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移动健身
icon
搜索文档
公募“寻牛”!美股映射成“偷懒”绝招,对标先看股价再“讲故事”?
券商中国· 2025-03-17 11:38
美股映射逻辑在公募基金中的应用 - 美股映射逻辑成为公募基金经理挖掘牛股的核心手法,基于现成的历史经验和简单易懂的增长逻辑,减少研究难度并增强持仓信心[1] - 该策略在港股市场被广泛应用,尤其在科技赛道股上表现明显,基金经理通过中美股票对标寻找投资机会[1][3] - 部分公募人士认为这种操作本质上是预期小盘变大盘的"讲故事"或趋势投资[1] 市值对标与投资决策 - 市值差异是吸引公募决策的关键因素,如美股Shopify市值1230亿美元(约9000亿人民币)与港股微盟集团不足90亿港元市值的对比[2] - 美股Palantir市值突破1.23万亿元人民币时,公募基金迅速反应,首次将商业模式相似的港股第四范式纳入前十大重仓股[3] - 招商基金在美股科技股突破后快速跟进,如Applovin市值接近1000亿美元时买入港股汇量科技[4] 商业模式对标与研究效率 - 发达经济体同类股票的映射为基金经理提供经验支持,减少研究难度并增强对业务增长逻辑的理解[5] - 商业模式高度重合节省研究时间,如日本M3集团(市值600亿人民币)和美国Doximity(市值900亿人民币)为港股医脉通提供参考[6][7] - 美图公司回归主业策略受到美股Adobe(市值超万亿人民币)经验支持,刺激公募基金经理买入[8] 趋势投资的影响 - 股价趋势是公募对标策略的关键吸引力,"趋势投资"成为最大下注因素[9] - 港股Keep未能吸引公募买入,部分原因是其美股对标Peloton连续五年下跌且市值仅30亿美元[10] - 微创医疗虽有对标直觉外科(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的强烈逻辑,但因股价连跌四年仅获两家小型公募持仓[10][11] - 部分QDII基金经理选择直接买入美股直觉外科而非港股微创医疗,显示股价趋势性对投资决策的直接影响[11]