策源地 [3] 海洋生态监测结果 - 2024年监测覆盖14条近海断面、1621个监测站位及136个典型生态系统区域 [4] - 近岸海域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浓度波动下降 浮游生物多样性保持稳定 [4] - 珊瑚礁、海草床等典型生态系统优良比例超60% 红树林保护成效显著 [4][5] - 辽河口斑海豹春季最大日上岸量达352头 北部湾布氏鲸数量增加 [5] - 58 8%监测海岛状况优良 52%周边海域达一、二类水质标准 [5] 生态挑战与应对措施 - 2024年沿海海平面较常年高96毫米 近海表层水温创观测记录新高(偏高1 2℃) [6] - 赤潮次数及面积超近10年均值 浒苔绿潮等生态问题仍存在 [6] - 自然资源部将优化海洋国土空间布局 划定生态保护红线 [7] - 计划建设卫星/无人机监测网络 研发新型预警技术 强化红树林等生态系统修复 [7]
《2025中国海洋经济发展指数》发布 对外经贸指数比上年增长3.7%
中国新闻网· 2025-06-08 17:08
中国海洋经济发展指数 核心观点 - 2024年中国海洋经济发展指数为125.2,同比增长2.3%,对外经济与贸易指数增长3.7%至121.3,多项指标创历史新高 [1] - 海洋经济总量首次突破10万亿元,同比增长5.9%,增速高于国民经济0.9个百分点 [1] - 海洋新兴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2%,制造业占比超30%,涉海企业IPO融资占比达17% [2] 发展规模与效益 - 全国海洋生产总值达10万亿元,增速5.9% [1] - 发展规模与效益指数为125.2,与总指数持平 [1] 结构优化与升级 - 结构优化与升级指数为131.0,领先其他分项 [2] - 海洋制造业增加值3.2万亿元,占海洋生产总值比重超30% [2] - 涉海企业IPO融资规模114亿元,占全市场IPO融资规模的17% [2] 资源节约与利用 - 资源节约与利用指数为121.5 [2] - 每公顷海域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7% [2] - 海上风电发电量增长28.2%,海水淡化工程规模增长超10% [2] - 海洋原油和天然气产量分别增长4.7%和8.7% [2] 对外经济与贸易 - 海运进出口总额、国际航线集装箱吞吐量等指标创历史新高 [2] - 船舶出口金额3086.5亿元,同比增长58.7%,占全球海船完工量的42.7% [2] - 与"一带一路"沿海国家贸易额19万亿元,同比增长6.3% [2] 民生保障与改善 - 民生保障与改善指数为125.7 [3] - 沿海城市国内旅游人数同比增长超14% [3] - 人均海洋水产品占有量27千克,优质蛋白供给持续增长 [3]
广东海洋生产总值突破2万亿元
广州日报· 2025-06-07 03:18
海洋经济发展概况 - 2024年全省海洋生产总值为20022.5亿元,同比名义增长5.4%,占地区生产总值的14.1%,占全国海洋生产总值的19.0% [2] - 海洋经济对地区经济名义增长的贡献率达到27.3%,拉动地区经济名义增长0.7个百分点 [2] - 2016—2024年广东省海洋经济发展指数年均增速1.4%,2024年指数为113.6,比上年增长1.2% [4] 海洋产业结构 - 2024年海洋三次产业结构比为3.4∶31.0∶65.6,呈现持续优化态势 [2] - 海洋制造业增加值超5000亿元,实体经济稳步发展 [2] - 海洋新兴产业增加值411亿元,同比名义增长8%,贡献持续增强 [2] 海洋空间规划与政策 - 广东省率先出台《广东省海岸带及海洋空间规划(2021—2035年)》,构建"一线管控、两域对接,三生协调、生态优先,优近拓远、湾区发展"的开发保护总体格局 [2] - 陆海联动布局"城、湾、岛、岸、堤",形成点上开发、适度聚集、优近拓远的海洋空间格局 [2] 海洋科技创新与产业专项 - 2018年以来省海洋经济发展专项累计安排20亿元财政资金,支持海洋六大产业发展(海洋电子信息、海上风电、海洋工程装备、海洋生物、天然气水合物和海洋公共服务业) [3] - 开展创新产业项目315个,攻克280项关键技术,25项技术填补国内空白,20项技术国际领先 [3] - 形成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新装置215项,带动产业产值约218亿元 [3] 海洋生态保护成效 - 全省划定生态保护红线5.08万平方千米 [3] - 累计整治修复海岸线超160千米,修复滨海湿地超56平方千米 [3] - 建成3个国家级美丽海湾,获评"和美海岛"7个,建成各级涉海自然保护地124个,保护面积3900平方千米 [3] - 近岸海域优良水质面积比例达90.6% [3]
海洋经济驱动内需增长 深海科技赋能产业发展
海洋经济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政策红利与科技创新的双轮驱动下,正成为激活内需增长的 关键力量。国金证券研究所近日发布《海洋经济联合专题:掘金深蓝,向海图强》报告。报告指出,海 洋经济在消费领域催生了一系列新场景,满足了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海洋渔业在保障国家食 物供给安全中具有重要作用,从"浅海围栏"到"深蓝牧场",我国海洋养殖空间开发潜力巨大。未来,这 一领域不仅将加强食物供给保障,更将带动装备制造、冷链物流、海洋科技等万亿级产业链集群崛起。 海洋经济稳步增长 报告指出,2023年我国海洋经济呈现强劲复苏态势,海洋生产总值达99097亿元,同比增长6.0%,高于 国民经济增速0.8个百分点,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提升至7.9%,拉动国民经济增长0.4个百分点。从细分 产业来看,海洋制造业增加值29861亿元,增长7.0%,高于全国制造业增速2个百分点;海洋服务业增 加值58968亿元,占比近60%,其中交通运输业、旅游业分别增长8.5%、10.0%,成为经济增长重要拉动 力;海洋能源、食物和水资源供给能力稳步提升,优质海产品供给能力不断提高,海洋水产品产量超 3500万吨,同比增长近3%,国家级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